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脚步渐近
贵阳市文笔街的空气中
已弥漫着粽叶与糯米的清香
这条不足百米的街巷
因聚集十余家
传承数十年的手工粽子老店
被誉为“贵阳粽子一条街”
随着节日临近
这里的粽子预订订单量持续攀升
来这里买粽子
成为贵阳人的“端午仪式感”
端午节前期,粽子预定火爆
5月27日,贵阳的“粽子一条街”——文笔街上已经有不少商户摆摊售卖手工粽子,白粽、蛋黄肉粽、荞灰排骨粽等品类的粽子受到市民的喜爱,摊主魏女士一边捆扎粽子,一边向记者介绍:“从上周开始,我们的订单就没停过,昨天刚接了一个3000个粽子的订单,要求真空包装寄往外地。”
魏女士家的粽子以传统口味为主,鲜肉粽、荞灰肉粽最受欢迎,还有传统的白粽、绿豆粽、蜜枣粽等,单价2.5元—10元不等。她表示,近几年来新增的“迷你小粽”因个头小巧,尤其受年轻人的青睐。
此外,文笔街的粽子商家为了迎合“选择的困难症”的顾客,还推出了“全家福粽”。这款粽子内含蛋黄、鲜肉、排骨、火腿等馅料,堪称“粽子界的满汉全席”。摊主万女士表示:“全家福粽推出后,每天能卖500多个,不少顾客买来当端午节家庭聚餐的‘硬菜’。”
现包现煮的烟火气,端午氛围拉满
与预订订单的“工业化”生产不同,端午前三天,文笔街的散客市场堪称“手速与胃口的较量”。清晨6点,各家粽子摊已支起蒸锅,粽叶的清香与蒸汽交织,吸引着市民驻足。不少粽子摊位前,摊主一家人齐上阵包粽子的场景引得路人围观。只见他们手法娴熟,十几秒便能包好一个三角粽。
“我家粽子馅料都是自己炒的,鲜肉粽里的肥肉要熬出油才香。”摊主们笑着说:“我们手工包粽子,产量有限,订单比较多,所以只能一边摆摊,一边包粽子,包好立马下锅煮,线上线下一起销售。”
“这条街的粽子,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情怀。”市民王阿姨买了60个粽子,准备寄给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她回忆,自己年轻时,文笔街只有两三家粽子摊,如今已发展成“粽子产业一条街”。
“我之前在文笔街读书,每年端午节都会在这条街上买粽子。现在参加工作了,也忘不了童年的记忆,所以今年端午节特意来预订一些粽子,给外地的亲戚寄过去。”市民陈女士表示。
从“家庭作坊”到“网红打卡地”
贵阳文笔街的粽子生意
见证了一座城市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端午将至
不妨来这条老街走一走
感受现包现煮的烟火气
让粽叶的清香唤醒记忆中的端午味道
记者/杨青青 罗晶
编辑/杨青青 责编/谢茜 审核/王营 终审/曹钦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