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抹茶能撬动多大市场?中国西南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给出了答案:2024年,这里的抹茶销量突破1200吨,产值突破3亿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法国等海外市场。
全球背景下,中国抹茶异军突起,预计2025年总产量将超过5000吨,稳居全球最大生产国。其中贵州的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远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中国西南腹地梵净山下的贵州茶园,到富士山下的日本茶室,一抹茶香正跨越山海,续写千年抹茶文化的跨国对话。
“世界抹茶超级工厂”
一千多年前,唐代陆羽就在《茶经》中称赞贵州茶“其味极佳”。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云雾滋养的茶叶富含氨基酸和茶多酚。截至2024年,贵州省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位居全国前列。
4月16日拍摄的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九龙山茶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曾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江口县引进贵茶集团,在当地投资建设高标准抹茶产业园生产抹茶。以龙头企业为引领,联合联盟企业和农户带动茶农增收。目前,全县茶园达16万余亩,其中近五分之一用于抹茶生产。
“我们以欧盟标准为质量标准,与国际权威检测机构欧陆分析、SGS共建质量管理体系。”贵茶集团董事长蒙祖德介绍。
4月14日航拍的贵茶产业园“全球最大的抹茶单体精制车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入春以来,江口县连绵起伏的茶山里,一垄垄茶树舒展新绿。晨光初露,茶农们穿梭在茶垄间,忙着采收鲜嫩茶青。这些新鲜茶叶,要历经遮阴覆盖、蒸汽杀青、冷却烘干、梗叶分离、二次干燥、消毒灭菌、精细研磨等二十余道工序,方能“华丽转身”成抹茶成品。
“农户专心种茶,联盟企业做好碾茶初加工,我们做好抹茶精制,整个产业链从茶园种植到碾茶加工。”蒙祖德说,通过该模式,铜仁抹茶产业做到了统一种植管护技术、统一农资管理采购、统一生产加工技术、统一欧盟质量要求、统一包装市场销售,形成了稳定的供应链。
铜仁市先后摘得“中国抹茶之都”“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称号,江口县也被誉为“世界抹茶超级工厂”。
中国抹茶的前世今生
抹茶,就是茶叶经过特别工艺处理后形成的粉末状茶品,最早起源于魏晋时期,当时被称为“末茶”,在宋代发展至鼎盛。
4月14日,工作人员在贵茶产业园内用抹茶粉制作茶饮。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宋代的团茶饼制作工序繁琐,导致精致奢华的饮茶风气仅在上层社会中流行。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下令“废团改散”,并勒令“惟采芽茶进贡”,推动茶叶的制作与品饮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饮茶方法也逐渐被沸水冲泡茶叶的“散茶撮泡法”所取代,一直延续至今。
一海之隔的日本,结合唐宋时期的茶艺,经过多年工艺改良,将抹茶产品发展至今。
今天的抹茶,与历史长河中的“末茶”相去甚远,作为跨品类应用的食材,它能融入饮品、烘焙、冰淇淋乃至护肤、保健品领域。
4月14日,工作人员在贵茶产业园的抹茶生产车间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回过头”来发展抹茶,市场虽巨大却无先例可循。贵州的茶厂选择“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道路。
贵州高原明珠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玉川,2017年开始与贵茶集团合作,提供碾茶。本想大干一场,结果2018年首条生产线投产即遇“滑铁卢”:两三百亩茶园的鲜叶制成14吨碾茶,经检测竟无一斤达标。
“当时全军覆没,发现茶园管理和设备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盲区,几乎干不下去。”何玉川说。
2018年何玉川与同伴赴日本考察学习。肥培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园修剪……回国后,何玉川将细节落实在茶园管理中。经过两年调整,团队不仅实现碾茶合格率100%,而且质量上乘。
与碾茶初加工技术一起升华的还有抹茶精制技术。“贵州和日本茶树的品种、生长环境、气候土壤差异很大,我们一开始照搬日本的制作经验,经过多次尝试仍然失败。我们意识到,必须将抹茶的制作工艺根据本土条件进行调整。”贵茶集团技术研发部副经理汪璐说。今年以来,江口生产的4吨抹茶已出口日本,预计另有6吨将陆续发往日本。
随着先进采茶和管护茶园技术逐渐推广,在梵净山脚下,越来越多的农户转换至抹茶“赛道”,实现增收致富。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报告,全国83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中,有337个县以茶叶作为扶贫支柱产业,近百个县依托茶产业实现脱贫。长期以来,在贵州,茶产业是重要的兴农富农产业。
“传统茶一人一天采20斤茶青就不错了,碾茶一人一天可以收割600斤,我们还在茶树下种鹿茸菇,提升茶园综合产值。”江口县怒溪镇镇长陈紫月说,碾茶适合机采,人力成本低,农民发展的积极性高。据了解,铜仁抹茶产业辐射带动茶农近10万人、人均增收2500元左右。
“圈粉”年轻一代
“从潮饮到各类消费品,抹茶正在‘圈粉’年轻一代。”贵阳市贵茶潮饮烘焙概念店负责人陈小雪说。这位“90后”姑娘曾在五星级酒店制作法式甜点。她看准抹茶市场潜力,2022年加入贵茶潮饮烘焙概念店。
5月15日,在江口县一家抹茶产品体验店,顾客展示抹茶冰淇淋。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店内货架上,抹茶雪花酥、抹茶奶糕等数十种抹茶产品琳琅满目,陈小雪每个月都会研发新品。2024年,门店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同比增长122.2%,其中70%的消费者都是年轻人。该店还在贵阳发展了20多家经销商。
除了丰富多元的产品,抹茶背后的文化也吸引着年轻消费者。在铜仁市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抹香集”抹茶文化体验中心不仅展示了抹茶的历史、制作工艺,还能让游客体验宋代点茶技艺。
5月14日,在江口县贵茶产业园茶室,茶艺师在制作抹茶茶饮。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贵茶集团敏锐捕捉到市场机遇,投资5000万元成立贵贵抹茶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规划建设4条抹茶食品生产线,设计年产能达4000吨。初期,工厂将推出4个品类80余个品种的抹茶产品,并通过商超和电商平台将抹茶产品送到千家万户。
从“世界抹茶超级工厂”的成长之路,到“中国式抹茶”的探索之路,一杯抹茶的“跨山越海”之旅仍在继续。
策划:卫铁民、刘畅
记者 欧东衢、李惊亚、吴思、杨焱彬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贵州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