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风俗有很多,比如会禁火、扫墓祭祖、插柳、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以及吃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等。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每个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例: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颠沛流离了19年之久,而他的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晋文公”,而介子推却归隐绵山,晋文公用放火烧山逼迫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坚决不出山被烧死,晋文公为感念忠臣之志,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重耳很伤心失去这样一个肱骨大臣,为感念忠臣之志,将介子推葬于绵山,并修祠立庙,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寒食节就是这样来的。
寒食节距今已经有2600多年了,在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一直在流行。
寒食代表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千年如一日。后来随着时间的变化,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