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从历史沿袭而巩固下来的,具有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并且已同民族情绪和社会心理密切结合,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传统习俗的内容是复杂的,存在于一个社会的传统习俗大体上分两部份: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其源远流长,时代久远,具有社会性,集团性,民族性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集体,不同民族都具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如不同民族的民风习俗.二是适应现实社会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如新中国成立后所倡导的新的生活习俗.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习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前者与风俗同,后者就只能用"习俗"不能用"风俗"。象广东人端午节划龙舟是风俗,而广东人把“我先走了。”说成“我走先。”那是习俗不是风俗。
圣诞节起源于基督教,是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而设定的节日,日期在公历12月25日。
圣诞节的风俗
1、礼物
圣诞卡
圣诞卡(圣诞卡片)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内容。
2、装饰
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
圣诞帽
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
圣诞树
圣诞节这天,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只有以和平与仁爱的言行达成。
允烧牛肉在上席时吃,比较难,又要乱,又要香。
1、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2、家人亲朋互赠礼物。
3、圣诞同事聚餐。
4、孩子们去邻居家讨糖果。
5、在圣诞节前夕,人们都要到教堂参加午夜弥撒。弥撒常常在夜幕降临时进行。法国很多地方的基督徒会在这天晚上“复原”耶稣降生。他们会建一个真实的马厩,来重现福音书中记载的场景。
吃过团圆饭,家中的男主人领着儿子手里拿着香去拜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首先到家族中的长辈中拜年。进门问,过年好。家中有请家堂的先烧香再磕头,给先人磕了,再给长辈磕。长者还要给侄子辈和孙子辈的压岁钱。除夕夜给同姓本家族拜年,拜年回来看春晚,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新年的钟声敲响前后鞭炮声震耳欲聋,五颜六色的礼花开在村庄的天空。把供菜端到天井里祭天地,吃饺子,继续守岁。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
3、龙抬头:农历二月二。习俗:我国民间有剃龙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前后。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5、清明节: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草、驱“五毒”等。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
9、重阳节: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10、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习俗: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11、除夕:年尾最后一天。习俗: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传统文化的各种具体形式或表现,是经历过历史的长时间的沉淀后形成的。换句话说,就是传统文化也是会有一个淘汰与更新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感受不到的。只有经过很长时间后,人们才会突然发现,哦,有的东西已经被遗弃了。保留下来的,也就是被人们继承下来的文化形式,就会被成为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绝大多数都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包含着深刻的精神寄托。
这些传统文化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有的人可以理解,而有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这里就有区域的差别,阶层的差别,认识的差别,甚至还有理解上的差别。
传统民俗,对照前面的传统文化,我们知道,民俗应该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局部的具体表现,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透过这些民俗,我们可以观察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们喜欢什么,禁忌什么,又追求什么。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支柱,他潜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接受他的支配和指导。失去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就会很快崩溃。传统文化毕竟只是一种内心的潜在的原则,由于现在政府的力量影响太大,一些政策会很容易导致传统文化的消亡。但是消亡过程很快,要想重塑传统文化,却是难如登天。
所以,对待传统文化,一定要保持谨慎小心,不要轻易下决断抛弃这个,丢掉那个。
一般过年,大年初一,十五会组织秧歌队扭秧哥一个地方一个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吃饺子。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吃元宵”。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吃月饼。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