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名单的通知》,鹤山市古劳镇凭借特色的文旅资源,认定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为这座拥有700年历史的岭南水乡再添一张闪亮名片。
据悉,文化和旅游特色镇是指以建制镇(乡、街道)行政地域为单元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风貌、美食风味、名人风范通过挖掘、融合、转化和创新旅游要素内涵建设成为旅游形象鲜明、旅游业态丰富、人居环境优美、旅游服务配套完善、旅游管理保障有力、在省内外有较高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城镇。
1
地理位置
西江之畔的生态明珠
古劳镇坐落于广东省江门鹤山市东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辐射圈。东临大雁山风景区,西倚茶山与皂幕山森林公园,南连鹤山市城区、北与佛山南海隔西江而望。
距广州市中心仅70公里,在建中的南新高速穿境而过,形成"半小时广佛经济圈"的交通优势。
古劳镇交通区位
作为珠三角地区罕见的原生水乡,镇域面积68.22平方公里,其中,镇区北侧是茶山,中部及南部是水乡,构成了“一山一水”的地理空间格局。
星罗棋布的鱼塘、蜿蜒交错的河涌与散布其中的村落,构筑起独特的"岭南水乡"风貌。
古劳水乡航拍图
(图片来源: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 作者:陈羲龙)
古劳水乡航拍图
2
风貌特色
水墨丹青的立体画卷
古劳镇山水交织,春有万亩桑基鱼塘碧波荡漾,夏有十里荷花世界清香漫溢,秋见百岁榕树群撑起翡翠华盖,冬现延绵芦苇荡舞动银色波涛。
石板桥串起围墩村落,青砖旧民居倒映在粼粼波光中,摇橹船划开700年时光的涟漪。
水龙桥
横海浪湿地公园内,白鹭翩跹于红树林间;梁赞文化公园里,咏春木人桩传承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横海浪
鹭鸟天堂
(图片来源:鹤山发布 作者:冯铭军)
连片鱼塘与村落交织,升平河与西江似脉络蜿蜒,连同层叠的茶山风景,勾勒出古劳水墨丹青的立体画卷。
3
人文环境
文武双壁的薪火传承
这片灵秀水土孕育出独特的人文环境,拥有省级非遗4项,包括咏春拳、鹤派狮艺、东古牌系列酱料制作技艺、以及古劳三夹腾龙;还拥有市级非遗2项,即古劳鱼生制作技艺以及古劳鱼皮角。
咏春拳、鹤派狮艺、
三夹腾龙(作者:欧蕊荣)、鱼皮角(图源:古劳水乡)
此外,在600余年的岁月长河里,古劳还涌现了一大批名人名家,如佛山咏春派系开山祖师粱赞、“凉茶大王”王老吉创始人王泽邦、有香港华人“四大世家”之一的李氏家族、有中国第一位“影后”胡蝶、有院士叶大年、任咏华、有著名导演黄百鸣、有篮球明星易建联等等。
梁赞(图源:玩转广州) 胡蝶(图源:印象古劳)
黄百鸣
(图源:古劳水乡、网络平台)
人文荟萃,非遗众多,塑造了古劳独特的岭南水乡韵味。
4
历史传承
围墩造地的生命史诗
自明洪武二十七年先民垒土筑围始,古劳从滩涂泽国逐渐变成美丽的古劳水乡。
智慧勇敢的古劳人利用涨退潮,不断更新围内水流、灌养墩地,凭借“九窦十三坑”的巧思,依河成街,咫尺舟来。
古劳人民修建堤坝
(图片来源:鹤山办事通)
古劳圩凭借濒临西江得天独厚之优势,商贾云集,“民国时期曾有200多家店铺,常住人口约6000人,赶集日近万人”,已有“省梧渡”(广州至广西梧州轮船)途经这里靠岸。
5
当前发展
古今交融的湾区样本
2025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古劳镇以打造珠三角生态文旅示范镇为目标,在生态、产业、风貌三大领域精准发力,奋力实现绿美生态建设强底子、产业经济发展富里子、镇容村貌提升美面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古劳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古劳水乡航拍图
大埠鹭鸟天堂
生态筑基绘就水韵绿美新图景
污水治理:分类施策净水系。坚持推动农村生活、生产污水同治理、同提升,统筹推进水质提升和河道治理。一是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结合水乡生产生活特点,采用纳厂处理、资源化利用等3种方式治理农村污水,推动139条自然村完成农污治理134条,覆盖农户6811户,农污治理率达96.40%,高于全市94.68%的平均水平,农污治理实现“三基本”。二是大力实施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投入2600万元开展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基本完成尾水治理面积5750亩,投入79万元对52公里河道进行清漂清淤河堤割草,整改河流问题257项,提高水体流通净化能力,有效改善周边河道水系的水质。三是持续开展工业生产污水治理,积极推进古劳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沿江工业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工业污水处理水平。
古劳镇结合水乡风情,在升平河堤打造宫粉紫荆大埠段
绿美行动:多元植绿增底色。坚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开展绿美生态植树造绿行动,精准选取符合水乡环境特点的火山榕、宫粉紫荆、黄金熊猫等苗木,广泛动员乡贤侨胞、企业家、妇女、村民等社会力量,先后种植各类苗木2.6万株,打造长连氹-党建林,西江大堤-青年林,大埠围-巾帼林、人大林、红领巾林,梁赞公园-文化林等6片主题林,建设海尾笃、升平河宫粉紫荆段、上升长连氹等3个绿美示范点,建成农村“五边四旁”绿化美化点98个,乡村“含绿量”显著提升。
产业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强引擎
全力推进鹤山(古劳)万洋众创城建设,努力打造集研发、生产、总部办公等于一体的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产业示范区
制造强基:企业引领促增收。纵深推进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在做好企业服务“店小二”基础上,外出招引超亿元项目10个,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783.56亩,新增规上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各1家、2024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2家,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带动镇内外超2.6万群众就业。在此基础上,以春茗、“百企兴百村”为载体,募集辖区企业、乡贤慈善捐款超800万元,落地村企结对项目13个,有效推动绿美生态、人居环境、民生服务等典型镇村工作落实,实现工业反哺农村发展。
大埠村创新实施“股票田改革”,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伍建军 摄)
改革增效:三资盘活拓路径。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改革,推动农村“三资”管理使用模式科学化专业化发展,推动村集体资产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村级资产资源盘活利用效能。如,在大埠村实行“股票田改革”,组建股份经济合作联社,采取“一亩折一股”的构成模式,整合下辖10个村小组约1500亩鱼塘、禾田等经营性资产进行统筹经营。其中,村委会以河涌等资产入股获得113股,村委会股份收益部分用于发展村集体事业及公共服务,合作联社每年在总收益抽取5%用于集体土地管护。通过改革,大埠村鱼塘管护越来越好,实现集约化发展,承包均价由原来的1800元/亩提升到2500元/亩,增幅达39%,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超25万元。
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
文旅融合:资源整合创品牌。突出利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劳水乡景区的辐射效应,盘活开发周边村集体闲置土地资源,引流提升辖区景点质效,带动人民群众共享文旅发展成果。如,双桥村以华侨城集团进驻开发古劳水乡旅游区为契机,成立荣耀经济合作联社,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整合643亩零散的土地资源,与古劳水乡旅游区签订土地租赁开发协议,有效提高留用地、鱼塘耕地的经济效益,让村组两级收入增长330万元/年;镇政府通过加强茶山等辖区景区联动宣传,推动茶山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每年上山游玩人数约50万人,带动当地餐饮收入达500万元;利用古劳水乡旅游区年均百万游客量,推动福兴酒楼、八仔河鲜、卖鱼珍餐厅等餐饮店发展,并带动水乡群众广泛经营餐饮住宿等社消活动,2024年限额以上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额完成0.83亿元、同比增长8.8%。
风貌焕新精塑宜居宜业新样板
双桥村发动返乡大学生设计独具双桥特色的墙绘
作为鹤山市农房光伏改造试点,大埠村建设光伏长廊、光伏公厕、光伏看护房等,图为光伏长廊(伍建军 摄)
农房蝶变:三区联动提颜值。针对生活区农房风貌提升,以赤裸红砖房为重点,综合运用上级奖补资金、建筑业企业配建项目等途径,完成农房外立面改造超150栋,并开展“光伏+农房风貌提升”样本建设,结合本地建筑传统,采用表面具有琉璃瓦纹理的光伏板,以及橘红色的铝合金屋檐,建成别具水乡建筑风格的光伏观光长廊,完成光伏屋顶安装3000㎡,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试点镇建设成果丰硕。针对生产作业区,实施鱼塘看护房示范点建设,选取与周边建筑相协调的红顶白身结构,新建或改建看护房110间。针对休闲区,整合发挥乡村工匠、社会画匠、广美师生等社会力量,制作反映村庄特色的多彩墙绘31幅,“花小钱办大事”实现乡村美丽蝶变。
X549坡麦线是省级农村示范路
路网升级:畅通脉络优格局。以工业园区路网改善为重点,先后实施古劳新兴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一期、二期)、省道S270至华侨城园区连接线工程、麦水工业园区道路建设工程,配合推进南新高速征地工作,实现省道S270线龙古路段部分通车,切实改善工业道路破旧拥挤面貌;突出抓好农村道路提升,借力配建项目,广泛动员建筑业企业、乡贤侨胞等社会力量助力农村道路硬件升级,累计使用沥青灌缝乡道村道5.3公里、铺设沥青3.5公里、道路硬底化13公里,有效改善村道风貌;实施千里步道项目,结合红色文旅路线,完成11公里步道标识建设。
古劳镇,这座西江之畔的时光博物馆,既留存着桑基鱼塘的农耕记忆,又跳动着湾区时代的创新脉搏。回溯过去,面向未来,开创之志如涛涛西江,奋勇向前。
来源:文旅鹤山、印象古劳、水韵古劳、古劳镇、鹤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