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正月十五是小年,元宵节上庆团圆。赏花灯,猜灯谜,新年打算准备齐,一年之计在于春,过了小年气象新。
3、 二十五要打囤,新年不能瞎糊混。一年的计划定的对,确保粮食满囤钱满柜。捞干饭做羹汤,吃的满嘴喷喷香。
4、二月二,龙抬头,行云布雨好兆头,预祝丰收好年景,风调雨顺有盼头。切葱花摊面片儿,蝎子尾巴剪一段儿,拍墙山扎旮旯,害虫毒虫全不怕。
新年到,新年到,闺女要花,儿子要炮。
清明祭祖,是中国流传的风俗。但寄托中国人对先祖的追思,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那就是中元节,因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中旬,所以又称之为“七月半”,在重庆,又称之为“月半”。 民间传说,“中元节,故人聚,七月半,鬼门开”。在这天,地府会在丰都打开鬼门,将众多阴魂放出,在阴差的押解下到阳间活动一日到数日,回家见见人间的亲人。
中元节又名七月半,鬼节,这一天是不能串门玩的,有不吉利的说法,给家里去世的人烧纸钱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厦门大街小巷的居民都会在家门口摆桌,放上祭品,祭拜先人。
其中有五香、炸枣、芋头球、发糕等厦门独有的小吃。当然了,还有海鲜和水果等贡品。
中元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一到十五这半个月。传说这段时间鬼门打开,让魂魄回家看望亲人子孙,接受供奉的食物,到鬼门关闭前带走亲人火化的纸钱返回。
买纸钱,封包,书写,供奉吃食,火化纸钱包。是这段时间其中一天,活人要做的。
买传统的黄纸,封成一包包的。
传统一般三个为一份,包好后开始书写,竖着写上,和写信差不多,名字,时期,……只是偏向文言文。火化,要留一些未封包的烧给未写到的亲人,鬼差,孤魂野鬼。做一餐丰盛的午餐,摆酒招呼供奉,饭后火化纸钱,整个过程完成
江苏沿江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早清明,晚大东,七月半的祖宗(鬼儿)等不到中。”
大东即冬至,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三天是江苏沿江地区的三大鬼节,家家户户都会摆祭贡,烧纸钱。但是在时间上却有讲究,清明那天要趁早,中元节那天不能过中,而冬至那天则要待到晚上。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天被称为中元节,也叫鬼节,中元节的前一天,人们就祭祀自己的先人祖辈,这一天,人们就会把纸钱、金壳子、银壳子、纸衣服放在纸糊的包封里面,填写好封面及子孙的名姓和缅怀的辞语,晚上烧给先人,表达缅怀先辈祖宗的哀思,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若干农作物成熟,农作丰收秋尝祭祖,向祖先汇报收成。七月半原是上古时期祭祖节,被称为中原节,是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称为盂兰盆节。道教有上元,中元,下元“三元说”。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祭奠亡魂,焚烧纸錠,祭祀土地等。
上一篇:24节气相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