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除夕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
二、春节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我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春节以拜祭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欢乐祥和为主要内容,是我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三、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传统习俗包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四、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有禁烟火、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
五、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踏青、扫墓之外,还有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活动。
六、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纪念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一个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包括包粽子、挂艾草与菖蒲、扒龙船、九狮拜象、游旱龙、端午浴等。
七、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等,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中秋节在我国始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同时也是东南亚和东亚各国当地华侨的传统节日,中秋季的传统习俗主要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等。
八、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为了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赏秋、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等。
九、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节日,主要的习俗包括祭祀先祖、喝腊八粥等。
中国人送礼一般都会送寓意好的礼物,代表了一种文化特色。比如一涵汴绣的卷轴画,还有摆件,都是纯手工一针一线绣制而成的,非常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春节过年的习俗有:
春节期间的习俗,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逛庙会、逛花街、烧烟花,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祭祀神灵、拜祭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盛大的祭祝祈年活动,年味浓郁。
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具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
扩展资料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本人坐标广西,在我们老家贵港市,一般来说过年习俗一般有:1.贴对联,并且对联会在年三十那天完成,2.杀鸡拜神,杀鸡拜神一般是年三十早上早早就杀完鸡然后去拜神回来吃中午饭,拜神回来的鸡一般是晚餐煮。3.给小孩子压岁钱,压岁钱一般是年三十晚上给,数额不限,仅仅是表达意思而言。4.大年初一不杀生,吃的东西都是年三十准备好的。5.大年初一早上放鞭炮,当然现在倡导环保,鞭炮的数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6.大年初一整体不打扫卫生。7.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探亲的日子。就记得那么多了。
中秋节先走亲访友必带月饼,也是圆满的意思。八月十五晚上一定在父母身边一家人过团圆节吃月饼
蒙古部落自古以来就有野葬,土葬,水葬火葬的习俗。主要是西藏等一些草原和边远的地区有。
在中国各地,喝茶的礼节也不一样,在北京,主人端上茶来,客人应立即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说声“谢谢”。
在南方的广东、广西,主人端上茶后,要用右手指弯曲后轻轻地敲三下桌面,以示谢意,在另一些地区,客人想继续喝茶 ,茶杯中应留些茶水,主人见了会继续加茶水,如果将茶水全部倒完,主人认为你不再喝了,也就不给你加茶水了。
1.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2.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3.斗百草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4.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5.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参考资料:
新华网-这些端午习俗,你知道几个?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因此拥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以下是一些具有特色的中国习俗:
1. 春节: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春节期间会回家团聚,一起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守岁等,以祈求来年平安、幸福。
2.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中秋节,人们会吃月饼、赏月、赛龙舟、敬祖先等,寓意团圆、和谐、感恩。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祭祖扫墓,拜访亲友,打扫家园,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与缅怀。
4. 红色婚礼:中国传统婚礼通常会用红色作为主题色,寓意喜庆、团圆、幸福。新人在婚礼上戴红色的喜帽,喜庆的婚车上还会拉上一串红色的鞭炮。
5. 尊敬长辈:中国文化中有"孝"这一重要观念,强调尊重长辈、敬爱父母。因此,在中国,子女会经常探望、照顾年迈的父母,尊重年长的人。
6. 抢红包:在中国,人们在春节期间喜欢发送红包,红包里通常包含有一定的现金奖励。通过发送和抢红包,人们互相送祝福,增强社交联系。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习俗,如燃放爆竹、占卜、拜神、喝茶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中国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五大习俗都有,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儿童节,劳动节
下一篇:南昌市梅岭区有哪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