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排名 学校名称 学科星级 学科类型 办学层次
1 天津大学 8星级 研究型 世界准一流学科
2 北京化工大学 7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高水平学科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7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高水平学科
2 华东理工大学 7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高水平学科
5 大连理工大学 6星级 研究型 世界高水平学科
5 南京工业大学 6星级 研究型 世界高水平学科
7 清华大学 6星级 研究型 中国顶尖学科
8 华南理工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学科
8 浙江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学科
8 浙江工业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学科
8 四川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学科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中国一流学科
12 太原理工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中国一流学科
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5星级 研究型 中国一流学科
12 厦门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中国一流学科
12 湖南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中国一流学科
17 北京工商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中南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中北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郑州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湘潭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温州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苏州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沈阳化工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上海科技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上海交通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青岛科技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南京理工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南昌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济南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吉林化工学院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河北工业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福州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北京理工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17 常州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37 安徽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长安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长江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电子科技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东北石油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东华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贵州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桂林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广州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广西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广西科技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广西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广东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福建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东南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河南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河南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河北科技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河北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合肥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海南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哈尔滨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哈尔滨工程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吉林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华中科技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华侨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华南农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华北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华北电力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湖北民族学院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河南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河南科技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武汉轻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武汉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武汉科技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武汉工程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同济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天津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四川理工学院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石河子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山西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重庆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中山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中国矿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中国海洋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郑州轻工业学院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浙江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浙江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燕山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延安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新疆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西南石油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西南交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西北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西安石油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西安交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山东农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山东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山东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青海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青岛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齐齐哈尔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宁夏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内蒙古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上海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陕西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陕西科技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辽宁科技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兰州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兰州交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兰州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昆明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江南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江汉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东华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东北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成都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长春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渤海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安徽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37 北京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124 安徽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广西师范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广西民族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大连民族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大连工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成都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长沙理工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长春理工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昌吉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北京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北京交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北京服装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吉首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淮阴工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淮海工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淮北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华中农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华东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华东交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湖南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湖南理工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浙江中医药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浙江科技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浙江工商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云南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扬州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烟台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西南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西北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西安理工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西安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西安工程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五邑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天津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天津工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苏州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沈阳药科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沈阳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沈阳理工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沈阳工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上海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上海电力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山东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山东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青岛农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齐鲁工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内蒙古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南京林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南华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南昌航空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江西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江西理工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江苏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江苏理工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江苏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江苏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内蒙古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湖南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湖南工程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湖北工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黑龙江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黑龙江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河南理工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合肥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杭州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赣南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东北农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东北林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东北电力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安徽工程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北华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24 安阳师范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安阳工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衢州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周口师范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浙江外国语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盐城工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许昌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信阳师范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湘南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内江师范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黄淮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湖南文理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河南城建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河池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菏泽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贵州师范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贵州理工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沧州师范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唐山师范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台州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石家庄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宁波工程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陇东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六盘水师范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辽东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昆明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九江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荆楚理工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嘉兴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东莞理工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三明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钦州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滁州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2 长沙学院 3星级 应用技术型 区域一流学科
2016中国大学化学学科排行榜
全国排名 学校名称 学科星级 学科类型 办学层次
1 北京大学 8星级 研究型 世界一流学科
1 中国科学院大学 8星级 研究型 世界一流学科
3 南开大学 8星级 研究型 世界准一流学科
4 复旦大学 7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高水平学科
4 南京大学 7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高水平学科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高水平学科
4 吉林大学 7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高水平学科
8 湖南大学 6星级 研究型 世界高水平学科
8 中山大学 6星级 研究型 世界高水平学科
8 浙江大学 6星级 研究型 世界高水平学科
8 厦门大学 6星级 研究型 世界高水平学科
8 清华大学 6星级 研究型 世界高水平学科
8 上海科技大学 6星级 研究型 世界高水平学科
8 武汉大学 6星级 研究型 世界高水平学科
15 北京化工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学科
15 北京师范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学科
15 四川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世界知名学科
18 福州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中国一流学科
18 兰州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中国一流学科
18 南方科技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中国一流学科
18 山东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中国一流学科
18 郑州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中国一流学科
18 上海交通大学 5星级 研究型 中国一流学科
24 安徽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东北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河北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河南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内蒙古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辽宁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江西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华中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华中科技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华南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华南理工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华东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湖南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黑龙江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中南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中国人民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湘潭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西南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西北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天津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天津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陕西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山西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山西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南昌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浙江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云南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扬州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新疆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河南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广西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福建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东北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大连理工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安徽师范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24 北京理工大学 4星级 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学科
61 安徽建筑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南京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闽南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辽宁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江苏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吉林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吉林化工学院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淮北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暨南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重庆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中南民族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中国药科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中国农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中国矿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中国海洋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浙江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浙江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云南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云南民族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延边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烟台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信阳师范学院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西华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西北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西北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西安交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武汉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武汉工程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武汉纺织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温州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同济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太原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苏州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沈阳化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深圳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上海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上海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汕头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山东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曲阜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青海民族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青岛科技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齐鲁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宁波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南京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南京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华侨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华东理工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湖南科技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湖北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杭州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海南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哈尔滨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哈尔滨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聊城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贵州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广西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东南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东华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东北林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第四军医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第三军医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河南科技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河北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河北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大连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长春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长春工业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北京科技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61 安庆师范大学 3星级 研究型 中国知名学科
140 安徽工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第二军医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四川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首都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沈阳药科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沈阳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绍兴文理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陕西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齐齐哈尔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宁夏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内蒙古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内蒙古民族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南京农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南华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洛阳师范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鲁东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兰州交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山东农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山东理工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三峡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青海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青岛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喀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井冈山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江苏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济南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吉首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华东交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湖北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合肥工业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中北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伊犁师范学院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延安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新疆师范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西南民族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140 西南科技大学 3星级 应用型 区域一流学科
按我国原来的学科划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在建筑学一级学科中仅仅作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的一部分,相当于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层次,学术地位大大降低而被边缘化。
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似乎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附属,只能在较低层面进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也只是农学门类林学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发展空间也受到极大限制。同时由于风景园林分属不同学科门类,学科门户之见和分化严重,人为分割导致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完整,直接导致了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的分离,造成了学术界和行业界的迷失,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误区和偏差,进而恶化到学科定位不稳、学科地位偏低、社会影响削弱。
工学门类建筑类本科专业之一,
专业的主干学科是风景园林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手段,研究、规划、设计、管理自然和建成环境的应用型学科,以营造健度康优美的人居环境为目标。
1、全国农林院校介定为“风景园林”专业是为农学 建筑等院校理工科定义为工科;
2、其实这里面有各有侧重的问题,因为风景园林下面有细的划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规划与设计,景观建筑,园林生态,施工等等。
3、看主要的方向,规划设计是工科,但是学校不一样,颁发的学位也不一样(回到第一个了),植物方向的肯定就是农学了,景观建筑是工科。
总之,这个学科是集自然学科、工程、艺术、生态、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强的学科。现在是风景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关于研究人居环境范畴的并驾齐驱的三大一级学科。
现代风景园林学(又称景观学)是关于土地和户外空间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
它通过科学理性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方法得以实践,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涉及气候、地理、水文等自然要素,同时也包含了人工构筑物、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地方色彩等人文元素,是一个地域综合情况的反映。
因此,风景园林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多知识的相对复杂的应用科学。
首先考研时风景园林属于工学一级学科。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专硕的考研科目基本是固定的,为政治、英语二、园林景观设计快题(三小时或六小时)、风景园林基础。其中,快题考试根据学校的不同要求,分为三小时和六小时(北林及大多数建筑院校都为六小时快题),上色或不上色。关于这一点,上色的三小时快题会更看重表达一些,而六小时快题,尤其是不要求上色的学校,则更看重设计本身,表达反而不那么重要了。而风景园林基础考试,考试内容涵盖有关园林各个方面的知识,如中西方园林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树木学花卉学、植物配置应用等等。
评估结果良好。因为风景园林作为一门涉及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在过去的几年中,各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该学科的研究和探讨。同时,该学科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风景园林的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表现良好,得到了相应的评价和认可。此外,风景园林作为一个涉及范围广、应用领域广泛的学科,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不断推陈出新,加强实践探索,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
安徽建筑大学的风景园林是一级学科和专业
一级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是全国开设园林专业最早的高校之一。风景园林学科于1995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上海市园林学重点学科,2001年设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硕士点,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办确定为“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首批培养单位;2011年设立“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年实现全日制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生平行招生。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同年建立“全国首批示范性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基地”。
1.清华大学:21个。
1.北京大学:21个。
3.浙江大学:11个。
4.中国人民大学:9个。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个。
6.北京师范大学: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