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
石油和锡是东南亚的主要矿产。这里有世界最大的锡矿带,马来西亚锡矿砂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出口国。
2.热带经济作物
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区。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的橡胶生产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生产椰子最多的国家。
3.粮食作物
水稻是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肥沃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这里是世界最重要的稻米产区,泰国、缅甸和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稻米生产国和出口国。
4.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植被:热带雨林。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植被:热带季雨林。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全长约900千米,最窄处仅有37千米,可通行载重25万吨的巨轮,太平洋西岸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东岸、欧洲等沿海国家之间的航线多经过这里。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国家有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其中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最窄处,交通位置尤其重要,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一矿产资源:石油和锡是东南亚的主要矿产
二热带经济作物: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区
三粮食作物:水稻是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肥沃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这里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产区。
东南亚是世界主要产油区之一。现已探明储量近20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年产量1亿吨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以上。
东南亚是亚洲太平洋地区重要产油区。东南亚石油生产的特点:①石油资源分布广,油田数量多,规模小,单位面积储量丰富。含硫量少,凝固点低,被称为“芳香石油”,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开采条件尚属优越,油层浅,地层单纯,气候条件良好,但火山、地震、沼泽丛林给开采带来一些困难。②开发历史较早,现代化生产始于1889年。二战前夕,全区曾年产油1000万吨,为东方首屈一指的石油产地。进入70年代后有很大发展,70年末超亿吨。③油田位置与运输条件优越。④采油、炼油工业分布集中。
东南亚土著多为新马来人的后裔,五官很重,就是比较丑的。
东南亚分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区地形结构比较特殊,山川大势多南北纵走,山川相间排列,半岛基部地势较高,地形结构如掌状。
东南亚岛屿区又称马来群岛区,包括大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马鲁古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高峻的地形支离破碎,位于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火山地震带的会合带,火山,地震活动非常剧烈。
中南半岛北部同中国山水相连,地势北高南低,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部地势较高,山脉呈掌状向南展开。
1、东南亚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大;含沙量不大;有夏汛;无冰期。
2、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公里,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东南亚第一大河;
3、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
东南亚地处热带,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可分为4个热点地区:印度-缅甸区的中南半岛、巽他区(含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菲律宾区(菲律宾群岛)、华莱士区(苏拉威西岛、爪哇岛、马鲁古群岛、小巽他群岛等)。
中南半岛在泥盆纪便已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在印度板块撞击欧亚大陆之后受挤压而出;巽他区来自于冈瓦纳古陆和澳洲古陆;菲律宾群岛部分来自于劳亚古陆的碎片向南漂移,部分来自于太平洋西南岛弧的向北迁移;华莱士区则是劳亚古陆碎片、太平洋西南岛弧以及澳洲古陆北侧碎片的组合。
巽他区地处赤道,常年温湿;菲律宾区、华莱士区、中南半岛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季风气候决定的干湿季变动。地质历史和季风气候影响程度的不同,奠定了东南亚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雏形。
华莱士区保存有大量的早期被子植物原始类群如睡莲目和木兰藤目,是现代被子植物起源地和冰期避难所之一。巽他区(婆罗洲)和中南半岛是亚洲热带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进化前沿",是整个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种源;而华莱士区的爪哇岛和小巽他群岛主要是物种迁入和中转的种库。
这样的物种形成历史与迁移格局,塑造了东南亚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物种多样性水平与地理范围的基本格局。巽他区和印度-缅甸区曾在冰期通过陆桥相连,使得东南亚成为周边植物扩散交汇的一个"十字路口"。
但是,人们对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物种长距离扩散规律及植物地理学分区仍存在分歧;东南亚与邻近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如新几内亚岛、西高止山脉-斯里兰卡、中国横断山区的历史联系,还尚待深入解析。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覆盖整个东南亚地区进行全域取样开展代表性类群的物种迁移与生物地理学研究,有望进一步揭示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形成过程与演化趋势。
东南亚长相,眉弓高,眼睛大,眼窝有点凹,鼻梁扁塌鼻头肥大鼻孔大,嘴唇厚而突出,嘴阔大,皮肤黄黑,头发黑而直。
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宿兵研究组联合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陈华研究组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东南亚土著矮身高、卷头发和宽扁鼻翼等体貌表型,或是独立起源和平行进化结果。
东南亚分布有许多古老的现生土著人群,如柬埔寨土著等。他们在赤道线附近低纬度的热带雨林气候长期的自然选择下,产生了许多适应环境的体貌表型,如矮身高、深肤色、卷头发和宽扁鼻翼等。但目前,对这些类似于非洲祖先的体貌表型研究较少。
1、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明讯(MAXIS)早在今年的2月份就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于3月份开始在马来西亚进行5G网络测试。10月3日华为技术(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明讯(MAXIS)在马总理的见证下签署了一项在马来西亚建设5G网络的合作协议。据介绍,华为将为明讯供应相关设备和服务,双方将通过合作,令5G在马来西亚能更易于部署、运营及引入新的应用。
2、菲律宾
今年的6月20日,菲律宾电信行业巨头环球电信正式启动其国内首个5G商用网络服务,而华为是其核心设备的供应商。这也让菲律宾成为东南亚地区首个开通5G网络的国家。
据了解除环球电信外菲律宾另一大电信运营商PLDT电信,近年来也是一直使用华为公司的相关技术,两家公司都以和华为签署相关合作协议,用华为设备在菲建设5G网络基础设施。
3、泰国
今年年初,泰国国家广播电视与通讯委员会和朱拉隆功大学和做,华为已投入1.6亿泰铢(约合人民币3527万元)在泰国农业大学为拉差校区内建设5G测试平台。这是也华为在东南亚地区的首个5G测试平台。
除去以上三个国家,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通信企业,也与华为签署了5G相关合作协议。
自然特征,第一,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雨热同期。第二,属于亚洲的东南部,中南半岛为主要范围。
人文特征,种植水稻,水稻田养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