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通常提到的“钦北防”指的是广西沿海的钦州、北海和防城港地区。这个名称在历史上曾被称为“钦廉四属”或“钦廉地区”,代表的是五十年代由广东划归广西的前廉州府四个属县:合浦县、钦县、灵山县和防城县。
钦北防的区域在广东与广西之间的历史变动较为复杂,若回顾其历程,不仅仅是唐宋元明清的历史,甚至在1949到1965年之间,三次划归与调整便屡次发生。1951年,在新一轮行政区划改革中,广东的钦廉专区被更名为钦州专区,并改隶广西省,但当时并未完全改隶,而是采用了“代管”模式。到了1955年,钦州专区更名为合浦专区,再次归回广东省的管辖。直到1965年,随着广西进行大规模的行政区划改革并设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最终再次划归广西,成为正式的广西管辖区域。
这时,“钦廉地区”隶属广西的行政划定才算最终定下来。
钦北防从广东划归广西的背景与争议至今依然引发热议。尽管已过去50多年,有关这一话题的讨论一直没有消退。此时,广西的怀集县同样是在这一时期划归广东管辖,因此有调侃说:广西丢了怀集县,却换来广东的钦北防,似乎“赚大了”。在当时的民间讨论中,普遍的看法是,广西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向广东争取了出海口,最终使广西由一个内陆省份转变成了沿海省份,进而成为华南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钦北防的发展并未达到许多人对沿海城市的繁荣期待,于是又有人打趣道,广西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北部湾沿海资源,却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钦北防的价值似乎未被充分利用,有人甚至认为,钦北防不如回归广东,这种看法带有些许消极情绪。
但这些都是表面上的看法,更多是人们在茶余饭后的谈资。实际上,钦廉四属划归广西的根本原因要追溯到历史。早在清代末期,两广地区便有了将“钦廉地区”划归广西的呼声。当时,法国侵略军一路进入清朝的藩属国安南,并攻至广西的镇南关(今友谊关),边疆局势紧张。在那时的清朝,内部已是战乱不断,虽然大清朝廷架构尚存,但面对列强的压力,中央政府的能力已大幅削弱。于是,两广地区的地方官员提出,将“钦廉地区”划归广西,以便共同协力抵抗法国侵略。
与此同时,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决定派遣广东钦州的老将冯子材统领两广兵力,组织抗法行动。冯子材率领的军队从钦州出发,经过广西上思,最终与广西子弟兵合力抵达镇南关,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胜利成为清朝末期唯一成功抵抗列强的战役,虽然当初关于将“钦廉地区”划归广西的提案未能实施,但这场胜利却让广西深刻认识到,边疆如有危险时,两广一同应对的共识已经根植人心。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迎来了新时代的到来。新政府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清剿土匪。随着旧军队残余势力的存在,一些被驱赶到山区的残兵被转变为土匪,给新政权及民众带来巨大的困扰。由于广西山多,几乎每个县都有土匪,剿匪工作异常艰巨。甚至曾因剿匪任务未完成,中央领导对此提出批评。直到1953年,广西才基本清除了境内的匪患。
然而,位于广东与广西交界的钦廉地区,尤其是十万大山、八万大山和六万大山,土匪的残余势力仍然很活跃。按照常规的行政规定,这些土匪的清剿工作本应由广东省负责。但实际上,剿匪是一项全国性的大任务,各省都应共同配合。然而,由于钦廉地区与广东省的区域仅有几十公里的陆路相接,再加上两地的交通、经济与地方政权等差异,剿匪的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为了统一剿匪,1951年5月地方政府提出,将“钦廉地区”委托给广西省领导,即由广西负责清剿。
1952年3月,申请得到了批准,钦廉地区正式划归广西省代管。至1953年,西南及全国的剿匪任务基本完成,钦廉地区在广西省的领导下也顺利肃清了匪患,民众的生活逐步恢复稳定,开始踏上新社会建设的正轨。
然而,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尤其是邻国安南的独立战争爆发,越南抗击法国殖民军。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虽然中越关系出现分歧,但中国依然全力支持越南。为了统一管理南海的国防与渔业,国务院在1955年5月决定将钦廉地区划回广东省领导。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当时广西在剿匪后已无力发展,广东重新接管钦廉是出于发展考虑。但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实际上,历史上广西在明代洪武年间便曾与广东共同管理海防,广西主要负责内陆防御,海防则由广东负责。而广东的海防能力相对较强,尤其是海上防卫力量,对于防止海盗和倭寇入侵具有丰富经验。因此,钦廉地区的海防一度交由广东管理。到了1950年代,广西重新接管钦廉地区时,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复杂,难以迅速适应新的挑战。于是,1955年决定再次将钦廉地区交回广东。
随着十几年后的国际形势变化,中国对越南的援助和防御工作不断加强。广西的陆路运输和广东的海上运输之间的协同问题逐渐显现。对此,时任广西领导的韦国清上将提出,广西若没有海港和海防能力,将对援越行动和自身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经过慎重考虑,国家决定恢复钦州专区,将钦廉地区重新划归广西管理。
钦北防的区划调整,虽然在民间引起了不同的解读,但实际上是国家根据大环境变化进行的战略性调整。这些变动不仅关乎地方的经济发展,更是出于国防与安全的考量,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大局观的高度。
至今,钦北防地区的发展问题仍然是人们讨论的话题。尽管该地区的潜力尚未完全发挥,但这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国防需求才是推动这些行政调整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