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中国传统历法中暑气最重的一段时间,通常出现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持续一个月左右,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它不仅是气候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健康智慧。
三伏天的说法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据《史记·秦纪六》记载“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这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关于“伏”的记录。古人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同时也是阴气开始滋生的阶段。“伏”有潜藏、藏伏之意,意在提醒人们在这个时期要顺应自然规律,采取适当的养生和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暴晒,以保护身体的阳气和阴气平衡。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2025年三伏天的具体日期如下:
初伏:从7月12日开始,到7月21日结束,共10天。
中伏:从7月22日开始,到8月10日结束,共20天。
末伏:从8月11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共10天。
作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女性在此阶段进行中医养生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调理
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苦瓜、黄瓜、绿豆等,有助于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适量摄入温热食物: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阳气外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可以适当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等,以温中散寒、健脾益气。
在此我们推荐几款茶饮:
(1)清热解暑类
绿豆薄荷茶
配方:绿豆30克、薄荷5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绿豆洗净,加水煮至熟烂,再放入薄荷煮几分钟,最后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薄荷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二者搭配能有效缓解三伏天的暑热,减轻心烦、口渴等症状。
金银花茶
配方:金银花10克。
做法:将金银花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焖泡5-10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对于三伏天容易出现的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祛湿类
陈皮茯苓茶
配方:陈皮5克、茯苓10克。
做法:将陈皮和茯苓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煎煮15-20分钟,取汁饮用。
功效: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此茶能帮助祛除体内湿气,增强脾胃功能,缓解三伏天因湿气重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藿香佩兰茶
配方:藿香5克、佩兰5克。
做法:将藿香和佩兰洗净,用开水冲泡,焖泡10分钟左右。
功效:藿香和佩兰都有芳香化湿、解暑的作用,能有效改善三伏天暑湿困脾导致的恶心、呕吐、口中黏腻等症状。
(3)滋阴润燥类
麦冬枸杞茶
配方:麦冬10克、枸杞10克。
做法:将麦冬和枸杞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焖泡15-20分钟。
功效:麦冬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枸杞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三伏天饮用此茶能防止暑热伤阴,缓解口干舌燥、眼睛干涩等不适。
玉竹沙参茶
配方:玉竹10克、沙参10克。
做法:把玉竹和沙参洗净,加水煎煮20-30分钟,取汁饮用。
功效:玉竹和沙参都有滋阴润燥的功效,适合在三伏天因燥热伤阴而出现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的人群饮用。
2.起居调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三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容易感到疲劳,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恢复体力和精力。
避免熬夜:熬夜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因此要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适当午休:中午气温较高,人体容易疲劳,可以适当午休30分钟左右,以缓解疲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3.穴位保健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此时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是进行养生保健的好时机。通过按摩特定穴位,能调节身体机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等。以下为您推荐一些适合三伏天按摩的穴位:
(1)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方法为: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即是此穴。
三伏天按摩合谷穴,可帮助驱散体内的风邪和热邪,缓解因暑热引起的头痛、发热、目赤肿痛等症状。按摩方法:用对侧拇指按揉,每次1-3分钟,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2)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功效: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们容易脾胃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按摩足三里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压,每次按揉3-5分钟,力度适中,以有酸胀、发热的感觉为佳。
(3)关元穴:属任脉,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功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三伏天人体阳气外浮,体内阳气相对不足,按摩关元穴可以补充元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改善虚寒体质。按摩方法:可采用揉法或摩法。揉法是用手指按揉穴位,每次3-5分钟;摩法是用手掌掌根在穴位上做环形摩动,每次5-10分钟。
(4)神阙穴:即肚脐,位于脐中央。功效: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作用。三伏天湿气较重,按摩神阙穴可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按摩方法:一般采用揉法或摩法。将手掌搓热后,放在神阙穴上,以顺时针方向缓慢按摩,每次5-10分钟。
(5)大椎穴:属督脉,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颈部后方最突出的骨头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功效:具有解表清热、疏风散寒、清脑宁神等功效。三伏天,外界暑热与人体阳气交蒸,按摩大椎穴可调节人体阳气,散热退热,预防感冒。按摩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按揉大椎穴,每次2-3分钟,以穴位局部微微发红为度。
4.妇科特色养生:三伏贴
当然,现代女性工作生活事物繁杂,很难保证每天的按摩养生保健,针对三伏天的节气特点,云南省中医医院滇池院区妇科传统经典养生疗法三伏贴结合女性的体质特点,温煦肾阳,散寒暖宫,治疗由寒邪湿滞引起的各种妇科疾病。采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的中药贴敷于经络特定穴位,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通过调理脏腑、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从而“冬病夏治、内病外治”,有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2025年三伏贴治疗即将启动,敬请关注!
文/滇池院区妇科 王一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