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九,同时也是我们农村当地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二月春社我们又叫春社日,在这一天我们用来祭祀土地神,以祈求获得丰收。
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剃龙头”源于古代二月二祭龙的习俗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在皖北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仲春卯。
晋江二月二龙抬头要拿水果供奉土地公,吃菜粿
我是北方人,我们这里有正月里不让理发的习俗,说是对舅舅不好,所以人们都是腊月底理完发,等过了正月到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排队去理发店理发,一是对自己舅舅的尊敬,二是这一天理发意喻着一年里好运连连!
“二月二龙抬头”,福建莆田要吃一顿丰盛的饭,称之为“头牙”。#二月二龙抬头的重要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是闽台地区每年的第一个土地公祭拜日,称为“头牙”。头牙过完,春节正式结束,一年忙碌的生活就正式开始了。福建莆田在中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有打牙祭,大聚餐”之俗。莆仙人称二月二为“头牙”,而且与腊月十六的“尾牙”同等重视。按地方方言,“做牙”也叫“打牙祭”。所谓“打牙祭”,在《现代汉语词典》注解说:“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头牙”这一天,按传统惯例,各行业、商店铺、包括各户主,一到黄昏之前之后时段,置办果品酒宴等,点香烛、烧“贡银”、放鞭炮等。城里的人把供案摆在自家店门前,乡村的人到田头、社庙祭祀土地神,祈求可以顺利丰收。
二月初九的节日和习俗
营老爷:在二月初九,广东潮州部分地区有着游神的习俗。民间俗话说“北门闹热,浸水芥蓝”,说的就是游神的习俗。每逢此日,大家会着盛装,组成浩浩荡荡的游神队伍,踏着潮州大锣鼓的乐点进行游神。
路的两旁会站满毕恭毕敬的人群,手持香烛,谓之“接老爷”。因为在二月初九附近闹热,当地会时常下雨,北门地区的芥蓝比较有名,就有了“北门闹热、浸水芥蓝”的说法。表达了人们热闹的民俗活动进行的同时,也有着收获的喜悦。
摸平安和护驾:一地一习俗,有的地方在游神的时候,民众可以摸神轿、摸“老爷”神像,以此来沾沾喜气,获得“老爷”的庇佑,民间称之为“摸平安”。也有的地区在游神的过程中,人们是不能接近“老爷”的,因为“神明”不能触犯,人们会跟随游神的队伍,民间称之为“护驾”。
慧能大师圣诞:相传二月初九是慧能大师的诞辰,慧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慧能大师的肉体目前供奉于广东韶关的南化寺,称千年不朽。
民间有传说,在文革时期,有的人为了破除迷信,打倒所谓的牛鬼蛇神,要验证大师是否是人工伪造的,曾用锤子在慧能大师神像的胸口处挖了一个小洞,结果发现大师体内的五脏六腑完好无损,纷纷吓得跪地叩拜。
双溪圩:“二月初九双溪圩,不去后悔到明年”,在平和县坂仔镇每年的二月初九是当地的集市日“双溪圩”。双溪圩是当地最大的传统手工农具的交易日,也叫“农具节”。人们在春耕之际都需要去集市上买一些农业生产工具和手工制品,用于农田耕作。
唱大戏:在辽西地区,每逢二月初九都要请戏班来唱大戏,此传统习俗已有上百年历史。每到这一天无论农活多忙,城市打工有多辛苦,都要回到村里给自己张灯结彩,村民们聚集在一起烧香、祭祖、看大戏。
二月二是龙抬头,又被称作春耕节、青龙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二月二习俗有爆玉米花、吃龙食、剃龙头等,无论是什么习俗,都是为了趋利避害,取一个万事随心的寓意。
回答:有的地方。春联作为驱赶“年兽”的法宝之一,
待到“年”过完后,春联就可以摘了。
按各地民俗的不同,
有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算作过完年的,
也有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算过完年的等等。
二月二,龙抬头,就是‘春耕节’或者‘农事节’。
上一篇:铁板烧锅可以做什么美食?
下一篇:夏天的图画大全简单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