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新调整,非洲正日益成为全球航运运力流入的新兴焦点。无论是集装箱航运巨头将超大型船舶投向非洲,还是散货船队纷纷涌入西非装港,数据与趋势都显示,非洲正在从边缘市场走向增长极,成为全球航运运力再配置的重要目的地。
集装箱船:亚非航线吸纳23%新增运力,MSC引入超大型箱船
根据Linerlytica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亚洲-非洲航线在过去12个月内吸收了全球集装箱船净新增运力的23%,约57万标准箱(TEU),在全球主要航线中排名迅速上升。
该趋势主要由地中海航运公司(MSC)的战略部署推动。Linerlytica评论称,该公司自3月以来将其2.4万标准箱船舶重新部署至远东-西非航线,在非洲船舶运力增长和缓解运力过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参考信德海事网专题报道:
这一调整不仅缓解了亚欧和跨太平洋航线的运力过剩,也显著提升了亚洲-西非贸易航线的平均船型。数据显示,该航线的平均船舶大小从一年前的6,343 TEU提升至8,127 TEU,增幅高达28%。Alphaliner预计,随着MSC继续推进船型转换,亚洲—西非航线的平均船舶大小还将进一步上升。
2025年4月23日,MSC旗下的“MSC Diletta”号(23,782 TEU)首次挂靠刚果黑角港和加纳特马港,标志着历史上首次有超大型集装箱船靠泊西非港口。此后,“MSC Turkiye”“MSC Michel Cappellini”和“MSC Micol”等更大的2.43万TEU级船舶也陆续加入Africa Express航线,服务涵盖中国、加纳、多哥、科特迪瓦、喀麦隆等主要非洲市场。
通常情况下,4,000 TEU 至 5,000 TEU 的集装箱船就被视为该地区允许的最大船舶。MSC方面表示,部署超大型船舶不仅有助于压缩航程、提升物流效率,还将倒逼西非各地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地区贸易流通与经济发展。
散货船:西非海岬型船装货量迅猛增长,几内亚成关键
在散货航运领域,非洲,尤其是西非,同样展现出强劲的运力吸纳能力。根据Jefferies投资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2025年,西非在全球海岬型散货船船(Capesize)货运量中的占比已升至14%,而三年前仅为6%。其中,增量主要来源于几内亚铝土矿出口的爆发式增长。
AXSMarine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港口共接卸1.067亿吨铝土矿,同比增长2,250万吨,其中约三分之二通过海岬型散货船(Capesize)与纽卡斯尔型散货船(Newcastlemaxes)运输。其中,来自几内亚的货源占比达69.7%。过去十年间,中国铝土矿进口量增长近200%,由2015年的57.2百万吨增至2024年的170.8百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铝产业链需求持续上升,中国2024年铝产量已达4,340万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长至2,180万吨,同比上涨2.5%。铝土矿由此取代煤炭,成为海岬船新主力货种。
2025年初,全球海岬型散货船船用于运输铝土矿的比重首次超过煤炭,凸显西非在全球干散货结构中的变迁。
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几内亚的政策却也为航运市场带来一些不确定性。2025年7月,几内亚矿业与地质部长Bouna Sylla宣布,未来50%的铝土矿出口必须使用悬挂几内亚船旗的船舶运输,并成立国家航运公司GUITRAM(Guinéenne des Transports Maritimes),实现运输自主化。
此外,几内亚还计划推出“几内亚铝土矿价格指数(Guinea Bauxite Index,GBX)”,以提高资源定价透明度并加强政府收益调控。这些举措引发国际市场高度关注。知名航运经纪人SSY在报告中指出:“几内亚对海运环节的强干预,可能削弱其对国际买家的吸引力,并使过去数年极端增长的趋势面临调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