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流媒体宁波行:从脚下到云端 宁波文旅的细节破圈
创始人
2025-05-18 08:21:08
0

媒体团来到天一阁参观。

从月湖畔天一阁的墨香氤氲,到鼓楼城墙下的市井烟火;从东钱湖畔的艺术地标,到宁海茶山间的千年茶香,自5月14日起,“2025全国主流媒体总编宁波行”的近30家媒体代表走进初夏的宁波,以脚步丈量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旅新图景。

三天的行程中,总编与大咖们和宁波展开深度对话,在城市治理、艺术教育、IP赋能、产业融合等维度,解码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独特韵味与蓬勃生机。

绣花功夫:

“七彩惠民路”织就城市文明经纬

“2025全国主流媒体总编宁波行”活动的重要一站,是到中海实验小学门口看看孩子们的上学路。

校门口的蓝绿连廊下,总编们发现了城市治理的“宁波密码”。这条仅百米的“最美上学路”,以“回”字连廊化解接送拥堵,用铁艺海棠装点文化走廊,阳光下塑胶地面的“I LOVE ZHONGHAI”鲜艳夺目。这条仅百米长的“最美上学路”,让媒体团看到了城市治理的“毫米级匠心”。

自2021年起,宁波针对学校、医院、菜场等七类“城市痛点区”,实施190余条特色道路改造,更将盲道铺进医院、导流线引入菜场、外卖停车区嵌入商圈。190余条“七彩惠民路”织就的文明网络,让人们的幸福感在细枝末节中大有提升。

“城市治理的教科书级案例!”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专职编委林如敏感慨,菜场的地面比很多超市还鲜亮干净,医院的无障碍坡道直通诊室,商业区的外卖停车区变成俏皮的“显眼包”。这些“毫米级改造”背后,是宁波将市政工程转化为情感联结的智慧。

艺术沃土:

当普利兹克奖得主遇上校园美育

“美术课堂就设在美术馆内”,这里的学生可以享有如此艺术氛围和教学环境,让媒体团不由驻足惊叹。

华茂教育的七大类艺术系列收藏,其中就有“建筑”收藏;从明、清、现当代名家的中国书画、中西油画和版画、中外雕塑大师作品、非遗工艺玉石作品,一直到音乐和建筑,都是为了华茂学子能有更得天独厚的育人环境,同时也为推进社会艺术文化素养出力。

华茂校园不仅聚集了王澍、阿尔瓦罗·西扎、伊东丰雄三位普利兹克奖得主的作品,还有张永和、坂本一成等中外大师级建筑,是真正将建筑美学转化为育人现场的“艺术方舟”。

在王澍设计的华茂美术馆内陈列着其他六大类藏品,近期的大展是全山石教授两届创研班学员的作品。馆内也会提供空间,展示学子们的优秀美术习作和毕业班学生的专题创作。

而在西扎打造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中,“小小导览员”们则用童声诠释着近期的艺术展“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学生们”;伊东丰雄设计的“全新综合型艺术类项目”也即将启幕,这个以艺术空间为特色的河上藏书阁与时代共舞。

华茂教育“点美堉之火,树生命之光”,是初心也是使命,所以“收藏为了教育,建馆旨在育人”!

当馆藏的大师真迹成为“活教材”,学生策展、非遗传承、跨学科艺术项目已成常态;当越来越多的孩子零门槛走进这里,在原作中汲取营养,在与全山石等诸多大家的对话中开阔视野;当建筑本身就已经成为活的美学课堂,美也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认知世界的本能。

在场馆间徜徉时,媒体团还偶遇了正在临摹潘天寿作品的高中生,还有跟着家长来打卡的幼儿园小朋友。也许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看懂”,也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会成为艺术家,但总编大咖们达成共识——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这些孩子将来有机会规划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一个产业,他们一定会考虑得更多一点。至少,他们也会成为父母,那么他们教出来的孩子也会更懂审美,对生活更有信心。

破圈之道:

奔跑乐园掀起文旅流量风暴

象山海影城的“奔跑吧乐园”,让媒体团见证了综艺IP的裂变能量。与兄弟团coser、胡巴家族、“电视人”频频互动,《疯狂大挑战》综艺录制的沉浸式探寻,将屏幕前的狂欢转化为沉浸式体验;指压板雪糕、大黄鱼玩偶等文创单品成为网红产品供不应求,印证着“内容+消费”的变现逻辑。

乐园的成功,藏着宁波文旅的“流量密码”。从“科技+内容”的双轮驱动,到“短链变现”的网红衍生品,再到“全域联动”的消费闭环,宁波以综艺流量为支点,撬动影视拍摄、科技研发、乡村文旅的产业链共振,值得很多地方借鉴。

“乐园真的在用做内容的方式去撬动这么大一个产业,同时又用产业的逻辑在做内容,并且把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澎湃新闻时政部主任姬云涛分析。

随着《奔跑吧》新季将在此录制,节目与乐园形成双向赋能——明星同款游戏吸引粉丝打卡,素人挑战素材反哺内容生产。这种“破次元”运营,正推动象山从影视拍摄基地升级为长三角微度假目的地。

草木生金:

云端之上茶香历久弥新

在宁海茶园里,总编和大咖们品出了产业融合的醇香。斗茶大赛上,“双盲评审”机制让专家与茶客共评“茶王”。大家望向不远处的连绵茶山,这片土地上的千年茶事被娓娓道来。而媒体人更感兴趣的,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小众茶”如何出圈,古老的传承如何讲出新的故事。

当高端茶品牌与非遗联名,将茶席变为美学空间,当茶皂素沐浴露、茶渣酿酒、茶艺建材等一系列衍生实验让“茶+”经济突破饮品边界,宁海的创新尝试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人深受启发。

在宁海西门城楼的斑驳城墙下,媒体团与四百年前的徐霞客展开了一场跨时空对话;行至十里红妆文化园,每个人都被千工床的精雕细琢所震撼;登上徐霞客笔下的“开篇第一景”梁皇山,大家在此见证了一场“古今探险”的奇妙对照:从拄竹杖攀岩的艰险,到漫步玻璃桥的尝试,探险精神从未消失。

温州晚报编委王若江总结了宁海文旅的叙事逻辑: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和可亲近的诗意。

两天半的考察参观,媒体团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了解文旅融合的“宁波范式”。

总编大咖们总结:文旅融合不仅是产业的叠加,更是文明的对话——它让博物馆里的藏品成为孩子的老师,让综艺流量转化为城市动能,让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正以文化为帆,驶向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记者樊卓婧谢舒奕王伟/文 张培坚杨辉/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饮食文化】6万年前的花椒,带... 6万年前的花椒 带你领略四川美食 一颗6万年前的花椒,在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中被发现,这是全世界最早的...
原创 香...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怎么用香菇和土豆做个简单又下饭的家常菜,食材看着很普通,做出来真的香,尤其是胃口不...
云端上的美食秘境 | 悦林本味... 十几载光阴沉淀,悦林集团始终秉持"以自然之道,烹山海之味"的初心。2011年创始人张林先生本着回归食...
适合烧烤食材有哪些:从经典款到... 烧烤作为备受喜爱的烹饪方式,兼具烟火气与社交属性,而食材的选择更是决定烧烤体验的关键。无论是家庭聚会...
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 5月18日,在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城市(贵阳)活动现场,贵阳聚焦“文旅+娱乐”,以“民族...
大巡游中的“贵阳元素”你找全了...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5月18日上午,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在贵阳震撼上演,...
全国400名骑友来晋城!骑行太... 为推动“体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2025年5月19日至30日,山西晋城市邀请全国各地400多名...
四川担担面:面条细薄卤汁香,咸... 四川担担面,作为川味美食的经典代表,以 “面条细薄卤汁香,咸鲜微辣带点甜” 的独特风味闻名遐迩。这碗...
天然氧吧邂逅历史风云,咸宁绘就... 极目新闻记者 高东起 韩婷 通讯员 魏张昕 实习生 李泽伟 刘逸涵 2025年5月19日是第15个...
原创 刘... 刘亦菲近日在Instagram更新动态,发布一组西西里岛旅行明信片风格照片,主视觉以黄玫瑰为核心元素...
云南腾冲大救驾:软糯香滑配料多... 贵州折耳根炒腊肉,是一道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凭借折耳根的特殊辛香与腊肉醇厚咸香的奇妙碰撞,让无数食客...
西北青甘大环线及甘南地区必玩景... 作为一个在南方城市生活多年的上班族,西北的辽阔与苍茫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2025年5月,我终于踏上了...
云南腊排骨火锅:咸香浓郁肉味足... 云南腊排骨火锅是冬日里极具特色的美食,以咸香浓郁、肉味醇厚的独特风味俘获众多食客的心。它不仅是味觉的...
来恩阳梦华录 读懂“宋风市井” “宋风市井”是以宋代市井文化为蓝本,通过建筑、场景、饮食、服饰、娱乐等元素的还原与创新,打造沉浸式体...
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到港即... 央广网天津5月18日消息(记者褚夫晴)近日,“梦想”号邮轮载运2000余名旅客缓缓靠泊天津国际邮轮母...
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 5月18日上午,“锦绣山河 美好旅程”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四川省分会场活动在成都市龙泉驿...
原创 3... 豫见海南·共话未来 5月16日,“豫见海南·共话未来”开拓海南旅游新篇章研讨会暨2025年华中市场联...
新津半日 驱车去成都附近的新津,一路顺畅,不堵,第一站是去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由日本建筑师畏研吾设计 畏研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