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在这又热又湿的天气里,来一碗天河羊肉,散寒祛湿养阳气,再合适不过。
这道美食深藏于吉安市吉安县天河镇,令食客们跋山涉水也要寻味。其美味背后,是自然与人文的千年交融。公元1637年深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竹杖叩响此地山径,他在《江右游日记》中留下“林深雾霭霭,牧歌隐约”的笔触。
“未品天河羊,枉作吉安客。”不同于寻常羊肉,天河羊肉肌理细腻如绸缎,脂肪分布似雪花,樟香与草本的芬芳交织,入口鲜嫩回甘,香气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山岚育灵羊,天地赐珍馐
天河镇地处武夷山脉与赣中平原过渡带,海拔近800米的原始次生林郁郁葱葱,云雾缭绕。这里的黑山羊以“三奇”闻名:
饮山泉:羊群攀至600米以上的无人区,啜饮富含锶、硒的冰碛岩裂隙水,肉质清冽回甘。
食百草:绞股蓝、野当归等26种中草药成为它们的日常饲料,赋予羊肉独特的草本清香。
眠石崖:夜宿花岗岩洞穴,昼夜温差达15℃,使得羊肉纤维紧实,脂肪如雪花般均匀分布。
老牧人常说:“天河羊嚼的是云雾,吐的是日月精华。”这般天地造化,成就了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绝妙口感。
樟香祛膻法,古法烹至味
天河羊肉的烹制,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当地传承的“三樟三水”古法,将羊肉的鲜美推向极致:
取樟:深山中三十年生的樟树嫩枝,浸透山泉水,析出樟脑醇与黄酮类物质,为祛膻提香埋下伏笔。
焯肉:冷水入锅,樟枝铺底,羊肉码其上,文火慢焯至血沫尽出,膻味随蒸汽消散于山林。
煨炖:焯好的羊肉以清流冲洗,入铁锅加干辣椒、橘皮、八角、桂皮、老姜,山泉水慢煨两小时,直至肉质酥烂如云絮。
最惊艳的莫过于“回锅”一刻:烈酒入锅,蓝焰腾起,干辣椒在热油中跳跃,最后浇一勺浓汤收汁。成菜时,樟香与酒香缠绵,辣意如山径绵长,肉块入口先是清冽,继而甘甜,终化作一缕山岚般的回甘。
烟火传千年,至味兴乡村
天河羊肉的香气,不仅飘荡在深山村落,更融入了乡村振兴的蓝图。近年来,吉安县将天河黑山羊养殖纳入特色产业规划,推动标准化生态养殖,带动农户增收。昔日的山林珍馐,如今已成为当地的一张“美食名片”,吸引着八方来客。
从牧歌隐约的深山,到繁华都市的餐桌,天河羊肉承载着千年的生存智慧与人文情怀。正如徐霞客笔下所记:“暮色苍茫处,炊烟引客来。”这天河羊肉的香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片山岚深处的美味秘境。
来源:江西宣传
视频/王婷、周鹰飞 图片/洪胜智
作者单位:中共吉安县委宣传部吉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