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烈酒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
当中国商务部对欧盟进口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落地,贸易数据已显露端倪:在2025年前四月,长期霸榜第一大进口烈酒品类的白兰地,严重下滑:进口量约为319万升,同比下滑69.85%,进口额约为7413万美元,同比下滑82.15%,这其中,法国干邑白兰地跌幅尤为惊人。颇为意外的是,震荡背后,业内的焦点话题不是欧洲白兰地的“替代选项”,而是“不加糖”“不加橡木提取液”的独立品类——酒庄白兰地。
01标准升级,中国风土表达已自成体系
白兰地作为全球烈酒市场的重要品类,游戏规则长期由法国干邑主导。但这一局面自去年7月中国新版白兰地国家标准发布后,开始出现松动。
作为蒸馏烈酒,在白兰地的世界里,等级是重要的标志。等级不仅代表了白兰地的品质,同时也反映出白兰地在酿造过程中的工艺技术和桶藏时间。法国主导的等级划分,主要是以橡木桶陈酿时间为核心判定品质,陈酿时间越长,等级越高。
而由百年张裕旗下的可雅白兰地酒庄牵头制定的新版中国白兰地标准,不仅首次定义了“酒庄白兰地”标准,首次提出“两不加”——不得使用甜味物质,如白砂糖、液体糖、蜂蜜等;不使用橡木提取物、橡木片(块、屑)等;还显著提高了陈酿年限门槛:VSOP的酒龄不低于6年,XO的酒龄不低于10年,XXO的酒龄不低于15年。
显然,中国白兰地的新国标,是对白兰地产业标准的一次全面升级。它不仅打破以桶藏时间为品质之尺的单一判断标准,还以“两不加”重新锚定了高端烈酒的核心优势——“时间才是唯一酿酒师”,唯有本真方经得起岁月考验。
在此之前,加糖、加橡木提取液一度是行业的通行做法。
其中,加糖是为了让酒的口感醇厚,且显得有年份感,从而把等级提高、价格拉高。但“酒庄白兰地”靠纯天然的酿造过程中产生甜感物质,让人喝完口中回甘生津,但实际上仍然为0糖,这与直接加糖带来的“黏腻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为让酒的口感显得厚重、有年份,有些厂家还会通过加橡木提取液,将木质芳香迅速“注入”酒液中,并大幅提升价格。但与经过复杂、漫长的工艺酿成的“酒庄白兰地”相比,其没有形成丰富的香气类型,没有在陈酿的过程中细化、柔化许多物质,因此也达不到极致的平衡,而极致的平衡,是一款顶级白兰地的最好状态。
新规强制要求相关产品必须明确标注含糖信息,这在国内消费者日益关注健康与配料透明的趋势下,对依赖加糖工艺的部分进口产品构成直接挑战。
也正因此,“两不加”被业内视为白兰地的最高标准条款之一。这一标准体系将迫使生产者将全部心力投入工艺本身,而非后期修饰。从市场竞争层面而言,“0糖”的酒庄白兰地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新国标严苛的要求之下,众多的法国知名干邑品牌被迫在原料表上标明添加了“液体糖”,接受消费者的对比与审视。
“0糖”的酒庄白兰地
值得一提的是,新国标中白兰地的定义由“橡木桶陈酿”变为“陈酿”,对陈酿容器种类和材质均以放宽,这让更多风格的白兰地有了想象空间。可以畅想,各种中国风土与文化加持下的木桶、陶罐、酒海等陈酿方式会在中国白兰地中体现,这也让白兰地的品类更加多元,中国风土表达和背后的文化渗透更加深刻。
新国标的出台旨在提升国产白兰地的整体品质门槛,引导产业升级,并适应国内消费市场的新需求,其长远影响在于参与全球白兰地品质标准的制定与竞争。
因此,除了在消费市场造成直观的品质区隔,在行业端,张裕等头部企业推动的“真实陈酿”标准,也将带动行业从“仿制干邑”转向“中国风土表达”。
02格局重构,从“替代选项”到“独立品类”
过去多年,法国干邑白兰地在全球享有盛誉。在国际大牌的夹缝中,中国白兰地的崛起之路其实一直在悄然展开,虽然低调但从未缺席。
1892年,著名爱国侨领张弼士在烟台创立中国第一家葡萄酒企业——张裕公司,即开始酿造白兰地。
1914年,张裕酿出中国第一桶白兰地,并命名为“可雅”。1915 年,巴拿马世博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初出茅庐的可雅白兰地一举夺得大金奖,这是中国白兰地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即拿下的第一枚国际金奖。
2019年,在杜塞尔多夫葡萄酒和烈酒贸易展(ProWein)上,全球知名机构Drinks Business举办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全球XO盲品赛”。参赛的酒款,囊括了全球排名前列的XO名酒。盲品结果显示——来自中国的可雅桶藏15年XO,以93.8分的高分斩获冠军。
评委们惊讶的同时也欣然表示:“对于我们来说,今天着实是发现了一个高端白兰地的‘新世界’,那就是来自中国的可雅白兰地。”可雅的胜出,也成为中国白兰地跻身世界顶级白兰地阵营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卓然的品质以及鲜明的东方风格,使得可雅白兰地从众多的干邑“替代选项”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立品类”的存在,并出现在欧美人的餐桌上。2020年8月,张裕与德国Hawesko旗下的公司Wein Wolf签订出口订单,正式进驻欧洲市场。2021年2月,可雅白兰地通过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葡萄酒和香槟酒供应商Bibendum在英国上市。如今,可雅白兰地已进入德国、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销售。
中国白兰地第一庄——可雅酒庄
2024年中国首届白兰地技术质量发展大会上,烟台被授予“中国白兰地之都・烟台”,近日“中国白兰地之都·烟台”雕塑在中国白兰地第一庄可雅白兰地酒庄隆重揭幕——这一切,都在指向同一个结论:可雅不仅以硬实力跻身世界顶级白兰地阵营,更以东方风味重构了全球消费者的味蕾期待——经过100多年的厚积而后薄发,白兰地的未来,不再只是法兰西的独奏。
03时机已至,国产白兰地迎来历史性拐点
规则的制定者,也将是市场的主导者。随着以可雅白兰地为代表的中国风味率先实现“0糖”,高端白兰地乃至烈酒的价值坐标也在重塑,国产白兰地的黄金时代或正徐徐展开。
首先,新标准的建立为国产白兰地带来发展红利。通过严格的生产工艺和陈酿标准,国产白兰地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质标杆。新标准的推行不仅提升了行业整体水平,还促使更多企业向高端化、精品化转型,从而推动国产白兰地从低端市场向高附加值领域跃升。
其次,白兰地与白酒同属烈性酒,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白兰地是优雅与品位的象征,其以优雅的品饮方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收藏价值,正从传统白酒市场中开辟出新的细分赛道。
再者,健康消费趋势与白兰地新国标的耦合,成为促进其进一步起飞的重要加分项。现代高端消费人群对0糖、低添加的饮品需求显著增长,而新国标对白兰地的原料和工艺提出更高要求,确保其纯正品质,进一步强化了其“天然高端烈酒”的定位。这一健康属性,使白兰地在高端社交和养生场景中更具吸引力。
事实上,白兰地产业的价值远超出消费领域。
当年,张弼士创建张裕的初心即是——节约粮食,为国创汇。在光绪皇帝召见时,张弼士曾呈上一道《奏陈振兴商务条议》,其中的第三条《兴垦山利种植议》明确提到:“中国之酒类,用稻粱黍麦为之,岁耗民仓不下四分之一,而其味之美、价之高,反不敌洋酒……若中国能种植仿造,以其上品之酒出洋,可取回外洋之利不少。即以寻常之品,供民间日用之需,岁可省米麦之属亦不少。”
从张裕创立开始,酿酒葡萄在荒坡、丘陵、戈壁绽放生机:葡萄种植盘活边际土地、带动乡村就业,葡萄酿造、葡萄酒品鉴、旅游观光又成为串联一二三产的引擎。相较于其他以粮食酿酒的产业,以葡萄酿就的白兰地产业创造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文化增值的多重价值。这种“不与粮争地、反使地生金”的产业特性,使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贡献独特的品类价值。
法国干邑跨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国白兰地产业囊括4400个农场、120个酿酒厂、270个贸易商,创造了1.5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7万个间接就业岗位。
由此可以想象,当中国的酒庄白兰地做大做强,也必将为乡村振兴、国家经济乃至社会文化带来巨大的作用。
综合来看,当前国产白兰地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窗口期。新标准提升行业水平,高端消费市场提供增长动能,健康趋势强化产品优势,三者共同推动中国白兰地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品牌”,甚至在全球烈酒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结语
从表面看,这似乎只是一场由“0糖”产品引发的行业变革,然而,这一变革却引发了更深层次的行业变革——中国白兰地正通过更为透明的标准体系和更严格的工艺规范,重塑品质定义,将高端白兰地的竞争规则提到全新的维度。
由政策、标准与市场合力驱动的这一行业拐点,正在试图解答一个关键命题:烈酒世界的未来规则将由谁主导?未来回望,答案或将清晰地呈现在已然重塑的市场格局之中。
而对消费者而言,在越来越追求真实的时代里,当下最奢侈的享受恰是未经修饰的纯粹。
来源:财新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不代表本刊立场,亦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