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没过元旦,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打样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平易近除旧布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阳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纵情快乐等。
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心中的祝福。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文泼水是对长者,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水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头迎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越感到高兴。
在饮食方面,傣族喜欢吃竹筒饭、喝普洱茶;在宗教上,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在食物选择上,傣族居住的地区多昆虫,所以他们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昆虫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在服饰方面,傣族男人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傣族男人还喜纹身。
傣族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筒裙、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节日上傣族人民有全国知名的泼水节。
在居住方面,傣族的民居通常是竹楼。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的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永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以蕴含的文化内涵发挥着其深厚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传统语言及傣族民间文学、民俗活动、建筑、服饰、器皿、用具等物质形态的文化构成要素,进一步研究了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与保护的主要内容,这些民俗民风是傣民族长期在热带丛林环境中为适应自然而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的结晶。
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
此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掸拂尘垢蛛网,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疏浚明渠暗沟。
傣族与邻国泰国同样有一习俗泼水节,当天如同节日男女老少共同欢庆这一节日,近年来有此异样了,变成了戏弄和恶弄了。年轻女性最好不要去轨热闹!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
风俗习惯:
1、举行佛教集会、放火花、点花灯。
2、饮食方面,傣族喜欢吃竹筒饭、喝普洱茶。
3、服饰方面,傣族女孩们把黑色和明亮的发髻放在头后,在紧身上衣和花裙子之间系上银色腰带,傣族男人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4、在宗教上,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5、在食物选择上,傣族喜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
傣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
傣族的火文化表现在:
火焰在傣族文化里也是占据了很多重要角色,傣族人在做祭祀山川神佛、布施僧侣老人、拜访长者等的时候都会点上不同数量的火蜡条,数量根据情况而定,在春节、泼水节、开关门节时期祭拜祖先,去到各地给当地山川水泽之神祭拜、拜见老人或者办事,布施僧侣都离不开火,火代表着正式的拜见礼数。火传递到了就相当于是呈函问候,而火焰能够沟通天地神明和祖先,有着神圣的含义。
蜡条点燃的火焰代表了光明;在过去没有电灯,傣族传统民居并不开窗,寺庙内部虽然开窗但朝向是东西向,采光并不算很好。在祭拜和送礼的时候夹上蜡条可以在祭拜和见面时候点燃照明。进而启迪傣族人看见光明,在拜访和祭祀时候能让自己得到好运气,办好事情,寓意让人看到一个光明的结果和未来。其实很多傣族文化都是旧时生活中的必要行为,时代发展了以后照明和采光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作为约定俗成的习惯被傣族人保留了下来,这就是文化的传承。这些做法也就是现在傣族生活中必备的仪式感。
看到了这个标题,我忽然感觉我不是一个楚雄人了。在楚雄主要是彝族文化占据了上风。如果硬要说收到傣族文化的影响,我能想到的就是傣味烧烤和傣味餐馆。手抓饭是比较受欢迎的。菠萝饭、撒皮也比较常见,所以傣族文化对楚雄影响大的主要是饮食文化领域。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历史上有掸、白衣、摆夷等名称。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的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傣族是我国种植水稻最早的民族之一,农耕和水稻种植一向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构成了傣族文化特点的物质基础。傣族建筑以竹楼为主。生活在里面,既可避雨季的潮湿,又可免暑季的酷热。
竹楼四围有很多空地,外围篱笆,空地上种着各种亚热带花果,四季飘香,有如一个小小的天然花园,给人一种非常协调而安详的感觉。
上一篇:一亩地糜子能收多少斤?
下一篇:榆树树瘤价值? 像榆树景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