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传说是解释中国各民族的节日习俗的由来的传说。这些传说一般都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解释某个节日为什么有某种习俗。
春节是汉族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期间有贴对联、请神、放鞭炮、吃饺子、拜年、给压岁钱等习俗。对这些活动,老人们都有各种说法加以解释,有的说法较为简单,不能构成故事;有些说法则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这些故事就是关于过年的习俗传说。贴对联的习俗,是由敬奉门神衍生而来。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关于此二神的故事首见于王充《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习俗是在节日举行庆典,
祭典 和宴饮、游览活动。
过年,3月3..5月初5.6月6.8月15.10月初一,东至
端午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与端午节相关的五彩绳、彩葫芦、散装粽子、包粽子的原材料大量上市,到处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按照端午节习俗,门窗上挂葫芦、手脖上系五彩线,预示着驱邪、除病、喜庆吉祥。在超市里,和端午节相关的各类食品、饰品已早早上架,鲜艳夺目大小不一的彩葫芦、形式各样的五彩绳等端午饰品琳琅满目,体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卖粽子的摊位前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和选购,超市里的散装粽子品种多样,有蜜枣粽、鲜肉粽等等,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有不少市民还会选择自己动手包粽子,包粽子所需的糯米、江米、粽叶、蜜枣等原材料也备受青睐。
据工作人员介绍,粽子及原材料销量从上周开始便有了明显增长,预计端午节前一两天将迎来销售高峰。
据了解,粽子属于热量较高的食物,还不易被消化,建议市民食用时搭配一些蔬菜、水果等,既均衡营养,又有助消化。
青岛海云庵元宵糖球会正月十六日青岛海云庵元宵糖球节
3月13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人们参加搏击活动庆祝谢肉节。
谢肉节又称送冬节,人们在节日期间做游戏、吃薄饼、烧稻草人,迎接春天的到来。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
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立春在2月4日或2月5日。
节日习俗很多,有影响重大节春节是中国和世界华人传统节日,到时各地将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开怀畅饮,称分岁酒。
除夕吃团圆饭,祭祖,熬夜守岁;春节走亲戚,送年礼,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上一篇:美食的俘虏玲是吃了什么复活的?
下一篇:滇菜的代表菜? 滇菜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