朥饼,又称潮式月饼,是潮州市的一种著名特色小吃。是全国闻名的五种风味系列饼食之一。另外四种分别为:京式月饼,津式月饼,苏式月饼和广式月饼。
01
历史悠久
“朥”字在潮汕话中意为“猪油”,因为在制作朥饼过程中,不论是制皮还是制馅,猪油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料。在猪油的作用下,饼皮酥而薄脆,内馅润滑清甜。故潮式月饼也被称之为“朥饼”,也可以叫做“酥皮朥饼”,而以植物油做饼皮的饼,则被称为“素饼”。
潮式朥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清嘉庆甲戌李书吉、王恒重修《澄海县志》云:“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士庶家以月饼相馈。”光绪甲申周恒重监修《潮阳县志》云:“中秋,制团圆饼,号月饼,晚间玩月以为乐……”这里所说的“团圆饼”,就是当地所说的朥饼。
02
传承传统
潮式月饼是当地人每逢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美食。潮州人制作月饼,用来祭月,并相互馈赠的习俗由来已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云:八月十五日,“人家儿女,于月下设糕饼果品衣环之物,类月而拜,以请月姑”;清朝嘉庆版《澄海县志》有“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士庶家以月饼相馈”的记载;清光绪《海阳县志》载:中秋“制团圆饼,号‘月饼’”。
如今潮式月饼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发展,依然保留着皮酥薄脆,酥皮一碰即落,入口即化,酥脆娇嫩的特点,尤其是酥皮,手工起酥,层次分明的外观如牡丹展姿层层绽放。又发展出不同馅料的朥饼,绿豆沙朥饼、乌豆沙朥饼、双烹朥饼、水晶朥饼等。一块小小的朥饼,不仅代表着潮州的饮食文化传统,更是许多海外潮籍华侨对家乡的记忆和思念。
03
制作工艺
潮式朥饼延续传统制作工艺,总体制包括制馅、包饼、烤制三大环节。馅料主要以豆沙和水晶馅最为常见。豆沙馅是将红豆或绿豆洗净,将豆子蒸煮熟、去除豆皮打磨成浆,再经过洗沙、静置,用布袋将豆沙装好压去水份,跟糖、油一起放入锅里炒制即可;水晶馅料则是将芝麻和花生炒熟、去皮切碎备用,炸制葱油,冬瓜册和桔饼切成粒状、加适量清水和糕粉搅拌均匀即可。
饼皮以“小包酥”工艺制作,将面粉、油、水、麦芽糖按一定比例揉搓成水油皮,再将一定量的面粉和油一起搅拌搓揉成酥皮将水油皮和酥皮按一定比例进行小包酥。烤制则分为两次,第一次烘烤、翻饼、打孔、刷油、再进行二次烘烤。这样制作出来的朥饼,香甜酥脆,饼皮层层酥脆,馅料入口清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