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职业餐饮网 沐九九
如果要问,最近两年餐饮赛道什么最火?
云南菜绝对当仁不让。从社交平台刷屏的云南Bistro,到街头巷尾排队的生烫牛肉米线,再到山野系火锅的持续走红,云南菜热度居高不下。
但如果单看存在时间更久一些、认知度更高的云南菜餐厅,一个矛盾的现象正在发生:其整体门店数量实际处于收缩状态。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 年 1 月 15 日,全国云南菜餐厅存量 11568 家,近一年新开店 2783 家,但净增长却为 - 442 家。
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究竟是什么?
在最近与西南夷・甄选云南菜创始人王冬的深度对话中,我们找到了这一行业矛盾的核心答案。
“餐饮的逻辑是包容”,云南菜的创新实践
“云南菜没有主菜,做起来很麻烦。”
仅一句话,王冬便道破了云南菜在全国化进程中的核心困境。
作为专注云南菜8年的资深从业者,王冬不仅在云南餐饮经营上有着独到见解,更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2017-2018年,他先后以段公子、滇西王子创始人的身份崭露头角,两个品牌不仅陆续开出3家和4家门店,还迅速跻身必吃榜餐厅,在当地树立了口碑。
2021年,在云南菜尚未全国化普及时,他抢占先机,率先向外拓展,在西安开出首家西南夷·甄选云南菜。此后,餐饮门店集体收缩下滑的大环境下,他不仅将西南夷门店迅速扩张至3家,且仅西南夷高新店在高峰时期单桌翻台率就达到8~9轮。
2023年,他以投资人的身份入股云味集·牦牛肉野生菌火锅,并创办丽江屋顶咖啡。时至今日,屋顶咖啡成为当地热门打卡店、云味集也扩张至16家门店。
2025年,两汉小江南与香格里拉云炒记两大新品牌相继诞生,在不同的地域与品类中开疆拓土……
这些多品类布局增长背后,藏着王冬本人对餐饮“破局密码”的精准拆解。
1、理念上,从“单点极致”到“包容主义”的认知跃升
如果要给不同餐饮品类套上统一模板,王冬的答案是“名材名菜名味”。
在他看来,所有餐饮要么以特色食材建立壁垒,要么以独特味型形成记忆点。
而云南菜却恰恰相反。云南菜以各种菌类食物为主打菜品,虽然具备一定的辨识度,却难以担当主菜;黑山羊、小黄牛这类肉食虽然品质不错,但在消费认知上又很难与宁夏滩羊、西北牛肉抗衡……正因如此,云南菜在国内市场长期处于缺位状态。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王冬的解法的是“包容”。他提到,“很多人把零售和餐饮的逻辑搞反了,零售产品讲全国讲单点打透,但餐饮的逻辑却是包容而不是一个点。”
这一包容主义体现在他过往的履历中:在赛道选择上,他做过旅游餐饮,也操盘过城市餐饮;在品类上,从云南菜、咖啡再到火锅,品牌跨度极大。
但最直观且极具冲击力的体现,还是在门店实际的经营上。
2、经营上,将地方特色转化成大众化表达
地方特色美食之所以难以走出全国化,除供应端压力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口味上。
以云南菜为例,其融合了25个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地形气候带来的差异,让它在菜系上形成了滇东北、滇南、滇西、滇中四个流派,口味“千差万别”,更不乏“云南十八怪”的奇妙饮食。
在这种情况下,云南菜向全国化推广尤为困难。
作为较早将云南菜外地化的品牌,西南夷通过“用中餐的方式做云南菜”的创新方式,打破了地方特色菜发展受限的难题。
装修上,面对云南本地多数餐厅不注重环境的问题,西南夷用红楼梯与白孔雀的文艺造景,打破了“烟火气有余,精致感不足”的刻板印象;
服务上,在一些云南餐厅缺乏细节把控时,西南夷通过生日宴定制、打造专属服务等个性化举措,将云南人的热情转化为标准化服务流程体系;
产品上,针对乳扇这类地域属性较强的食材,它以甜品、小饼的形式进行创新,让其在餐桌上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这些策略既是王冬包容主义的体现,也是将云南菜这个地方风味转化成更大众化的产品的途径,其加速了地方菜系的破局之路。
3、战略上,掌握收缩与扩张的平衡法则
当地方风味走向全国后,随之而来的有爆发,也有模仿。
这时候,往往牵扯到对企业创始人经营战略层面布局的考验——是收缩还是扩张?是打造稀缺性还是规模化复制?
对此,作为同时操盘过旅游餐饮与城市餐饮的掌舵者,王冬已自成一套经营战略:旅游餐饮要靠差异化打造“爆点式稀缺性”,而城市餐饮则通过品类、价格、人群、场景搭建的四维模型比拼“耐力复购力”。
此外,面对不同经济周期,要实施上行期扩张、下行期“保命”的差异策略,以战略性放弃换取核心资源聚焦。所以,在2023-2024年开出21家店后,王冬也在退出火锅店,开始主动收缩。
这些经营策略如同多棱镜的各个切面,折射出王冬对餐饮行业的深刻洞察。
在采访中他还分享了哪些独到见解?让我们透过对话实录,探寻更多行业发展新思路。
餐饮经营的三维透视:
业态差异、区域案例与底层方法论
1、业态洞察:旅游餐饮VS城市餐饮
Q:旅游餐饮与城市餐饮的区别在哪里?
A:意思一样,但逻辑次序相反。城市餐饮就像温水煮青蛙,它不会爆,但会持续,而旅游餐饮就是要么称王,要么退堂。
旅游餐饮专做游客生意,所以要追求“肉眼可见的差异化”——形象、营销、名气各方面都要有肉眼可见的差距;城市餐饮以回头客为主,且主要吸引方圆两公里人群,所以商圈选址很重要,在这基础上再去做好环境、产品、价格和服务表达等,就容易有回头客。
Q:如何看待同时服务游客和本地人的城市餐饮?
A:因城而易。西安、北京、杭州这种本地消费力强的城市,它既能做旅游客群又做本地客群,但像云南它很特殊,本地人和游客之间在经济、口味与环境上有不兼容性,这就造成,你在这个城市很难把本地人与外地人融合起来。但在未来,我相信它依旧会融合。
所以,假如我在西安、北京做旅游,我会把本地人和游客都包含进去,因为它有这个包含的可能性。
Q:云南旅游餐饮现状如何?负面口碑对餐饮的影响大吗?
A:影响很大。但换个角度想,旅游餐饮口碑已经烂了十几年,为什么它还能继续存在?说明天生资源好。只有天生资源好才会有人不断入局。这和做生意差不多,有些人生意很好,为什么好?可能是选址天生流量大,你只要位置在那里,随便卖什么吃的,就有生意做,但是这种它没办法做成品牌。做品牌逻辑和做单店的逻辑完全是两回事。
2、区域餐饮实践:云南菜的生存法则
Q:这两年有何变化?
A:变化很明显。疫情刚开放的时候,我们回报率其实比正常要高得多,当时我们大理丽江的段公子、滇西王子翻台效率最高可以达到一个桌子翻14轮正餐,但现在已经下滑了。
Q:应对经济下行,战略有何调整?
A:我在2023、2024年这两年开了21个店,但是后面也陆续退出了一些店,比如我投资的一个火锅品牌,光店铺就有十几个,但我退出了。我认为这两年整体的思维就是,除了必须做的,能不做就不做,保命要紧。
Q:云南菜现在在西安是什么格局?
A:它现在有好几个品牌了,有做烟火的、时尚的、轻奢的,也有漂亮饭的。但从长远来看,我认为餐饮能活下去的只有两种,一种是中上有质量的餐饮,另外一种是烟火餐饮,因为烟火餐饮它本身就是食材的还原和技法,能够符合更多小康家庭的需求。
Q:怎么看待“漂亮饭”爆火?
A:这是一个时代的特点。这两年经济萧条之后,很多30岁以上的人他消费力减弱了,所以很多店都在撤退,即使是高消费也在被压缩,这也是为什么烟火比较低端的这几年会比较盛行的原因。
第二个就是大众餐饮在腰斩。整个社会里面愿意花钱的人变少了,现在基本就只剩下一些没有生活压力、对质量也不太懂的年轻人,那他只需要颜值高、价格合理,享受朋友圈的魅力就可以了。但我认为这种东西不会长久。
Q:云南菜当前处于什么阶段?
A:我认为还是发展萌芽阶段,它还没有像陕菜那样统一,没有完全的正规化,属于各有各的玩法。
3、餐饮经营辑:从引流到复购的系统构建
Q:您觉得怎么才能做好餐饮?
A:一个餐饮要想做好,一定要有识别度。你是什么?你卖给谁?你做什么品类?价格多少?你的环境是什么样子?你呈现了什么样子?你的渠道是什么样子?参考要素够不够等等,如果你没有提供非常清晰的东西,你是没有办法吸引到第一波客人的。
第二个就是锁客。锁客这个你首先在设计上不能出问题,接下来才是日常管理,你管理得更好,你的锁客能力就越强,管理的越差,锁客能力就会越差。但是管理它也存在波动性,它会有人才制度或者短期的波动,也会有当时对价格和产品的认知带来的波动等。
Q:那么,餐饮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引流和锁客?
A:我认为引流最重要的首先是做内容。在整个引流上,我们从线上线下来分析,即使像大众美团这类线上流量也是就近流量,它很难辐射到全城(除了旅游),因此你一定要选好位置。位置本身就是流量。
第二个就是你的内容设计,根据品类、价格、人群、场景这四个要素,组成符合你目标客户的门店模型。
很多人认为流量就是营销,这是错误的。流量它分为内在流量和传播流量,像位置、品类,场景这些都属于内在流量的一部分,你选择的是上升品类还是下降品类,是包容度高的品类还是窄的品类,这些都在帮你筛选人群,它们才是天生的好内容好流量。
至于复购,很多经营者会觉得流量和生意是分开的,但我认为不是,餐饮它像个串联电路,首先你得锁客,所以在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以及人群设计的时候,你要做到肉眼可见的差距;其次你要提高他的管理预期,在这个基础上去进行预期管理,通过提供好的服务、产品、环境或者质价比等,做到大于或等于顾客预期,紧接着才是我们说的小甜品、小饮品、储值卡这些小技巧。
Q:怎样看待性价比这件事?
A:我个人认为,注重质价比才是长远之道。我们做事情一般有三种逻辑,全国逻辑、全城逻辑和就近逻辑,像小米这种针对全国市场的,或者针对全城市场的,能够通过压缩供应链成本做性价比,但就近逻辑不行,它的流量是典型的附近逻辑,它就不存在性价比这种说法,如果一味做性价比,那就叫恶性竞争。
Q:未来餐饮竞争中,能活下来的是什么样的?
A:一个就是有品类上升期的,第二个就是品类、价格、人群、场景这四个组成的品牌设计清晰的,第三个就是成本效率更高的。
职业餐饮网小结:
这两年,越来越多地方菜系崛起。
然而,当这场全国化浪潮奔涌过后,当大众对地方口味的新鲜感退却过后,漂亮饭审美疲劳、酸汤火锅热度回落,这些无一不昭示着地域特色与大众化接受度之间那道隐形的鸿沟。
从这个角度看,王冬在云南菜上的破局实践,其意义早已超过单一菜系范畴,而是如何将地方元素转化为大众化消费语言的全新解法,以及企业通过战略资源调配,实现扩张与收缩动态平衡的系统打法。
这套方法论不仅是地方菜的出路,更是所有餐饮人面对未来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