港人笑内地客?不好意思,港漂男力证港人比你更会“穷游”
你以为 “特种兵式穷游” 只是内地年轻人的玩法?其实现在香港人玩得更凶,花得更抠,攻略也更狠。这可不是段子,而是真实的反讽场景。之前内地游客在香港因 “在麦当劳过夜”“吃米线没够最低消费” 被嘲讽上热搜,转头就有香港人发帖炫耀:在深圳 18 块吃一天,两菜一汤白饭任装,糖水还能续杯,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五一黄金周时,香港维港被游客 “攻陷”,北京道的麦当劳凌晨三点还有五十多人横七竖八睡着,行李堆得像仓库。这事儿一出来,网上就炸开了锅。一些香港人指责内地游客 “破坏市容”“占地为营”,骂得很难听。更让人不舒服的是,有游客去餐厅吃饭,因为人均没花够,被店员当众提醒 “四人最低 140 港币消费”,点了两碗米线的游客忍不住反驳:“我们不是乞丐!” 这哪里是在说消费,更像是在互相较劲。
可有意思的是,在嘲讽内地游客的同时,不少香港人却在深圳忙着薅羊毛。他们熟练用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刷着小红书找不加服务费的米粉店,团购券一张接一张用,踩着共享单车逛遍福田区,50 块钱都花得明明白白。这哪是 “掉价”,更像是一种消费观念的转变。
那些整天把 “最低消费” 挂嘴边的商家,真让人头疼。明明卖的是街边小吃,偏要摆出 “法餐规矩” 的架子。让四口之家点 140 港币的餐,是开饭店还是搞募捐?米线里难道加了黄金粉?客人不是不想花钱,是不想花冤枉钱。嫌人家预算少,不如直接在门口写明 “不接预算少于 150 港币的客人”,多干脆。
最讽刺的是,被骂得最狠的内地 “特种兵” 游客,恰恰是最能带动流量、愿意为新鲜事物买单的人。他们花 30 块坐高铁来喝 9.9 的奶茶,不是没钱,是不惯着 “花钱才配被尊重” 的毛病。服务态度差还想让人掏钱,设最低消费还想让人心甘情愿买单,最后只能换来一句 “下次不来了”。城市靠的是口碑,不是鄙视链。
说到底,香港人不是高人一等,内地人也不是低人三寸。不能因为几个案例就否定一整拨人,大家都在穷游,谁也没资格笑谁。还抱着 “香港高端”“消费够格才配被服务” 想法的人,才是真的落伍了。时代早就变了,花钱多少不是衡量尊重的标准,“不当冤种” 才是新潮流。
上一篇:看完流星花园卖蛋糕的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