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
主持人戴着影目科技眼镜进行提词,强大的AI现场实时翻译;以星蓝星、元梦空间、世优宇宙等成都数字文创代表企业带来的创新产品令人应接不暇。
5月22日,以“文创天府·蓉耀未来”为主题的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举行。首批76条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在会上发布,其中场景需求37条,场景供给39条,涵盖了数字文创、旅游、音乐、体育、会展等文化旅游产业链重点领域。
活动现场
搭舞台:
文化与科技的“同台竞技”
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成都着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畅通要素资源高效配置的通道,始终积极为经营主体搭建舞台,让市场的力量站在产业变革的C位。本次发布会聚焦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创新场景”,就是要通过场景赋能,为具有首创性、变革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场”与“首秀台”,让经营主体的“能力供给”与“机会需求”实现双向奔赴。
会场外围设置了体验区,参会人员在现场可以体验到裸眼3D、VR眼镜、AI数字人等数字文创新技术、新产品,为有场景供给能力的企业提供演示舞台,让“产量”变成“流量”。
活动现场
场景需求推介环节,来自英雄电竞的国际电竞赛事合作、成都音乐文创园管委会的数字文创场景、成都自然博物馆的自然主题类沉浸式VR体验场景、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人体外骨骼项目的相关代表逐一上台。
以成都自然博物馆为例,其“自然主题类沉浸式VR体验场景”深入研究自然馆的主题定位与受众需求,精心策划并制作高度契合自然馆主题的原创内容,将内容与创新多媒体手段有机整合打造极具吸引力与教育意义的沉浸式VR体验。“我们希望合作方具备文化内容制作资质,确保能提供符合自然馆主题且高质量的内容;与此同时,精通前沿的 VR 技术,熟练掌握创新的多媒体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互动投影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可将自然科普知识以新颖、互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成都自然博物馆文旅产业部负责人王科推介道。
场景供给推介环节,则囊括了力方数字科技的视觉科技文旅项目、京东方艺云科技的文旅数字化创新场景案例、成都星蓝星数字科技裸眼3D全息技术、成都每经新视界科技雨燕智宣AIGC智创传播平台、成都卓影科技AI健身环项目。
促对接:
供需两端“同频共振”
这场发布会不仅仅只是为成都文化旅游产业链相关企业搭建一个展示舞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深度权威的政策发布与解读,面对面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惠企服务,赋能企业拓展市场合作空间。
“我们针对企业‘找融资、拓市场’等实际需求,开展数字文创政策、文创通、文创基金、版权ABN等举措解读,为企业建强创新主体、开展创新成果转化、优化成果转化生态、建设数字化转型项目、提供数字化服务等多个领域提供政策和金融支持。”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
机会清单“一码可查”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为顺应数字文创产业发展趋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成都正在制定支持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4”系列政策。“1”是指《成都市加快推动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4”是指细分领域4个政策,包括《成都市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市推动游戏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市推进科幻内容高质量创作与转化的若干政策》《成都市关于培育发展数字文创初创企业的若干政策》。
在深入解读重磅政策的同时,本次发布会坚持场景供需两侧发力,推动掌握潜在场景资源的产业园区、景区、相关区(市)县、文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链主企业等,精准挖掘释放场景需求,发布场景需求清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