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报道网
当文旅产业告别“走马观花”的观光时代,盐城市盐都区正以一场“场景革命”引领“深度体验”的新浪潮。从烟火氤氲的渎上·老西门到书香弥漫的草房子景区,从诗意田园风光到古今交融的特色街区,一个个文旅新地标正在重塑旅游体验的边界。在这里,游客化身时空旅人,文化成为可感可触的生动叙事。这场以场景化驱动的文旅变革,不仅重构了“人”与“城”的对话方式,更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渎上·老西门:民国风情里的“青年经济”实验场
傍晚时分,渎上·老西门的霓虹灯次第亮起。错落有致的民国建筑群中,一群二次元年轻人在国潮手作市集打卡拍照,身着旗袍的游客在“腾飞书局”翻阅旧籍,而夜市摊位上,东北大油边的焦香与啤酒小龙虾的烟火气交织——这里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潮流的秀场。作为盐城首个“民国风+青年潮”主题街区,渎上·老西门以“鱼市口”的市井繁荣为蓝本,通过建筑风貌、文化符号的复刻,构建起一个“可触摸的民国”。运营负责人介绍:“我们不仅还原场景,更注重内容填充。”街区引入“登瀛老茶馆”等文化项目,定期举办戏曲展演;联合“蘇摄影”推出民国风写真,让游客“穿越”成画中人。
业态创新是街区的灵魂。从微醺经济的精酿夜生活,到解压疗愈的手作工坊;从知识付费的教育新物种,到沉浸社交的剧本杀体验,老西门以六大业态矩阵精准捕捉年轻消费需求。6月12日,由江苏省商务厅组织评定的《江苏省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名单》中,渎上·老西门凭借其独特魅力与蓬勃活力成功入选,也是盐都唯一的上榜商圈。
草房子景区:文学IP激活乡村振兴“绿动能”
与老西门的喧嚣不同,位于周伙村的草房子景区,以另一种方式诠释文旅融合的深度。
“妈妈,这就是桑桑的教室!”一名来参加研学之旅的小学生指着夯土茅草搭建的“油麻地小学”兴奋喊道。景区以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经典作品《草房子》为蓝本,将文学场景具象化:杜小康的小卖部售卖怀旧零食,稻田里重现“秦大奶奶的南瓜架”,而每晚上演的实景剧《油麻地的月亮》,更让游客们一秒入戏,实实在在地感受文字跃入眼前的魅力。自2021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来,草房子景区以“文学+生态+研学”为核心定位,成功构建起涵盖文学创作、非遗传承、农耕体验、戏剧表演的多元化课程体系。目前,景区已开发100余门特色课程,为青少年提供古法造纸、稻田摸鱼等沉浸式体验,并推出“自然文学夏令营”等创新项目,引导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激发创作灵感。在文化演艺领域,景区与中国田汉研究会深度合作,联合孵化《我是一只鸟》《西游小记》等原创儿童剧,通过声光电技术打造沉浸式观演体验,有效增强游客参与感。市场表现印证了这一模式的竞争力——去年暑期,戏剧研学课程带动景区游客量同比激增85%,配套酒店持续满房,展现“文旅融合”的强大吸引力。文旅红利也反哺了乡村。通过土地流转、农家乐经营,周伙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3万元。景区建设的生态步道、疏浚的河道,更让昔日偏僻村庄变身“网红打卡地”。
盐都实践:从“场景再造”到“产业共生”
盐城草房子与渎上·老西门的成功,折射出盐都文旅融合的底层逻辑:以文化为魂、场景为体、体验为用。
盐都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再满足于‘造景’,而是通过内容赋能和业态创新,让文化‘活起来’。”例如,草房子将文学IP转化为课程、戏剧、夜游产品;老西门则以“民国风”为壳,填充现代消费内核,实现“怀旧与新潮共生”。当文旅产业步入“场景化”时代,盐都的探索证明:唯有将文化深度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力”与可参与的“体验感”,才能真正释放消费新势能。在这里,民国风韵与青年创意碰撞出潮流火花,文学情怀与乡村振兴交织成诗意篇章,一幅“诗与远方”共生共荣的盐都新图景,正成为文旅融合的时代注脚。(盐都区委宣传部)
盐城盐都文旅:“场景革命”重塑深度体验,文旅融合绘就发展新篇 -华夏视野- 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http://hxsy.chinareports.org.cn/hxsy/news/25665.html
下一篇:奥森北园万株向日葵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