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中国餐饮市场,火锅、酸菜鱼等品类已陷入同质化混战。蛙来哒创始人团队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目光投向当时尚属小众的牛蛙食材——这一决定不仅规避了红海竞争,更开创了餐饮行业“单品聚焦”的新范式。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牛蛙市场规模突破680亿元,门店数超5万家,而蛙来哒以500+门店、覆盖100多城的布局,成为牛蛙餐饮赛道的头部品牌。其战略价值在于,通过极致单品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同时以标准化运营实现快速扩张。
蛙来哒以“首创紫苏调味”为支点,构建了“经典款+创新款”的产品体系。
经典款:延续紫苏牛蛙的爆款逻辑,通过标准化酱料包确保“每店同味”,年销量突破1000万锅;
创新款:在紫苏牛蛙、香辣牛蛙等经典爆款之外,不断挖掘牛蛙食材的可能性,推出火焰爆辣蛙、臭豆腐牛蛙等新奇产品。
这种“爆品打底、创新驱动”的策略,使品牌既保持了品类专业度,又持续刷新消费者新鲜感。
先前,牛蛙养殖端长期存在“用药不规范”“规格不稳定”等痛点。蛙来哒通过“自建基地+订单式合作”模式重构供应链。
订单式合作:与上游优质养殖大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全年定价定量”收购合同,避免因市场波动带来影响,确保门店食材供应稳定和运营正常;
生态养殖:自2018年起,蛙来哒便主动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着手搭建牛蛙生态养殖基地,在探索科学养殖模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经过数年的实践与沉淀,到2022年,品牌开始全面推行“稻蛙共生”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生态的良性循环,更提升了牛蛙和水稻的品质。目前,其养殖基地面积超1000亩,为品牌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级检测:建立“牛蛙三级检测”体系,涵盖塘头初检、仓库复检、门店终检的全流程把控,逐步将门店食材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
蛙来哒通过“空间设计+IP运营”,将用餐场景转化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门店迭代:从1.0工业风到7.0超级游戏厅,每次升级都紧扣Z世代审美,如6.0超级夜市风门店开业即登顶广州美食热门榜;
IP衍生:开发“哒哒”系列周边(扑克牌、环保袋等),成为消费者自发传播的“社交符号”;
互动营销:发起“88超级品牌日”“吃蛙节”等专属节日,在活动设计上,结合年轻人热衷的社交互动、潮流文化与沉浸式体验,比如,2024年的超级品牌日,就举办了一场活力四射的“live音乐会”,成功点燃年轻人的参与热情。
这种贴合年轻人兴趣的形式,不仅激发了他们主动分享的欲望,又能借助他们的社交圈扩大活动影响力,让专属节日从单纯的促销活动升级为年轻人认同的潮流符号,从而深度绑定年轻客群,提升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好感度与忠诚度。
牛蛙在两湖、川渝地区有消费基础,但缺乏全国性品牌。蛙来哒通过“地方特色+全国适配”的选品策略,成功将区域美食转化为大众品类。
从厨房4D管理到智能巡店系统,品牌将运营SOP细化为可量化指标,确保“500家门店如一家”。
通过场景革命与文化赋能,蛙来哒将牛蛙升维为“年轻力文化符号”。
从长沙街边小店到全国500+门店,蛙来哒用15年时间证明:当餐饮品牌以“单品”为支点,通过产品创新、供应链革命与文化赋能构建生态闭环,便能将小众食材升维为引领行业的国民美食。在未来,随着“千店计划”与全国化战略的推进,这只“网红蛙”或将继续书写单品战略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