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我启动洩湖镇全域采风前期准备工作。当日午后,先后赴簸萁掌村和铧咀坪村与村委会对接。说起簸萁掌村,我早在2015年就曾实地拍摄,那时村里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崭新的道路和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令人印象深刻。时隔八年故地重游,熟悉的景致依旧,而镜头后的我已然步入中年,不禁感慨时光飞逝...今日采风路线:田王街→312国道华胥段→洩湖镇→冯十路→冯家村→簸萁掌村→铧咀坪村。
312国道灞桥区西纺园段
蓝田县洩湖镇域
冯十公路
冯家村路口右行
直行,前方路口左行。
路口右行
直行
簸萁掌村女娲湖路口左行
路口左行
15:13到达簸箕掌村村委会,停好车便开始文化广场外景拍摄——同时联络村委会人员对接拍摄事宜。
完成拍摄后,我在村落一侧找到村委会。在村委会见到村会计段雅顺和其他工作人员,我随即向他说明此行目的。段会计听后表示:"前面镇上开会通知过,我们村委会一定会配合你的工作。"最后我请段会计开具了介绍信,考虑到时间问题,段会计安排我先参观村史馆。
村委会随拍
村会计段雅顺同志
参观簸萁掌村村史馆
簸箕掌村简介
(1)该村位于蓝田县城10公里以北,洩湖镇10公里东北方向,属岭区。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约5公里,东邻骞湾村三组及铧咀坪七组,由一条小河相隔;西邻牛家口以河为界,南邻东于沟水库,北邻东李家坪二组下付村及骞家湾四组。簸箕掌村下辖五个村民小组由簸箕掌、朱家寨、西沟坪、龙潭沟等村组组合而成。各村组基本呈南北居住,中间相距约1公里,东西约500米,中间是一个林凹形,西靠约100米高的大梁,自然形成像农民拾掇粮食用的簸箕,通往两村庄的大路就像簸箕舌头。据老人讲,人约在100多年前有三个道师在村庄划线称此地簸箕掌,由此留传至今叫簸箕掌。
(2)这里沟岭起伏,地形复杂,土地瘠薄,人少地多,广种薄收,25°以上的坡地占60%以上,水土流失严重,人均口粮1950—1956年徘徊在150斤左右,逃荒、要饭、饥饿年年皆是,念书学生寥寥无几,全村能住起房的十来户,厦房20余户,绝大多数人都住在窑洞里,生活非常困难。三面环沟交通难行,山货农产品交公购粮全凭人背、牛拽、马骡驮走崎岖小道。1967年全村总动员花费2年时间,修通大道一条;1970年办起簸箕掌初级中学,骞家湾、东李坪、下付、牛家口等地娃在此就读,大约200余名学生,为冯家村公社重点学校。2003年以来村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硬化出村路3.8公里,通组路5公里,沙石路2公里,进户路3公里之多,村民出行天晴下雨一个样,不踏一脚泥。家家吃上自来水,户户用上安全电;45°以下的坡地全部机械平整,收、种全都机械化,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提升了劳动力价值,出国及省内省外务工人员400余人,仅此一项年收入400多万元;对陡坡地全部退耕还林,栽植核桃1000亩,荒坡承包到户,现有林地3000余亩。修建村委会5间,娱乐广场,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盖洋房(楼)的占80%以上,全村实现路灯化,家家有摩托车、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私家车日益增多。现有研究生4人,大学本科生16人,中专以上44人,人均纯收入7300元。
(3)2013年9月,簸箕掌村启动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2015年年底,占地120亩、统一规划、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每户村民都住进了两层小洋楼。同时配套建设了中心广场、卫生室、社区办公楼、学校等设施,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面貌一新。2014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志刚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设想。"思路一变天地宽",经过"三变"改革,簸箕掌村已成为西安半小时经济圈上的旅游名村。走进簸箕掌村生态旅游景区,第一印象就是满眼的绿色。80%的森林覆盖率,再加上村前水鸟成群的"女娲湖"及"人祖庙",村后清晰可见的终南山,还有头顶白云朵朵让人心醉的"西安蓝"。这个安静栖居在蓝田县洩湖镇群山之间的小村落,竟让游客领略到几分"小江南"的韵味。有关簸萁掌村,当地流还传着一个传说:相传华胥氏族曾遭遇灭顶之灾,唯伏羲、女娲兄妹幸免。为延续人类,二人结为夫妻。成亲后捏泥成人,泥人多了就用簸箕端,用完将簸箕放在坡梁边。久而久之,该处形成了簸箕状地形,故得名"簸箕掌"。环绕村畔的"女娲湖",相传正是女娲用手指划出的。
(4)如今的簸箕掌已建成面积6.5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景区,南依秦岭北麓,东临灞河清流,北靠骊山秀岭。传说女娲用手指划出的"女娲湖",如今已拓展为近300亩的怡人水域。每逢秋日,湖中芦苇摇曳、鸟鸣阵阵,无论泛舟湖上或静坐垂钓,皆能感受都市人渴求的宁静安逸。景区规划立足簸箕掌特有的浅山谷地丘陵地貌——这在关中平原实属罕见,依托这一优势,未来将打造女娲湖休闲度假区、温泉养生区、移民新村民俗风情区及山地运动休闲区四大板块。景区利用坡陡弯急的地形,建成环山自行车与摩托车专业赛道,并通过举办赛事积累口碑,现已成为辐射周边的乡村旅游胜地。
时光记忆
簸萁掌村部分荣誉展示
簸萁掌村历任干部展示
原村大队长马志杰
老支书高忠科
老支书宋清华
原村农会主任队长李忠耀
原村革委会主任李印杰
原村老支书薛建民
原村老主任马敬贤
原村书记李世成
原村老支书高永锋
原村主任高均正
原村书记杨民权
原村主任韩民权
原村书记兼村主任蔚长安
原村主任贾群育
原村主任付民海
原村主任马潘武
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李志刚
簸萁掌村大事记
簸萁掌大事记
1950-1959年(农业合作化时期)——1950年成立农民协会 → 1953年成立互助组及初级社(首次土地革命:查田定产/丈量土地/分田到户) → 1955年成立村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会主任改称社主任) → 1956年成立党小组 → 1958年高级社更名为永丰大队 → 1959年正式成立党支部。 1960-1979年(集体经济时期)——1960年组建永丰建筑工程队(进驻西安承揽工程)并成立副业组 → 1964年永丰大队复名簸萁掌大队 → 1966年更名为东方红大队 → 1970年恢复簸萁掌大队名称并实现通电 → 1982年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 → 1983年改制为村民委员会。 2013-2018年(乡村振兴时期)——2013年启动脱贫攻坚战及新型社区建设 → 2015年完成301户整村搬迁 → 2016年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 2017年实施旅游基建与产权改革,同年获评"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村"和"中国美丽宜居村庄" → 2018年生态公园入选省级改革试验区项目,并成为电影《柳青》取景地......
参观村史馆后,我访录了村会计段雅顺同志。
(1)段雅顺,男,簸萁掌村2组人,中共党员,现年64岁。该同志担任村会计十余年间,始终秉持“干好手中事,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理念,在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辛勤奉献。
(2)另悉,该同志在疫情期间捐款100元,汶川地震时捐款50元,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老会计同志,您辛苦了!向您致敬学习!
簸萁掌村旅拍02上篇发文完毕,稍后继续发布下篇,再见。
2018年3月24日上午,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西安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慈善联合会、省广播电视台、省广电文体传媒集团、省广电集团91.6广播联合主办,市美术家协会、中共蓝田县委、蓝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书画下乡、文化扶贫”千幅作品进蓝田大型公益文化惠民捐赠活动在蓝田县北关小学操场盛大举行。捐赠仪式上,西安市美协向蓝田县捐赠千幅美术作品和主题为“大美蓝田”,以及“乡村让蓝天更美丽”书法作品;集中向蓝田县董岭,黑沟,簸箕掌,黄沟,徐家山等五个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先进村赠送了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