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 Wong
哈佛大学
建筑学硕士
南加州建筑学院
建筑学学士
个人简介
本科毕业于南加州建筑学院,并获得优秀毕业设计奖,硕士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MArch II学位。现就职于HOK西雅图分部。
"很幸运地我在GSD的第一学期便遇上了来自Atlanta的Mack Scogin,这个在GSD 已经接近三十年的老师。你能想象一个刚从SCI-Arc毕业的学生刚到GSD的Culture shock吗?"
2018-2023
作品展示
© Jacky Wong
© Jacky Wong
© Jacky Wong
© Jacky Wong
© Jacky Wong
01
原来,丑陋的建筑也...
我自小在澳门长大,在澳门还未变成东方拉斯维加斯之前,已经常常听说,澳门虽然是一个弹丸之地,却同时保留了大量的欧陆式和中式的住宅和宗教建筑,形成了独树一格的城市风貌,如果你曾到澳门,你会不难发现在离教堂5分钟的路程就会遇到一间庙宇。那时的我并没有把这些放到心上,更没有想深入研究这一方面的念头。
澳门大三巴牌坊望去,前景是古城墙,后面是新葡京酒店,澳门数百年的历史浓缩于此景中,令游客感慨。 © 新民网
一直到高中毕业前,当时目睹赌权开放,外资公司和本地公司争相在短短两三年内建做了大量极具争议“扬威海外”的赌场酒店,例如和拉斯维加斯一式一样的威尼斯人度假村和新葡京酒店,这些为了吸引眼球而标奇立异的建筑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到底是以什么去定义一个成功的建筑呢?
我一直都以为成功的设计是需要建立在美学之上,但当看到新葡京酒店竟然续渐成为澳门的地标之后,我就觉得设计并不是想象中的简单直接,或许美并不是建筑的唯一定义?
© Jacky Wong
02
漂洋过海到洛杉矶...
受到这冲击之下,我决定去一间在业界公认为极端及前卫的学校修读建筑,SCI-Arc(南加州建筑学院)。当还是门外汉的时候,难免会被SCI-Arc的风格所震撼到,你能想象一个受传统教育对设计一知半解的高中毕业生,刚到SCI-Arc的感受吗?当然是无所适从啊!
在第一个学期时,自己的软件和设计能力都倘未成型,对设计仍是一知半解。而且老师每节课都会布置大量的作业,务求令我们早日适应学校的强度和迫使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做出多个设计概念,那时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建筑学生的生活”。
© Jacky Wong
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被逼常常熬夜和早起,这无疑是求学生涯最艰苦的日子了。可惜在设计的世界里,努力和成果并不一定成正比,虽然自己花了很多的心思与时间,却感到事倍功半,明明花了比别人多的时间,成绩却强差人意,不禁感慨自己是不是其实没有设计天赋,美国的设计教育真的让我摸不着头脑,我变得越做越不知道建筑设计是什么了。当老师点评我做得好时,我不理解好的点在哪里。当说做到不好时,更不知如何去修改。
我渐渐变成了只会盲目跟随老师意见去设计的学生,我理解老师为什么提出这个提议吗?不理解。我明白她背后的意义吗?不明白。结果到学期结束时,我的设计就像一个“大杂烩”,充斥着不同的想法,一个十分松散和目标不清晰的四不像,这样的情况下,我根本不能有效地发展自己的风格及提升自己。
© Jacky Wong
© Jacky Wong
03
原来,设计...
就这样一直跌跌撞撞去到第四年级,遇上了Eric Moss和Coy Howard这两位年过古稀之年的老师,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终于明白到了设计的真理,明白到设计并不是纯粹以天马行空为出发点,以与众不同为目标。
事实上设计应该和写论文一样,在开始前,你先要清楚知道自己接下来的project想表达的论点和论据,并需要找出为什么这个论点值得你去探讨,这个过程对设计师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你无论在做多大或多小的事情,你都要自己清楚知道你所做的目的是甚么,接下来才不会迷失或感到无从下手。
第二是这是一个说服自己的过程,在项目的初期,我们都难免会对自己所做的设计有怀疑,信心不够,这时候我们就必须同时扮演批判者和答辩者两个角色,我们在做设计的同时,需要定时自我审视自己的project,究竟我现在做的和我想表达的是不是同一件事,这样做可以确保我们没有离题也可以增加我们对自己设计的信心,我们才会相信自己的project。在要说服老师,评委,甚至客户相信我们所做的项目之前,我们必须要先说服自己,这样我们也懂得如何去回应别人的批判。
© Jacky Wong
所以这套方法成功把我推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令我能从这一手法去思考不同的问题,这严谨的手法并不单单只适用于建筑设计,同样的道理能够应用到不同的设计领域中。
概括来说,设计其实是一个逻辑思维,一步一步推敲的过程。换言之,第一步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很关键。
04
千辛万苦到波士顿...
基于我本科和硕士都是修读建筑,导致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是“到底建筑学士和建筑硕士的本质是什么,要有什么区别?硕士毕业的我和学士毕业的我该有如何变化?”我并不想把我的两年硕士生涯变成学士的第六年及第七年。
很幸运地我在GSD(哈佛大学建筑学院) 的第一学期便遇上了来自Atlanta的Mack Scogin,这个在GSD 已经接近三十年的老师,你能再一次想象一个刚从SCI-Arc毕业的学生刚到GSD 的Culture shock吗?
GSD 和SCI-Arc的教学方针截然不同,而且Mack 的studio 非一般的普通studio,Mack 在学期的第一天,就会吩咐每个学生自己选一个site,然后他会根据你选的site和你的past works给每一个学生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programs, 而我们整个学期就是围绕这三个programs和site去制定项目的论据,我们需要说服这三个空间在这一特定的地理位置必须共存在一起。
我当时被分配到的 programs 分别是声学研究学院,消防员与救生员训练中心,以及高空钢线表演家Philippe Petit的住宅,而我选择的场地是Downtown LA。其他同学分配到的programs包括有大象避难所,布偶表演学院,和月球上的第一个高尔夫球场等。
© Jacky Wong
老实说,当我看着这三个programs,我又在一次陷入迷失,我不知从何开始,尝试了不同的想法,但都不尽人意,顿时觉得自己又像一个不会设计的人。
但其实Mack 慢慢向我们解释了他studio的目的,他说我们在座的各位学生都绝对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去设计任何建筑,但建筑师不只是解决问题,而是要体现出你对事物特别的观察和理解。
那到底怎样才能成为一位与众不同的设计师呢?他说要做出独特的设计,我们必须要放弃掉对设计对象的固有认知,再重新去认识它,做资料搜集,就如你从来不认识它一样。Mack可以保证我们在“De-familiarize & Re-familiarize”的过程中,会发现该事物一些被遗忘的特性和意思。当所有人都以为苹果只有红色、黄色和绿色的时候,你知道在中国西藏有一种苹果是黑色的吗?
© Jacky Wong
要出类拔萃,我们就不能一直满足并活在自己已知的领域里,这样我们无法进步,并会不停做重复的构思,我们不知道的世界比已知的要大一万倍,我们必须保持对事物探索的好奇心态,不要安于我们已知的或别人告诉我们的。
我觉得这不单单是能力的提升,而让我体会到一个成功设计师对生活和知识的追求和态度,这会一直在我们事业的道路上带来影响。
当我明白到并尝试将这方法用到我的设计上,我就发现其实声波,消防员,和高空钢索表演者都有一个很有趣的对比,就是相应群体在空间的运动轨迹,首先声波是一个三维的能量能在一个空间传播,而消防员和救生员的运动轨迹是二维平面,接着 Philippe Petit 在钢索上表演时是一维点到点的线性运动,换言之在我的设计里面,需要同时存在这三种空间。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学校,训练中心和 Philippe Petit 的住宅都是一个学习、试验和训练的地方,Petit 在自己的房子后院有一个练习的地方,而且他也会不时去学校演讲分享自己的冒险精神,所以这三个不同维度的空间应该由教室去串连起来,并且它应该是一个沉寂得来能和其他空间共鸣的空间。
© Jacky Wong
在我的 section 和 perspective 上,可以看到那些 organic 奇怪形状的是声学实验室,而在外面包围的那一套很复杂迂回曲折像迷宫一样的渠道是消防员训练场地,因为只有这样高难度的训练才能培训出能应对各种未知危险的消防员,相应的在地上的水池就是救生员的泳池,最后外围的模糊的垂直线就是 Philippe Petit 的住宅,也进一步定义了这建筑的边界,虽然这只是一个 Mid-rise 的 scale ,但当救火设施在使用中并释出浓烟后,它会比周围的 high-rise 更瞩目。
© Jacky Wong
05
我鼓励你...
身为一个在同一专业修读了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的过来人,我想鼓励各位同学在选择研究院时,不妨选择一间风格和你完全不一样,或一间研究方向是你最弱的去修读。
因为当你还是学生 early in your career 的时候,我建议你多尝试一些新的观点,哪怕是你一直不明白甚至一直不认同的设计方向。人在不熟悉或逆境中是成长得最快的,并且我保证你只要你有用心去理解老师的原意,哪怕你做出一个你不喜欢的作品,你也能从中学到新的想法。
设计本身就没有对与错,只是观点与角度,你会能够在其中提取你认为有用的元素应用到你以后的设计中,学校是唯一可以让你不计成本和没有后果地尝试任何新理念的地方。
文中图片文字均来自作者 © Jacky Wong,
未经许可禁止任何转载,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