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萧素,却沉淀了绿洲的生机,沙地干涩,却滋养了瓜果的水灵,飞沙轻盈,却塑造了历史的厚重。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敦煌的气质,那一定是“极致”——极致的山水、极致的气候、极致的位置,造就了极致的人文风物。然而敦煌地处罗布泊边缘,周围又被多个沙漠包围,因此它的生态其实也是很脆弱的,但能够在这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下绵延不绝上千年,在我看来,源于这片土地上的景象与景象之间达成的一种边界感,一种浑然天成的契约精神。
根据我们的传统五行学说来看: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抑制的关系。土是克水的,但水可以生木,木又是克土的,所以正是这样的一种“相生相克”,维系了敦煌这一方生态水土的微妙平衡。水无界,则世间处于汪洋之中,万物俱损。 沙有界,则绿洲系统稳固,万物生长。
以此反观我们人类社会: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界限感,权利边界、规则边界、关系边界,都是如此。没有界限感的人,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而不懂得拒绝的人,也是因为把别人看得太重,忽视了自己。我们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利范围,要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树冠是接收阳光照射的主要部位,相邻树冠间的距离越近,相互之间遮光量就越大,距离越远,树冠就可以继续向外伸展,相邻两个树冠之间的距离也基于这个临界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多个树冠紧挨着生长时,整体上就形成类似于拼图的空间布局。树的边界线中的彬彬有礼是天空的蓝。植物们似乎比人类更加智慧而优雅。相较之下我们人类社会很多时候反而更加粗鲁愚钝没有边界感!
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东,沿途风光旖旎,然而看到视频号上面西北多地遭遇洪涝灾害的消息,才发现,虽然同样身处大西北,但又似乎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那些被人类生产生活侵占的流域、砍伐的森林、占据的良田,正在大自然的考验之下,变得岌岌可危,不堪一击。贪婪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但凡事都有一个度的,这个度如果缺乏制约,终将反噬自己,就像竹子开花、骡子怀孕那样害了自己!竹子开花将意味着凋敝,骡子怀孕将意味着死亡,当一个地方的人们对这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看成是习以为常的时候,其实这个地方就离“温水煮青蛙”不远了。
自然界的生态是脆弱的,社会上的关系是微妙的,要想把握好这种平衡,是需要智慧的、是需要边界感的。愿在这样一个愈加脆弱的年代,维护好自己的边界感还有他人的边界感。(文/赵迎)
酷狗音乐:风中的行者 赵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