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炸了锅的一件事儿,不是别人,正是五台山上的牛群和几位游客上演的一场“追逐大战”。一段视频把这事儿给火了,画面里几位游客拿登山杖往牛屁股上戳,甚至有人直接爬上牛背拍照,结果惹毛了牛群,场面一下子就失控。你可能觉得,好玩呗,成年人被牛追着跑,结果活该。可是,笑完背后仔细掰扯,咱发现这事儿其实挺沉重,值得好好聊聊。
视频刚一出,网友几乎一边倒,“活该活该!”“牛哥厉害,这波漂亮!”还有人说这简直是“年度最解气视频”。画面里那个手握红色旗杆的男子被牛撞倒,旁边一帮人笑得花枝乱颤。但接下来咱别急,更多细节出来后,故事就变得没那么简单。一位带着三只小狗的游客坚决否认挑事,反说是牛群突然冲过来,他为了保护宠物被踩了好几脚。景区工作人员也说了,这些牛平时都很温顺,一般不会无缘无故攻击,除非被激怒。那问题来了,到底是谁的问题?是谁该背黑锅?
这事儿暴露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可以说是一本教科书式的反面教材。比如,用登山杖戳牛屁股,这算什么操作?牛又不是玩偶。喂牛吃牛肉干,你分明知道牛是吃草的啊!还有直接骑牛背上拍照片,觉得自己是西部牛仔似的。光这些行为,光是危险性就够吓人了。更深层说,它暴露了一种心态——把野生动物当装饰,把自然景区当游乐园。回头想想,去年某地游客为拍照踩踏珍稀植物,前年有人在古迹上刻字祈福,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我花钱了,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思想病。
不过,这事儿还有另一面值得咱们掂量。带小狗游客的遭遇说明,有些危险不完全是恶意,可能更多是来自无知。很多人对野生动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动画片里《小熊维尼》那种温顺屈耳的印象。可现实里,就算景区散养的牛,也保持着野性的本能。五台山的牛群长期生活在海拔两三千米的山上,领地意识特别强。宠物狗突然出现,自然就触犯了牛的底线。你想想,这就好比去野生动物园开车窗投喂野兽,动物凶吗?不是,是人没分寸。
说到这里,景区管理也有点责任摆在眼前。五台山管委会事后说是“游客个人素质”问题,对游客批评教育没错,但预防措施做了吗?危险区域有没有立警示牌?登山入口有没有普及安全须知?美国黄石公园那里,每个入口都会放教育视频,强调一定要和野牛保持至少25米的距离。你知道吗,牛别看笨重,冲刺速度比奥运冠军还快。保护游客安全,不光靠大家自觉,更得靠科学管理和引导。
这类事情频繁发生,更是暴露了城市人和自然的隔阂。大家住钢筋水泥太久了,反倒忘了怎么跟动物相处。有人看到松鼠就想起来摸,碰到孔雀就往身上拔羽毛,看到牛马又忍不住凑近去“互动”。这种想亲近自然的愿望本身没错,但方法跟理想天差地别。咱们还记得去年北京野生动物园游客擅自下车被老虎袭击,前年泰国游客抓海龟合影导致动物死亡的新闻吗?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自然不是游乐场,动物更不是随时能用的“NPC”。
说到文明旅游的底线,真是不难:管住手,管住嘴,管住好奇心。管住手不要破坏环境,不骚扰动物;管住嘴不随地吐痰,不乱投喂;管住好奇心不越界,不冒险。你看日本富士山每年清理几十吨垃圾,珠峰大本营好几万氧气罐遍地,就是告诉咱们——最美的风景,需要最克制的欣赏。要是那位被牛踩断登山杖的游客当时忍住,没有戳牛屁股,结局就不会那么狼狈了。
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反思。不光有人在评论区调侃,也有不少网友科普动物习性,推广登山礼仪。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牛群是五台山的原住民,我们才是客人。”这句话,正好点出文明旅游的关键——对自然敬畏,对生命尊重。
所以,下次你准备举着自拍杆冲向一头正休息的牛,先停一下。想想,如果你躺沙发上放松,突然有人来戳你屁股要合影,你觉得怎么样?将心比心,才是最靠谱的文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