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篝火旁的吉他声,山间帐篷外的星空,这些曾经小众的户外场景,正成为都市人群竞相追逐的生活方式。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速,露营经济已从边缘休闲蜕变为消费市场的新引擎,2024年核心市场规模突破2139.7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15万亿元,一场由政策、资本与消费升级共同点燃的产业革命正在上演。
政策东风催生产业红利期
2025年端 MIDI 假期的出行数据印证着露营经济的爆发力:马蜂窝平台显示,近一周“周边游”搜索热度飙升50%,“自驾露营”相关关键词涨幅达65%。太平洋证券分析师郭彬指出,在一二线城市“微度假”需求驱动下,露营已从特定圈层活动演变为大众休闲标配,为都市人构建起逃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精神补给站”。
政策层面的多重利好为产业注入强心剂。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将露营纳入外商投资鼓励目录,国家发改委《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指南》更提出“2030年建成百个高质量露营基地”的量化目标。这种“自上而下”的规划布局,与“自下而上”的消费热潮形成共振,推动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资本竞逐万亿级新赛道
资本市场已率先嗅到商机。2025年开年以来,露营概念股频掀涨停潮:神驰机电累计涨幅超60%,隆鑫通用、探路者等龙头股涨幅均逾30%。企业业绩同样亮眼,浙江自然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284.73%,双象股份、华宝新能等企业增速突破140%,印证着产业高景气周期。
产业链条的深度变革更为显著。露营装备领域,隆鑫通用自主研发的静音变频发电机成为户外电源市场“新宠”;巨星科技推出的防水充电宝、便携照明设备销量突破百万件。在场景创新层面,牧高笛旗下Mobi Garden品牌将徒步登山装备与露营场景深度融合,奥雅股份打造的“洛嘉儿童”亲子营地则开创了“露营+教育”的复合业态。
产业升级打开增长天花板
从“帐篷+烧烤架”的1.0时代,到“露营+艺术”“露营+体育”的多元融合,产业生态正在重构。浙江自然制定的五年战略规划颇具代表性:一方面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实现“72小时极速上新”,另一方面投入数亿元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其泰国生产基地的全球化布局更剑指东南亚市场。
这种进化轨迹在数据端得到印证:2024年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同比激增60.4%,预计2030年将达4879.8亿元,复合增速14.7%。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溢出效应——每1元露营核心消费可带动5.4元相关产业增长,这种“乘数效应”正让房车租赁、户外服饰、便携家电等细分领域成为资本掘金热土。
站在产业变革的临界点,露营经济已超越单纯消费形态,演变为都市生活方式的革新力量。当政策红利、资本赋能与消费升级形成合力,这个万亿级市场正在书写中国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