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翁云骞
冰淇淋市场的全球格局,正在悄悄改变。
盛夏,印尼雅加达,蒙牛旗下的艾雪与伊利旗下的Joyday冰淇淋被商家摆放在了冰柜醒目位置,而在几年前,这个位置还被海外大牌和印尼本土品牌牢牢占据。
TikTok、Ins等各大社交媒体上,中国冰淇淋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外粉”。
中国企业开发的椰子雪糕受消费者追捧。受访者供图
惟妙惟肖的鸡腿雪糕、造型奇趣的椰子雪糕、格调清雅的荷花雪糕……凭借跳脱的创意和优秀的口感,这些由中国企业开发的产品往往一经推出就能引发购买热潮,网红博主的分享更能轻松带来成百上千条留言评论。
冰淇淋出海不仅仅是产品的输出,更是一场关乎市场洞察与品牌布局的破“冰”之旅。在消费转型与文化自信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冰淇淋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势快速拉近与国际大厂的差距。而今,他们把触角伸向了国外。
主动找上门的冰淇淋大单
榴莲锤子、芒乐啵啵、四分之椰……气温飙升,马来西亚吉隆坡一家Sunway Velocity MALL里,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几台大冰柜补货,其中不少是远涉重洋而来的中国品牌雪糕。
“热度大概是从5月开始的,相比传统的牛奶、巧克力风味,中国雪糕花色品种更丰富,性价比很高,学生、上班族都喜欢。”商超负责人黄先生通过社交平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样的情形,让扬子江普啦啦销售负责人胡惠婷有些喜出望外。
“芒果、椰子等热带水果口味当地人本来就喜欢,但没想到我们为雪糕设计的‘创意梗’外国消费者也能喜欢,比如买4支四分之椰雪糕拼成一整个大椰球,他们就觉得很好玩。”
国外商超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中国雪糕。受访者供图
胡惠婷说,海外商超的冰淇淋多为经典产品,一直没有太多变化,因此当国内企业开发的冰淇淋上架后,一下就抓住了年轻人的眼球。
“二季度以来,东南亚客户的单子一直在追加,不少头部大厂还主动找我们代工生产,预计今年海外订单销售占比将达到10%以上。”
在浙江湖州,瑞滋士食品公司今年也接到了不少海外订单,其中仅一批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冰淇淋货值就超过数万元。这正是其代工的耐米品牌所出口的。
“前两年还和其他产品拼柜,今年开始量上去了。”上海耐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周雯雯告诉记者,中国冰淇淋在海外华人社群受追捧已有若干年,但这两年的热度明显更高,主要原因是国内出了不少爆款,凭借“China Travel”热和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的紧密互动,相关产品很快火出国界。
龙头企业的海外布局力度更大。今年年初,蒙牛宣布对艾雪公司增资。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冰淇淋品牌已成为年营收30亿元的东南亚冷饮巨头。
凭借20多年深厚积淀,吉林大森林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的“红旗”牌冰淇淋销往阿联酋、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以来出口货值达7000多万元。
企业开发的榴莲味雪糕。受访者供图
武汉好利福公司是一家资深的食品进出口企业。公司负责人曾先生告诉记者,这两年很多外国客商找到他们,期望增加中国冰淇淋的进口规模,有的甚至直接委托他们来定制产品,“哪怕价格高一点都没问题。”
在利润不算丰厚的食品行业,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强,产品迭代也比国外同行快。现在的展会,主动进来参展要货的老外明显比早些年多。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冰淇淋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风向标。”曾先生表示。
一支雪糕背后的“中国式”供应链
鲜艳的色彩搭配、活泼的产品展陈、全开放的工作区域,走进位于武汉江夏区的扬子江普啦啦食品有限公司,时尚跳脱的年轻感扑面而来。
“团队几乎都是半路出家。”胡惠婷介绍,正是这种“非专业”背景,让普啦啦相比传统雪糕企业多了几分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没那么容易被框住。
不受限,正是冰淇淋这个行业推陈出新的关键所在。
以普啦啦备受好评的一款椰子味雪糕为例,团队原本的目标只是蹭蹭这两年全球市场椰子水的消费热度,开发一款创意雪糕,但做成四分之一大小的切开椰球,却是不经意间的灵感闪现。
“既然决定做椰子味,为什么不干脆把外形也做成椰子?”
从一整个球到半个球,再到1/4个球,大伙集思广益,反复模拟着从消费者角度拿到椰子雪糕的感官和情绪反馈,最终敲定了产品的基础样貌——一个几乎能以假乱真的1/4瓣带壳椰子。
不拘一格的产品创意成了普啦啦撬开海外市场的金钥匙。今年1月量产以来,这款兼具奇趣造型和社交属性的椰子雪糕已在国外爆卖数百万支。
扬子江普啦啦公司。受访者供图
作为冷冻食品中的“娇贵”品类,冰淇淋出海并非一蹴而就。
周雯雯调研发现,不同国家消费者有固有习惯,比如对甜度的偏执,对某种色系的偏好等等,这促使他们增加资源投入,强化本地化研发力度,“我们鼓励员工借助社交媒介对国外市场进行洞察,产品必须触发研发团队自身的购买欲才会尝试推出去。”
好创意如何变成好产品?不少企业在采访中提到一个词“半自动化”。
“自动化产线加上尾端的手工工序,让企业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拿出一款造型复杂的新产品,这种能力是很多外国工厂不具备的。”周雯雯解释道。
普啦啦的椰子雪糕就是个例子。看似简单的巧克力包裹椰乳,外壳涂覆却颇有技术难度。
“我们与原料商合作试验了上百种配方,也让工人加班加点尝试了很多种工艺,最终用很短时间就拿出了样品。从设计到开模再到生产,我们一款创意雪糕的推出一般不超过35天。”
雪糕产线。受访者供图
胡惠婷认为,在自动化生产日渐风靡的当下,“机器+人工”的方式反倒成了企业的比较优势和技术秘诀,“尤其对国外客商来说,人工成本较贵,直接进口成本更低。”
依托出色的市场应变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中国冰淇淋在海外市场的“走红”变得有迹可循。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将其概括为一种“高度柔性的供应链体系”。
“反应速度快,弹性强,是典型的快进快出型。”明文彪说,这种体系要求企业同时具备差异化研发的能力、物流仓储等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我国庞大的市场和产业规模恰是这些能力最好的培育土壤。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836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1%。
“客群年轻化意味着产品要更快迭代,市场需求演变更在持续重塑行业发展格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企业必须‘练好内功’。”周雯雯表示。
要出海,更要“反内卷”
冰淇淋消费的旺季,也是冰淇淋企业抓紧筹备,为下一个爆款做准备的最好时机。
最近,扬子江普啦啦开始为一批外国客商设计明年的创意新款。“有马来客户委托我们开发有当地文化特色的雪糕款式,甚至还希望融入马来标志性的斑斓叶口味,预计明年就会有一批新雪糕推向东南亚市场。”胡惠婷介绍。
从卖产品到卖创意、卖品牌,冰淇淋正在改变中国食品加工业附加值不高的刻板印象,加速向国际水准看齐。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折射出全球制造业重心转移的时代趋势 ——越是研发制造能力强的地区,其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存在感就会越来越强,相关地域品牌的溢出效应也会也越来越明显。对数以千计的中国冰淇淋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海关工作人员入企服务。受访者供图
如何更好走出去?
“出口的样式在转变,企业的出海思路和要素投入都要跟着转变。”明文彪认为,虽然中国冰淇淋企业普遍都已在国内经历了淬炼,也拥有了相当完善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但与国际知名品牌来比,差距仍较明显。
“譬如海外仓储资源、线下渠道资源等,都是需要及时补上的短板,而在生产组织、物流运输的数字化决策方面,出海中小企业也尚缺乏足够的手段和工具,专业出口团队的搭建更面临成本压力。”
冰淇淋产品的保质期短,其出口对基础设施和物流有特殊要求。记者了解到,这两年,全国各地海关纷纷启用TIR国际运输专车模式,并通过“提前申报”“随到随检”等通关便利化措施,让货物享受高效通关。
“我们发挥属地查检管理系统‘云签发’功能,实现检验检疫证书全流程无缝衔接。此外还提供海外市场准入政策解读服务,指导企业加强自检自控能力,精准对接国际标准。”杭州海关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发展。全球市场足够宽广,出海冰淇淋企业既要放大视野、拓展格局,又要瞄准细分市场、细分客群,持续加强本地化的创新研发能力。
“一个产品打天下,‘内卷式’的价格战等已是过去时,要深入研究海外消费文化习惯,以垂直理念进行产品开发,让每一支小雪糕都能体现出中国企业的硬实力。”明文彪也建议行业协会发挥带动作用,为出海企业在本地冷链资源对接、产品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帮助。
带着雄心和自信,中国冰淇淋还能卖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