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苏州观前街,法国游客迪恩的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汉服、刺绣围巾、手工茶具,还有新款的智能手机,“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中国‘扫货’了,每次都觉得买不够。”
在北京日坛国际贸易中心,俄罗斯游客尤拉的行李箱里也满载着“战利品”:从最新款的手机到实用小电器,再到时尚的化妆品和服装配饰,应有尽有。“在这里购物很实惠、很划算,一个箱子根本装不下。刚才店家还告诉我可以快递回俄罗斯,太方便了。”
在四川成都,来自美国的尼尔森第一次体验智能眼镜,不仅可以翻译、看视频,还能拍照、导航。尼尔森表示:“这些产品非常实用、功能很多,我一定会推荐给朋友,尤其是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们,我觉得对他们来说会非常有用。”
……
4月20日,北京,外国游客在北京秀水街商场购物(视觉中国图)
2024年以来,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ChinaTravel”(中国游)持续火热。与此同时,从北京秀水街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从海南免税店到深圳华强北……高质量、高性价比、高科技的中国制造产品也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专程到中国买买买。
那么,“ChinaShopping”(中国购)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吸引力?
高科技、高质量、高性价比!
“中国游”带火“中国购”
4月7日,上海,一艘国际邮轮上的700多位外国游客下船,开启多彩上海之旅(视觉中国图)
2024年5月15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
2024年12月17日,我国宣布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为240小时,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增至60个;
2025年5月15日,我国再次宣布将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巴西等5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
近年来,免签范围的持续扩大,让更多外国旅客有机会体验一场“说走就走”的“ChinaTravel”。
与此同时,近期,“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的实用小贴士正在海外社交平台引发持续热议。显然,从“ChinaTravel”到“ChinaShopping”,外国人来华买买买正成为跨境旅游新趋势。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外国人出入境达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43.1%。上海的不少出租车司机注意到,外国游客越来越多的同时,行李箱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4月30日到5月4日,境外来沪消费4.55亿元,同比增长211.6%。
“看这个钱包,每一个图案都是手工绣的。”海外视频平台上,来自南非的博主萨拉和网友分享近日中国行的收获,“还有这个会自动泡茶的保温杯,设计太棒了!”
一名美国消费者也表示,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不仅“价格亲民”,品质也让人惊喜,不少美国消费者拖着空行李箱来,“最后塞得满满当当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一些海外消费者甚至组成“代购团”,专门飞来中国采购热门商品。社交媒体上,有博主发起“互助代购”邀请:“如果你这周去中国,帮我代购点东西。下次我去帮你带。”
不少外国游客还专程来定制一套中式礼服(来源:央视新闻)
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国游客的购物偏好也在悄然变化。
“奢侈品、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电子科技产品,尤其是华为、大疆的产品,是大多数外国游客购物的优先选择。”北京SKP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以前会买小玩偶和便宜的纪念衫,现在更想带回有特色的东西。”法国游客迪恩说,他的购物清单上,真丝制品、陶瓷、汉服占据重要位置,智能产品则是必购选项。“中国产品的质量、设计和迭代速度都令人惊叹。”
除了中式礼物,240小时免签政策直接拉长了外国游客的购物时间,不少人还专程来定制一套中式礼服。一位秘鲁游客表示,“我在北京已经待了一周了,这里有非常优秀的裁缝,定制服务很好,质量和价格也很好,物美价廉。”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商品的高质量也是国际游客选择“中国购”的重要原因。来自几内亚的服装主理人拉瓦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在广州旅行时的购物清单:米雕工艺品、潮牌服装、无人机、茶叶……“‘中国制造’的种类和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广,质量也更可靠。”拉瓦说。
实惠+方便!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含金量持续上升
实惠+方便,是吸引外国游客来华买买买的重要因素。
4月8日起,全国推广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为国外旅客“中国购”提供更多便利。“退税优惠带来了‘旅游+购物’双赢。”有业内人士表示,退税的优惠能够有效降低外国游客的购物成本,使中国的商品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5月2日,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圈的千叶眼镜旗舰店,顾客在店内选购商品(新华社图)
那么,“即买即退”全国推广后,在华购物到底能省多少钱?
在南京德基广场,意大利游客马里诺通过“即买即退”服务,“足不出店”就领到近1000元退税款,转身又购入一套睡衣。“手机上操作几步就能到账,超级方便,这让我更想多买些特色商品。”
无锡某商场财务总监陈友平介绍,按退税率11%计算,再扣除2%手续费,外国游客消费1万元人民币商品可节省900元。“这对购买奢侈品、高端电子产品等商品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尤为突出。”
在紧邻首都机场的一个北京购物小镇,新开了外国游客服务中心,一个大箱子里都是退税单,随便拿出来一张,购物小票都很长。工作人员表示,系统还会经常识别到很多外国游客都是回头客,或者多次客。
当下,不少周边国家游客来华购物热情高涨。在韩国,一些年轻消费者甚至掀起“周五下班飞中国”的短途购物潮。
与此同时,外国游客可选用的支付方式也更多样、便捷——外卡POS机覆盖率提升,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的“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能力不断迭代,让不少地区实现了“碰一下”可支付。
以支付宝为例,目前,外国游客可用“外卡内绑”和Alipay+跨境服务“外包内用”两种办法便利消费,其中后者为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境外钱包用户,来华可直接用自己熟悉的家乡钱包扫码支付。
来自Alipay+跨境服务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入境游客用家乡钱包游上海,跨境消费金额增长了1.49倍。“中国制造”的各式商品,如文创纪念品、衣服鞋子、电子产品等,都成为来华游客扫货目标。
紧抓“中国购”热潮乘势而上
让全球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免签政策稳健推进、来华签证流程持续简化、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便利措施加持……由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的“中国热”,正在重塑全球消费版图。
“中国购”热潮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指出,2024年我国入境消费占GDP比重约为0.5%,与世界主要国家1%至3%的水平仍有差距;若提升至占GDP的1%,可带动超万亿元新增消费规模。
4月27日,北京,外国游客在前门步行购物街的一家时尚珠宝店试戴耳环(视觉中国图)
受访人士建议,需紧抓入境消费热潮乘势而上、主动作为,积极打造全球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消费引力场。
有商场负责人提出,退税标识是国际消费的“认证”,应鼓励更多不同等级的纳税信用企业申请离境退税和“即买即退”商店。目前不少免税店仍以销售进口商品为主,可鼓励更多国产高质量商品入店,让境外游客有更多消费选择。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表示,各地可利用免签政策,整合碎片化的入境旅游场景,如通过“坐着高铁去旅行”,城市间统筹串联资源推出“一程多站”精品线路。同时,打造集旅游、购物、文化、体育、健康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场景,鼓励游客深度体验本土生活方式。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入境部欧洲市场室总监周占峰则认为,不可忽视入境游客普遍喜爱的“地摊经济”,夜市、集市、服装摊位、农贸市场等具有烟火气的商业氛围能让更多境外游客愿意停留甚至留恋不舍。
华略智库高级研究员王旭认为,当前网红博主和国际游客攻略笔记等传播方式导致不少游客目的地和消费偏好逐渐趋同,应鼓励国货品牌开辟“海外首店”,各方充分利用“触媒”效应,精准制定营销策略,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常来常买”。
(海报新闻 编辑 石慧 综合新华社、工人日报、央视财经、中国新闻网、半岛都市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