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醉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刘伶醉”)是以研究、生产、经营白酒系列产品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
刘伶醉酒产自“北国酒乡”河北保定,是浓香型酒品的典型代表之一。刘伶醉是一个经历千年,流淌着正宗蒸馏血脉的历史品牌,是一个凝聚中国千年蒸馏白酒文化的品牌。
中国宝藏,千年浓香。“刘伶醉”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有四大国家级荣誉:“首批中华老字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工业遗产”;三大独有“核心资产”:使用近千年的老窖池群、历经百年保存完整的“地下酒海”和中国最大的生态园林藏酒基地“万坛酒林”;两大品牌赋能:”刘伶文化“、“领导关怀”;一大之最:始于1126年最老古窖池。早在1972年,“刘伶醉”就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第一出口创汇的白酒企业。
“刘伶醉”拥有省级认定的白酒技术研发中心,专业的技术团队:国家级酿酒师、国家级品酒师、技术研发人员50余人,并与国内知名专业院校、科研单位通力合作。强大的白酒酿造技术团队,充分的保障了刘伶醉酒的优异品质。
“刘伶醉”总占地面积近500亩,拥有两座大型酿造工厂,窖池3000余口,五条全自动灌装线,储酒能力5万吨,也是目前北方最大的浓香型优质生态白酒酿造基地之一。
“刘伶醉”围绕品牌建设、品质提升、河北根据地市场建设和全国重点区域打造,实现品牌、产品、渠道全面发展。
“刘伶醉”以践行初心为使命,以务实发展为理念,以战略引领为方向,以实现品牌价值回归为目标,重新激活消费者对老字号的认知,致力于将“刘伶醉”打造为中国白酒的领军品牌。
徐水有酿酒史的记裁可追溯到4700年前。《资治通鉴》载:黄帝战蚩尤于涿鹿,合符示信于釜山(今徐水),用当地佳酒大宴各部落首领。至西晋时,徐水已产有名千日醉。
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安徽宿县人刘伶,闻好友张华镇守之地遂城(今徐水)盛产美酒,便不远千里北上徐水访友张华。张华深知刘伶嗜酒如命,经常以酒代粮,便拿出当地千日美酒款待刘伶。刘伶痛饮之后,乘醉意还挥毫写下千古名篇——《酒德颂》。后昏然醉去,三年方醒,“刘伶醉酒”也从此传杨天下。后来,刘伶终老于徐水,刘伶墓至今尤存。1987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畿辅通志》载:“北宋熙宁年间,在畿辅地区(现京、津、河北一带)有酒课三万贯以上者17处,其中徐水境内2处。”徐水县新志载:“清道光年间,安肃县(今徐水)境内烧锅达30余家。其中“润泉涌”烧锅产酒以‘酒质清纯,酒香怡人’而闻名,远销北京地区,购者蜂涌。”
专家考证,刘伶醉酒酿造技艺自金代后,其核心技艺一直在润泉涌烧锅上代代传承,一枝独秀。1948年,徐水县政府收润泉涌烧锅为国有,建立徐水县制酒厂。1958年前,在北京大栅栏有一商店,专门经销该厂生产的“徐水原酒”。七十年代初,刘伶醉酒试制成功,开始远销海内外十七个国家和地区。自70年代以来,刘伶醉酒先后荣获“部优”、“省酒”、“国际金奖”、“中华老字号”、“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在内的荣誉称号和国内外大奖160多项。1988年,更名为徐水县刘伶醉制酒厂。2010年被巨力集团收购,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刘伶醉酒是一个经历千年,流淌着正宗蒸馏血脉的历史品牌,是一个凝聚北方地域文化的品牌。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位于刘伶醉酒厂第一酿造车间厂房内。该遗址始建于金元,已有800多年历史,其中主要包括16个古发酵池、一口水井及部分挖掘出土的酒用陶器,刘伶醉古烧锅遗址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酿酒遗址。2006年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作为金至元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伶醉酿造技艺形成于宋元时期,已有几千年历史,传承人至今历经44代,其核心技艺在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代代相传沿用,早在2007年6月,刘伶醉酿造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11月,“刘伶醉古烧锅”被工信部列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是白酒行业仅有的15家获得工业遗产项目品牌之一。刘伶醉古烧锅入选的核心物项包含宋代古井、金元时期灶台、炭坑、墙基等众多遗迹,还包括了从金代初期一直使用至今的古窖池16口,明清时期陆续建造和延续使用至今的古窖池165口,明洪武年间建造并一直延续使用至今的木制酒海4口,清代建造并一直延续使用至今的木制储酒海86口,清代制作并一直延续使用至今的的荆编酒海43口等,这些核心物项,是刘伶醉酿造千年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传统蒸馏白酒的历史见证。
2010年巨力集团收购刘伶醉酒厂后,积极推动创造性改变、创新性发展,打造了集古代酿造技艺展示、中国白酒文化和中国蒸馏白酒发源地展示、现代大型生产酿造基地、园林式藏酒基地为一体的旅游景区。2015年12月,依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刘伶醉工业文化旅游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批准为国家4A景区。
纵观整个白酒行业,拥有如此庞大独有资产者屈指可数,中国北方更是凤毛麟角。正因如此,使刘伶醉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中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宝藏”。
刘伶醉酒酿造技艺源于魏晋,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续糟配料、固态低温发酵、缓火混蒸、量质摘酒、分级贮藏、精心勾兑”等一套完整又与众不同的老五甑工艺。
刘伶醉的老五甑工艺代表之处中高温制曲和蒸五下四。将每个窖池发酵好的酒醅与新粮混合后分成五甑逐一蒸馏、摘酒。蒸馏后的五甑酒醅只保留四甑优质酒醅继续发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保留的优质酒醅,经千百年后,便成为了优质浓香型白酒的决定性物质——“万年糟”。
刘伶醉酿造技艺形成于宋元时期,已有几千年历史,传承人至今历经44代,其核心技艺在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代代相传沿用,传承人有:
张姓人(第1代),
张老套(第2代),
张屯子(第3代),
张朴志(第4代),
张满仓(第5代),
张大宝(第6代),
张金喜(第7代),
张发子(第8代),
张永合(第9代),
张华奎(第10代),
张大志(第11代),
张文落(第12代),
张发才(第13代),
张洛在(第14代),
张全来(第15代),
张旺财(第16代),
张连瑞(第17代),
张永年(第18代),
张立业(第19代),
张丙坤(第20代),
张洪宽(第21代),
张全中(第22代),
张凤鸣(第23代),
张福顺(第24代),
张兰子(第25代),
张永全(第26代),
张根生(第27代),
张俊忠(第28代),
张进田(第29代),
张稀贵(第30代),
张元茂(第31代),
张彩章(第32代),
张凤池(第33代),
张青山(第34代),
张元河(第35代),
张占彩(第36代),
张树亭(第37代),
刘老凤(第38代),
朱天明(第39代),
李瑞林(第40代),
李景和 、张 福(第41代),
瓮明义 、杜仲襄(第42代),
李仲生 、郝晓格(第43代),
杨 将 、杨 帅(第44代)
从2010年刘伶醉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被巨力集团收购后,重视核心酿造技艺、加大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使之逐步精进、创新,目前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独具刘伶醉自身特色的老五甑工艺。
(声名:本文转自商务部老字号数字博物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