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限定的浪漫
如何变成四季常青的财富?
当漫山花海遇上文旅融合
大理剑川正在用“花”做媒
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颜值即流量:
赏花经济崛起背后的喜与忧
春季以来,大理州多地依托花卉资源,推出各种文旅活动,让花事经济带动文旅消费升温。这场以花为“媒”的经济变革,为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近几年,由于交通越来越便捷,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更多的缤纷“花事”被挖掘,逐渐成为旅游新亮点,赏花经济也因此而崛起。
但是,目前赏花经济基本仅限于对资源的初级开发,除少数主题公园外,没有系统规划,旅游要素功能缺乏,配套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要。
去年“五一”假期,因为剑川县马象公路杜鹃花海走红“网络”,马登镇累计接待游客24200多人次,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今年马象公路杜鹃花海同样火热,截至5月4日,接待旅游人数21000多人次。
大量游客的到来,给当地交通、环卫、旅游接待服务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赏花体验。
从“流量”到“留量”:
配套升级留住游客心
赏花经济的核心是体验感!剑川县马登镇针对游客体验感给出了一套自己的解题思路:
✔️ 修厕所、添垃圾桶,基础服务“不掉线”;
✔️ 设指示牌、划停车区,动线规划“不添堵”;
✔️ 巡花海、防山火,安全守护“不缺位”;
游客说:“路好走了,心就静了,花也更美了。”
生态为基:
守护好这片“原生态”美景
赏花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效益,应防止人工过度干预、违规扩建观景设施、超负荷接待游客等,避免造成生态破坏。只有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才能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
剑川县马登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粹告诉小编:“我们是一个纯生态的自然草甸和杜鹃花海的景观,我们做了一些爱护花草树木、不要攀折、爱护环境卫生的提示牌,引导群众爱护我们的花海草甸。”
花期有限,创意无限:
“赏花+”解锁四季密码
赏花经济季节性限制非常明显,花卉开放时节,游客络绎不绝,花季一过立马进入旅游淡季,全年峰谷分明,单一的赏花活动难以形成持久且强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只有深化赏花经济的文化内涵、加强赏花经济产业链开发,才能实现赏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每年4月,剑川县金华镇桑岭村成片绽放的古树流苏,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今年4月12日到14日,桑岭村举办了桑岭流苏季暨乡村集市系列活动:
🌿 “赏花+旅拍”:镜头里藏着诗与远方;
🍜 “赏花+市集”:乡村集市特色美食品鉴,飘出烟火气;
🎵 “赏花+文化”:流苏小诗会、音乐节沉浸式营造“文艺范儿”。
这些活动丰富了赏花经济的内容,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美丽风景带来的经济效益。“我们3天共接待游客4.6万人次,共有200余户商户参与,营业额达60余万元,村内旅居签约3院 ,有20余名游客前往村委会咨询旅居事项。”村委会副主任马重意骄傲地介绍道。
从“春日限定”到“全域绽放”
鼓励和支持赏花经济与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有效提升赏花经济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实现从赏美景到品文化的精神消费升级。剑川县用缤纷花事串联文旅消费新场景,不断丰富“赏花+”融合多元场景,让“赏花经济”既有“颜值”,更有“产值”:
✨ 木雕、黑陶体验,触摸非遗温度
✨ 野生菌采摘、霸王鞭传习,沉浸式感受风土
“留住人,更要留住心。”剑川县文旅局局长杨树林说:“用这些内容来把我们的旅游业态布满,让游客留下来,让游客从观光游到体验游,留在剑川,住在剑川。”
花事经济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花事经济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开发,推动文化赋能和产业融合,才能让花事经济从“春日限定”走向“四季常青”。
记者:李丽合 李虹 李迪
编辑:李斯 朵朵
责编:迟晓娟
上一篇:山东周边热门旅游景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