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过小年,就是吃水饺,还有过了小年以后,大人小孩家里不能打碎东西,不能说不该说的话,要准备开始过年的好吃的新衣服
中国大部分地区,腊月廿三是小年夜,虽然各个地区习俗不尽相同,但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一定是祭灶。昨日,成都民俗专家刘孝昌介绍的,就是成都人家都要举行的祭灶,也就是祭祀灶神。
1、祭灶: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2、蒸花馍: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
3、吃糖瓜:祭灶是需要美食的。山西民谚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4、剪贴窗花:在祭灶后所有过年的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5、吃饺子: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小年的由来
灶王爷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上天报道,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因为害怕灶王爷上天说老百姓坏话,所以老百姓对灶王爷很尊重,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小年”,所以小年又称“祭灶节”。#小年有哪些习俗#
2、祭灶求平安
送灶时,人民在灶王像前供奉糖果、清水、料豆、灶草。祭灶时,用火把供奉的糖融化,摸在灶王的嘴上,寓意堵住灶王嘴,让他上天时多说人间的好话。
祭灶王,扫尘,沐浴理发,贴春联,吃年糕
腊月十三不是过小年,腊月二十三是过小年,过小年送灶王爷
在中原地区腊月二十三日的习俗如下。
1.祭灶神,主要做法,在厨房内的灶神下边摆供品,燃香,男人主中午饭前跪拜灶神。
2.烙灶饼。
3打扫厨房,灶台。
苏州过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过去又是送灶日,以前都是灶头,上面供着灶老爷,每年这天要送灶老爷回去,过年后再接回来供在灶上。
襄阳过小年大多数市民户都在腊月二十三。但农村沿习俗,有的腊月二十三,有的腊月二十四日,据老人们传说,君三明四,霸王二十五。就是说在封建社会皇帝王爷们二十三过小年,普通老百姓二十四过小年。所以说历史上过小年是不平等的。应该改一改。
1、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小年夜后,挑选最好的肉,或炒或炖,再斟满酒,邀请亲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2、吃年粽
南宁有吃“年粽”习俗,“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跟端午节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
3、做米饼
武宣、桂平等地有做米饼习俗。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4、做白散
玉林各地有制作年味小吃“白散”的传统习惯,“白散”用糯米经过五六道工序制作而成,上面还印有“福”“寿”“喜”等字形,寓意生活幸福美满,越过越红火,是当地人过年过节的'最好馈赠品,
5、做腊肉
贺州瑶家的腊肉制作可谓有着千年文化,腊肉咸甜适中,无柴火烟薰味,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吃过的都赞不绝口。
6、糖果祭灶
桂林过小年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是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
7、扫房“掸尘”
举行过灶祭后,就要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广西各地都会选择从小年开始进行掸尘,家里有铜器要擦的十分光亮,也就是年终大扫除,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8、贴年画剪窗花
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三羊(阳)开泰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9、贴春联
广西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贴春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上一篇:形容人文关怀的成语?
下一篇:怀柔喇叭沟门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