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酒行业从“规模扩张”进入“价值深耕”的下半场,如何在存量市场中挖掘增量,在碎片化消费中凝聚品牌共识,成为头部酒企的战略命题。
2025年盛夏,郎酒同步在河南、湖南两大市场掷出两大重磅活动:一边是河南“豫见中国郎”系列品牌日;另一边是湖南“醉美老板娘”评选。一“深”一“活”的两大活动,可以说是延续了郎酒“极致三品” 的品牌底色,更构建起“线下精耕+全渠道共振” 的终端营销新模式,为白酒行业在存量竞争时代提供了可借鉴的增长样本。
01
县域深潜+重赋终端活力
郎酒“很会”
2025年郎酒在河南的首场县级市场郎酒品牌日的吸引力有多大?答案是成功让近600名商家伙伴坐在一起,共话郎酒未来。
从红运郎、青花郎、红花郎、郎牌·黑马特、郎牌特曲·T8、顺品郎、小郎酒七大战略产品整齐亮相;到价值近3万元的豪爵铃木机车两台和青花郎、红花郎·15等产品礼赠商家......郎酒将品牌日活生生过成了商家们的狂欢日。
而这,仅仅是郎酒深耕县级市场的一个开头。
据悉,未来郎酒将深入河南区县,陆续开展县级市场郎酒品牌日活动。这一动作背后,实则是郎酒深入曲线的“三重思考”。
首先,是精细化终端运营。县域市场的竞争,本质是“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终端体验之争。从中牟站来看,郎酒将“细节控”做到了极致——前置化筹备、统一的视觉语言、奖项的设置......无一不体现出郎酒将经销商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其次,是更贴紧消费者后的品牌势能放大。县域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往往需要“具象化场景 + 故事化表达”的双重触达。中牟站通过品牌文化宣讲+市场操作宣讲+产品走秀的方式,让县域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完成对郎酒产品矩阵的清晰认知,了解郎酒的真正实力。
最后,是激励体系激活终端动能。县域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藏在“人情社会”的细节里。中牟站活动设置五轮抽奖,覆盖超 60% 参会者,在“狂欢”中便悄然构建起“朋友式合作”的情感联结。让终端商户从“被动卖货”变为“主动推品”,这正是郎酒 “扶好商、树大商” 战略在县域市场的生动实践。
在白酒消费分级加剧的当下,县域市场已从“边缘增量”跃升为“核心战场”。而郎酒“豫见中国郎”系列活动通过深耕河南县级市场,以“品牌渗透+终端绑定+情感共鸣”的三重策略,将县域消费场景转化为品牌价值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河南之外,湖南是“郎味”席卷的又一典型战场。
当湖南广电主持人丹阳在启动仪式上用一句“熟悉我节目的朋友都知道,‘喝酒只喝小郎酒’是我主持节目的开场白。”便道破了郎酒“醉美老板娘”评选的底层逻辑——这场长达4个月、覆盖湖南14地州的赛事,表面是选“美”擂台,实则是郎酒对餐饮终端的深度价值重塑,也是一次重赋终端活力的创新实践。
有行业人士分析,餐饮、烟酒终端的老板娘,往往是县域消费场景的“隐形决策者”—— 她们熟悉熟客偏好、掌控采购节奏、影响消费选择。郎酒精准捕捉这一核心群体,以“醉美老板娘”为 IP,让个体经营者的成长被品牌看见、被行业认可,这种情感价值带来的忠诚度,远非短期政策激励可比。
不仅如此,这更是郎酒长期主义大局观的体现。
优秀的终端活动,从来不是“一次性热闹”,而是“长期价值沉淀”。“醉美老板娘”从 7 月启动至 10 月郎酒庄园颁奖,长达 4 个月的周期设计,最终实现将100多位老板娘转化为郎酒的“品牌代言人”,更通过她们的社交圈形成“二次传播涟漪”。正如湖南活动中签约的徐记海鲜、南景饭店等餐饮品牌,战略合作不仅是销量提升,更是将郎酒的“品质基因” 植入湖南核心餐饮场景,实现“终端网络 + 消费心智”的双重占领。
不得不说,郎酒真的“很会”。
02
淡季不淡
郎酒始终奋斗在前线
白酒淡季的角力,从来都是“暗潮汹涌”,今年更是如此。无论是企业们纷纷降度,还是主动停货控价,都是品牌穿越周期的一次次勇敢尝试。
而郎酒,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河南到湖南,两场活动,每一场都在为行业提供一条穿越周期、对抗淡季的新思路。
从河南县域的“沉浸式品牌日”到湖南终端的“老板娘赋能计划”,郎酒的两大活动看似路径不同,实则指向同一战略核心:在白酒行业精耕时代,谁能把终端从“卖货渠道”变为“价值共创伙伴”,谁能将品牌力转化为“终端执行力+消费者认同感”,谁就能在存量市场中撕开增量口子。
这样一套“县域市场深扎根+终端个体强激活”的组合拳,或许正是郎酒 “强壮、稳健、增长”基调的最佳诠释。
毕竟,白酒的增长密码,永远藏在与消费者最近的那个终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