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回门习俗? 蒙古族小年习俗?
创始人
2025-02-19 09:20:32
0

蒙古族回门习俗?

在蒙古族旧风俗中,洞房花烛的第二天,要亲戚走人,新人回门,乘坐娘家的送亲车,同时新郎当晚留宿在岳丈人家。

而在新婚礼中,婚礼举行完后,新娘在男方家过夜,第二天一早,女方家人来将新人接回。一般是舅舅来接。至此,整个婚礼方算结束。

蒙古族小年习俗?

蒙古族过小年祭火祭灶的习俗可以追溯到萨满教。提起小年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远在成吉思汗时代,当他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后要急于远征天下,完成霸业,根本来不及过大年,即选了腊月廿三日这一天,全部族团聚欢乐。

蒙古族结婚回门习俗?

在蒙古族旧风俗中,洞房花烛的第二天,要亲戚走人,新人回门,乘坐娘家的送亲车,同时新郎当晚留宿在岳丈人家。

而在新婚礼中,婚礼举行完后,新娘在男方家过夜,第二天一早,女方家人来将新人接回。一般是舅舅来接。至此,新娘回门,整个婚礼方算结束。

蒙古族带刀习俗?

蒙古人的刀,象征着每一个蒙古人的尊严,并非用来攻击,所以通常刀不离身。只要这个蒙古人用其佩刀做了坏事,就会被没收佩刀,意味失去尊严。而后这个人就会在同胞面前抬不起头。

蒙古族女人婚配习俗?

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也使其形成了与中原地区全然不同的蒙古民族文化。其中蒙古族的婚俗更是独具特色,别许多开生面的婚俗形式更是令人感到惊艳。

一、蒙古族婚俗简介

蒙古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过去婚姻多由父母包办,普遍送彩礼、陪嫁。解放前,王公、贵族,牧主,地主也有一夫多妻的习俗。在个别地区还存在着兄终弟继、招婚入赘、名义夫妇、姐妹俩同嫁兄弟俩的风俗。蒙古族的家庭,一般以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儿子成家后,通常另立蒙古包,住在父母的蒙古包附近,共同走“敖特尔”(游牧)。但在农区、半农半牧区也有几代人同处一室的大家庭。在财产继承上,过去的贵族一般是长子继承,平民是幼子继承的较多,因为分家首先分出的是长子,留幼子继承“火灶”。阿拉善地区,未出嫁的女儿、外甥和赘婿以及出家的喇嘛都可继承财产。

蒙古族

蒙古族有哪些习俗?

蒙古族习俗:

(1)饮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2)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

(3)民居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等。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4)祝寿习俗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不过父母亲在世时,儿孙辈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不许做寿。过本历年的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热闹,但是过了六十一岁,七十三岁、八十五岁就另当别论了。过本年的一般不祝寿。巴林蒙古族老年人过本95岁就不计年龄,也不做百岁。

(5)待客忌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蒙古族尤盛。来蒙古包作客,不但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还会感受一些从未接触,从不知道的民族文化。当然,在进入蒙古人的生活之前,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一些习俗和禁忌,否则,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随意行事,不但会闹笑话,而且会令蒙古族同胞不高兴。

蒙古族的习俗和传说?

1、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2、献哈达

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3、递鼻烟壶

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

蒙古族结婚习俗都有哪些?

   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礼。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一只“碰门羊”和其他的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蒙古族婚姻有哪些习俗?

在蒙古族的婚姻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抢婚、收继婚、入赘婚、指腹婚、聘婚、自愿婚等婚姻形式。现在虽然自愿婚越来越普遍,但聘婚依然是新疆蒙古族的主要形式。

新疆蒙古族实行氏族外婚制,严禁氏族内部通婚,婚姻只能在本民族内进行,不许与外族通婚,尤其不许姑娘嫁给其他民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原则。过去也有一夫多妻的现象,现在已不存在。青年男女的婚姻一般要经过提亲、定亲、送聘礼、搭新房、姑娘宴、婚礼、揭围帐和回门等程序,才能完成。

提亲,当男方看中某家的姑娘后,先要打听女孩的生辰八字,请星象家测算男女命相是否相合,或去寺庙请喇嘛念经来确定。如果命相相合就托一媒婆带着酒和食品代表男方家长到姑娘家去提亲。这次提亲被叫做“爱日合戈恩吉勒呼”,即“带酒提亲”。一般女方家长都要说些推辞的话。过段时间后,媒人与男方亲戚若干人带着酒、哈达、食品到女方家正式提亲。男方代表向女方家长献哈达,敬上美酒,说明来意。如果女方家长接受了对方的敬意,就算答应了这门亲事。这次提亲被称为“玉格阿布呼”,即“得到回音”之意。此后,峰年过节男方父母都要去女方家拜访。当男方家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就会向女方家提出定亲的要求。

定亲,蒙古语称“祖苏哈德格”(意为木胶哈达)或“哈德格太布呼”(献哈达之意)。定亲这天,男方的代表带着哈达和黄胶水、酒、半熟的羊尾骨肉去女方家定亲,女方家也将亲友及邻居请来参加定亲宴会。男方代表在施礼问候完毕,给女方家送上礼物后,由男方一位长者把涂有黄胶水(表示两家的关系似胶水永不分离)的哈达双手捧在胸前,口诵祝词后将哈达双手献给女方的长辈,然后一一敬酒。其间,女方家长还要向男方指定男方需要拜访的自己家亲戚的名单,双方还要商定聘礼的数额。礼毕,大家喝酒跳舞,娱乐一天,以示庆贺。

送聘礼,新疆蒙古人俗称“奥日德布思格尔”(意为“床被褥”)。过去以马牛羊为主,以9为吉数。现在多以金银首饰、钱、姑娘四季穿的衣服、鞋帽及家电为主。当男方将聘礼准备妥当后,就在举行婚礼前的一到二个月内,派人将聘礼送到女方家。届时,女方家长邀请姑、舅等近亲在家中设宴,款待男方来宾,并点验聘礼。然后,请喇嘛根据两个年轻人的生成八字,择定举行婚礼的良辰吉日和迎亲者到达的时辰。婚礼时间不能定在阴历9月与姑娘整18岁这一年。此后,双方就开始做婚礼前的准备工作。

搭新房及姑娘宴,婚礼前夕,男方要设宴招待男女双方的近亲,举行搭房仪式。届时,来宾们都带上酒、哈达、毡子、毛绳、牛、羊等礼物,先由祝颂人将一条丝绢哈达(内包麦子或金、银、钱以示将来富贵)挂在天窗正中,并用奶子涂在包内侧壁等处以示吉祥。在用酒祭完天、地、火灶之后,祝颂人用意含吉祥美好的诗句向未来的新婚夫妻表示祝福,然后大家一同将新房布置好。婚礼前一天,姑娘的父母要为即将出嫁的姑娘举行宴会,邀请姑娘的朋友及亲朋好友的女儿一同入席。姑娘们唱着《姑娘宴歌》,嘱咐将要出嫁的姑娘。接着,隆重的婚礼就要开始了。

蒙古族人过春节有什么习俗?

蒙古族除夕之夜,举行祭祖仪式,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祭火、敬茶,也同汉族一样吃年夜饺子。

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鞭炮,叫“开门炮仗”,预示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红红火火。

蒙古人的拜年比较隆重,从正月初一的晨曦时分就已经开始全家人都穿上节日盛装,叩贺新年。

晚辈向长辈拜年时,要衣帽端庄,手捧哈达,恭恭敬敬地来到长辈面前,孩子要向长辈磕头,老人需要摸着孩子的头,送祝福。

晚辈向长辈磕三个头,然后右腿向后,将准备献的哈达,哈达口需向着长辈,当长辈接过哈达,换个哈达口的朝向,再还给晚辈。

平辈之间相互问候拜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武汉邮政展区在2025中国文旅... 9月12日,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 据了解,本届博览会以“深化文...
2025大香格里拉环线·乡城白... 中新网甘孜9月13日电 (王鹏 袁牟知博)金秋九月,以田园白藏房闻名于世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
浙江安吉:昔日矿山“变身”瀑布... 9月13日,浙江安吉余村,瀑布咖啡馆吸引游客。瀑布咖啡馆由余村冷水洞矿坑遗址改造而来,2025年8月...
探秘中国古羌城——九寨沟行之四 2025年9月7日5点半手机叫醒,6点开始有早餐,7点离开酒店。 大巴车行驶10分钟就到了中国...
去张家界跟团和自由行哪个便宜?... 嘿,大家好!我是最近刚从张家界玩回来的旅行爱好者,这次旅行让我彻底搞懂了跟团和自由行的价格差异。说实...
带父母游山西,我终于找到了“不... 作为一个被“低价团”坑过两次的人,这次带父母游山西,我做了整整两周攻略,最后选了朋友推荐的山西春秋国...
咸宁亮相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 9月12日,为期3天的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此次文旅产业博览会汇聚全...
紫牛热点|游客擅闯西藏未开发区... 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西藏普兰县文旅局获悉,最近个别游客无视安全警示,经多次劝阻仍拒不配合,...
12款餐厅新菜品,做法一绝,味... 12款餐厅新菜品,做法一绝,味道一流,这样的好菜值得大家收藏。 蒜香蒸软骨 1.取一斤猪软骨剁成2...
仁怀的“白酒+X”绝了! 赤水河畔酒香浓,产业变革势正涌。作为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市在坚守千年酿造工艺的同时,以“延链补...
甘肃景区智能票务系统 旅游景区... 启点创新甘肃旅游景区智能化售检票系统介绍 一、系统核心功能 全渠道购票: 支持景区官网、微...
许三多?王宝强?江小白?金六福... 随着以Z世代为主的年轻人逐渐成为核心消费人群,消费升级愈演愈烈,理性消费也成为了时代新趋势。就连一直...
晋祠之外最推荐的神秘之地,葡萄... 夏秋交替,不只有“贴秋膘”还要“涨知识”“轻养生”,白天找个人少的小众景点逛一逛,午后,来点应季水果...
10道凉拌面筋,口味各异,好吃... 10道凉拌面筋,口味各异,好吃入味,做法简单,大家可以收藏了。 麻酱面筋,麻酱味浓,咸鲜微甜,面筋...
国际航班票价大跳水 飞往曼谷航... 眼下的9月,正值暑运高峰刚刚结束、国庆假期尚未到来之际,因此成为了出行机票的“价格洼地”。 9月12...
一碗云吞面的治愈魔法:从零开始... 清晨的厨房飘着小麦香,案板上散落着面粉,锅里咕嘟着骨头汤——这大概就是最接地气的幸福场景。云吞面这道...
传统年馍玩转“72变”!舌尖上... 央视网消息:都说山西是“碳水大省”,山西不仅有刀削面、剔尖等种类繁多的面条,就连日常吃的馍馍,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