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石塘箬山的风俗,不写写温岭别的地方风俗
阴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下元节在我的家乡习俗中一般不太注重,没有什么时候讲究。相比较中元节的习俗还是比较隆重的。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祖宗。摆上一桌好菜、好酒、水果、糕点,再给些锡箔黄纸,家里男子给祖宗磕几个头,还顺便唠叨几句家常。晚上在家里周边点上一些香。(什么作用我不知道)
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吃饺子。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吃元宵”。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吃月饼。
1、定义不同,风俗指的是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的总和;而习俗指的是习惯风俗,包括风俗在内。
2、主要内容不同,风俗里大多是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风尚;而习俗多为旧社会城乡居民相沿成习的行为表现。
3、形成原因不同,风俗是由历史形成的,而习俗是对社会道德和法律基础的补充。
在岳州观看了端午竞渡之后,诗人张说即兴写的《岳州观竞渡》,十分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唐代南方地区的端午习俗。
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以下是这三个节日的习俗介绍。
1、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的传统节日,当日,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2、关门节
关门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关门节开始后,也就进入农事繁忙季节,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人们定下许多戒规: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和尚不得随便外出;进奘拜佛的人不能远离家庭或到别家去过夜;任何人不得进佛屋,上佛台,拿佛的东西等。直到3个月后,即开门节时,人们才又恢复关门节前的一切正常活动。
3、开门节
开门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与关门节相对应。
这天,傣家人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爷、佛像奉献食口、鲜花和钱币。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①春节、②元宵节、③清明节、④端午节、⑤七夕、⑥中秋节、⑦重阳节、⑧除夕。
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等。
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商丘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丰富的民俗习俗。以下是商丘地区较为代表性的一些民俗习俗:
1. 商丘席:商丘地区的传统婚礼习俗之一,以特色的大红色婚床为主要场景。新人在婚床上行三跪九叩礼和敬茶仪式,祈求新婚幸福。
2. 祭灵会:商丘地区流传着丰富的传统祭灵会活动。每年农历阳历2月初2日,商丘民间举行祭灵活动,向祖先表达敬意,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3. 传统民俗节日:商丘地区庆祝传统节日的习俗丰富多样。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会猜灯谜、观赏花灯等;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赛龙舟、包粽子;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人们向织女星祈福等等。
4. 聚龙会:商丘地区每逢农历十月,会举行庆祝丰收的传统民俗活动-聚龙会。人们身着民俗服饰,合奏音乐,跳龙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生活幸福安康。
5. 民歌传统:商丘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歌传统,如豫北平原、苏东坡、蓬莱之痕等,歌中描绘了当地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
这些只是商丘地区的一部分民俗习俗,还有许多其他习俗和传统在这里保存和传承。商丘地区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是该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1],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据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1]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先说结论,各地的习俗不一定一样,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寒食节(农历冬至后的105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1除夕,一年农历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俗称的过年了,这是中华民族全世界所有华人都会过的一个节日。风俗是家家户户给压岁钱,在农村会祭祀,贴春联,放鞭炮,辞旧迎新,大人小孩老人会换上新衣服。
2.元宵节,过完年的农历正月15,是过完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之始,因此古人对此加以庆祝,风俗一般是吃元宵、猜灯谜等。
3.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风俗是吃月饼、赏月,重阳节大约在战国时期形成,风俗是登高、插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