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热浪席卷全国之际,一股来自北纬18度的清新海风,吹进了武汉、长沙、成都、重庆的街头巷尾。
从海岛三亚到川渝盆地,从长江之畔到山水洲城,三亚旅游发展局策划的“享清凉 去三亚”活动,带着数万份诚意满满的“清凉好礼”,先后登陆武汉东湖、凌波门、黄鹤楼、武商梦时代,长沙恰同学少年广场、万象城,以及成都宽窄巷子、重庆磁器口等地标。
其中,武汉、长沙两城活动联动椰树集团、海棠故事、武商集团、岳麓山景区、万象城等企业,活动贯穿城市文化、风景、商业地标,实现文商旅融合促消费,单日线下触达人群逾100万。亿级线上传播持续升温,关于“清凉三亚”的话题屡登热搜榜,一场跨越山海的现象级城市热情互动,让“交换夏天”成为现实。活动不仅送出了冰镇椰子和旅游优惠,更将三亚独特的海岛风情和悠闲“度假感”送到了市民身边。
一颗小小的椰子,如何使五城同频,赋能暑假旅游经济?这股清凉浪潮如何打破地域壁垒,在文化差异中焕发各城风采?又是如何通过一场场城市事件营销活动,携手地方文旅产业“走出来”的同时,吸引岛外游客“请进来”?
热浪遇上清凉,多城共启“交换夏天”计划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感受到了三亚的清凉!”7月26日-27日,三亚旅游华中重点城市推广活动在武汉首发。当三亚的“清凉礼”空降武汉武商梦时代,市民的热情迅速点燃现场。
短短两小时,数千份椰子、椰汁等清凉“见面礼”被热情的市民领取一空。同样的场景在武汉和长沙的多个城市地标上演,襄阳的线上互动也火热开启。市民们手持椰子,在社交媒体上自发分享这份来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清凉问候。
这场热辣与清凉的碰撞,早已在线上埋下伏笔。此前数日,武汉各核心商圈的大屏上,三亚的碧海蓝天化作“赛博凉风”动画,引发网友热议“武汉人蹭三亚空调真的凉到了”。线上预热与线下派送的紧密结合,让三亚的舒适印象深入人心。“武汉东湖一秒入海cos三亚”等话题登顶两地热搜榜,在市民心中种下一片蔚蓝的“心之所向”,也让三亚暑期“避暑胜地”的概念深入人心。一颗来自热带的椰子,稳稳落入了华中、西南城市的烟火人间。
一位在黄鹤楼下领到椰子的老武汉人感慨:“长江水养人,海水也养人,都是活水,都有灵气!”
三亚属于海洋性气候,北纬海温调节明显,夏季较内陆来说气温清凉,非常舒适,“去三亚避暑”也成为不少游客对抗酷暑的首选方式。当椰汁的清冽滑过喉咙,它触碰的是城市深层的文化脉搏与情感渴求。在武汉这座被大江大湖滋养的“火炉”之城,人们骨子里烙印着“不服周”的江湖豪情与水一般的坚韧豁达。江城儿女跃入江河的爽快,与三亚人搏击海浪的豪迈,在精神上形成奇妙的共振。而在长沙,这颗椰子则激荡出青春的回响。椰汁的清冽,仿佛注入了星城创新的血脉,它成为了一种探索未知、挑战自我的青春符号,与长沙的蓬勃朝气不谋而合。
“三亚与各个城市的联动,本质上其实是一场双向奔赴。”三亚市旅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活动的深意。这场地域营销的背后,是三亚主动“走出来”,展示其“避暑天堂”的创新尝试。
华中的热烈,川渝的火辣与三亚的舒爽,特征鲜明,各具本色。“交换夏天”不仅加深了城市间的联动,也推进各地以开放之心拥抱“差异之美”,并将之转化为互补共生的契机。
“多元消费体验”亮相内陆:不止清凉,更有故事
跟随这股清凉浪潮“走出来”的,远不止三亚的风光,更有一批代表海南本土活力与雄心的“海岛名片”。
椰树集团作为海南民族品牌的骄傲,不仅与此次“好运椰椰”IP高度契合,更是首次将充满活力的直播间团队带到了武汉街头。他们身着民族特色服饰,伴随着极具热带风情的音乐热情起舞,阳光、健康、开心的气息瞬间点燃了现场。
数据显示,此次川渝、华中城市巡游,椰树集团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宣传了三亚的风土人情和旅游文化,并策划了5场“享清凉,去三亚”文旅主题直播内容,总曝光量达1亿1千万,开拓了文旅宣传新模式。椰树集团与三亚旅发局的联名亮相,也为文旅产业联合营销带来了全新样本。
近年来,海南加快打造独具影响力的文化消费新场景,建设了一批国际文旅IP和项目,不仅推进现有的景区景点换新升级,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同时营造安心、放心、开心、舒心的旅游消费环境。本次深度走进多座城市的海南品牌,还有来自三亚海棠湾核心区的重量级商业项目“海棠故事”,它带来的不只是凉风,更是升级化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以及人们对三亚未来文旅商业深度链接的期待。
三亚与本土品牌携手“走出去”的诚意,进一步加深了游客们“走进来”的引力,也让“新文旅消费潜力”的魅力在内地城市绽放。
小标4:以“玩”会友,共拓文旅吸引力
区别于传统的单向推介,三亚此次多城联动,核心在于“玩起来”。从线上创意互动引爆话题,到线下沉浸式派送引发参与热情,整个过程充满了轻松愉悦的互动感。在“交换夏天”的主题下,城市间相互映衬、彼此成就。这段跨越江海湖山的对话,更像是城与城的温情致意。
这背后,是三亚将自身文旅资源转化为满足对方情绪价值解决方案的深刻洞察。最高明的城市对话,莫过于此——在异乡的土地上,找到能与之共舞的节拍,让“清凉”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密码。不得不说,三亚系列的事件营销动作,精准地叩击了四地人民那颗渴望释放与松弛感的内心。
这种基于资源互补、情感共鸣的合作方式,为区域文旅协作提供了新思路。三亚借助自贸港建设机遇,积极拓展内地市场;而华中、川渝等城市也通过这种创新互动,激活了本地文旅的创新活力,丰富了市民的夏日体验。
一场始于“送清凉”的活动,最终升华为城市间基于理解与欣赏的温情互动,为构建更紧密的区域文旅合作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去三亚度假的湖北游客近年来显著增加,跻身客源地前十名。而随着“交换夏天”活动启动,更多武汉市民一边啜饮着来自海岛的清甜,一边认真研究三亚酒店和机票信息,计划着将这份“清凉契约”兑现为一场真实的旅行。
当武汉的晚风似乎幻化成为清新的海岛微风,当长沙的街头仍回荡着海南的欢快节奏,当成都、重庆的市民手握椰子会心一笑,三亚送出的这份“清凉礼”,早已超越了物质的范畴。它是一座城市主动伸出的友谊之手,是跨越地理阻隔的情感共鸣,更是文旅携手、共享发展红利的生动实践。这颗搅动五城的椰子,串联起的不仅是清凉,更是城市间相互奔赴、共创美好的心意与未来。
自贸港封关在即,三亚与内陆城市的合作成为区域协同升级的催化剂。正如海南省向全国发出的“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的邀请,可以预见,这场“交换夏天”的美好约定将构建文旅共赢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