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酱香型白酒在人们的认知中,多与“年纪”“传统”“严肃”挂钩。它是商务桌上的标配,是父辈酒柜里的压箱底,似乎与年轻消费群体总隔着一层“时差”。但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尝试酱酒、研究产区、打卡酒庄、收藏年份,一股新的“文化饮酒”风潮正悄然涌动。
而在这场代际变化的浪潮中,来自茅台镇核心产区的贵州中心酿酒集团,正以一种不张扬却持续的姿态,搭建起“年轻人理解酱酒”的桥梁。
01|从“喝酒”到“读酒”:年轻人需要的不是热闹,而是共鸣
在新消费语境下,年轻人喝的不只是味道,更是一种“身份表达”。他们更在意产品背后的文化、审美与价值观是否与自己产生共鸣。这意味着传统酒企要想“赢得年轻人”,不能只靠包装改版和价格打折,更需要从文化层面和产品底层逻辑重新审视自己。
贵州中心酿酒集团并未走“低价入门”路线,而是选择与年轻消费文化“慢热相遇”。旗下“醬鄉國”系列通过“1915”“1935”“1949”等产品命名,将中国酒文化的重大历史节点与酒体风格结合,让年轻人在品酒的同时,也在“读故事、听历史、找情绪”。
这种介于传统与新潮之间的表达方式,恰好与当下年轻人崇尚的“文化回归”不谋而合。
02|不是谁都叫“茅台镇出品”:年轻人比你想的更懂产地
别再低估年轻消费者。他们已经不是那个看包装、看明星就买单的群体。如今的年轻人,喝酱酒之前会查地图、对比厂牌、看年份、看原料,甚至翻出《贵州白酒企业竞争力百强榜》来筛选“原产地实力派”。
在这一趋势下,贵州中心酿酒集团的核心产区优势越发凸显。其酒厂位于茅台镇核心酿酒带,坐落赤水河谷,自控两座基酒厂,年产优质坤沙酒3600吨,储酒能力超过15000吨,在茅台镇本地民营酒厂中位居前列。
更重要的是,中心酿酒集团从不避谈酒的“年份构成”与“酿造工艺”,而是主动科普“12987”工艺的每个步骤。这种对工艺透明度的坚持,恰好契合了新一代消费群体的“信息掌控感”需求。
03|酒厂不只是酒厂,更是一个文化发生地
越来越多酒企意识到,产品的竞争不只是价格和味道,更是文化与场景的营造。贵州中心酿酒集团正在把“酒厂”变成“文化空间”:开设游客体验区、规划沉浸式产区游、打造酿造博物馆……让喝酒这件事从“口感体验”升级为“多维感知”。
对许多初次接触酱酒的年轻人来说,走进酒厂、闻到酒曲发酵的气息、亲手体验拌料制曲的过程,远比电商平台上一张产品图更具“转粉力”。
在这样的转变中,贵州中心酿酒集团显然不仅把自己当成一个生产者,更希望成为中国酒文化的“讲述者”与“共情者”。
04|从“代工厂”到“品牌场”:这是酱酒中腰部品牌的破局方向
对于很多茅台镇酒厂来说,从“为他人代工”转向“为自己代言”,是一段艰难却必走的品牌突围之路。贵州中心酿酒集团就是这一转型趋势中的代表之一。
早年以产能稳定、工艺扎实著称的中心酿酒集团,在稳定基酒供应的基础上,于近年逐步打造“醬鄉國”自主品牌体系,并通过与文创、设计、纪录片等跨界结合方式,让品牌气质更有温度、更有辨识度。
从深耕产区,到传递文化,从品质坚守,到品牌塑造,中心酿酒集团正在用一条更“长线”的方式,走出属于自己的中腰部酒企成长范式。
酿的不只是酒,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力”
未来属于那些既能讲好产品,也能讲好文化的企业。酱酒产业不缺热度,缺的是“稳得住热度”的实力。
贵州中心酿酒集团之所以值得关注,不只是因为它在贵州省白酒百强榜中跻身前十,更因为它始终不急躁,不走捷径,而是用时间与匠心,把茅台镇的价值慢慢酿成每一滴酒的底味。
这不仅是对工艺的敬畏,更是对白酒这一传统行业,在新时代下全新表达方式的探索。
上一篇:原创 3秒速开!这款全自动帐篷让你随时开启精致露营时代
下一篇:夏日瑶池景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