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火热的旅游市场成为拉动消费的强劲引擎。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五一”期间贵州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1%,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31%,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88%。
贵阳网约车订单量同比增长近28%
网约车是广大游客节日期间主要选择的交通工具,根据小拉出行平台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五一”小长假期间,贵阳网约车订单量同比增长近28%,其中游客需求较去年同期增加36%。
“节日期间城市各区域的客流量都很大,平台这边也给我们提供了像高峰时段和假期的一些司机奖励措施和行车指引。我这边接到的市内订单都是去青云集市、青岩古镇、黔灵山公园的比较多。”小拉出行网约车司机陈先生向记者介绍说。
“我是河南来贵阳旅游的,市内交通很方便,打车也很快很便宜,我都惊呆了,打这个“小拉出行”昨天我们市区里面逛了五六个景点,总共加起来才不到30块,关键是接单也快,基本不用等,太适合全家人出行了!”游客张女士告诉记者。
商铺生意火爆,营业额增长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首日,全省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33%,其中,贵阳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42%。旅游市场的繁荣直接带动周边商铺生意。
记者在贵阳旅游集散中心周边走访发现,多家商铺日销售额较平时翻倍。一销售破酥包的经营户表示,他从凌晨4点便开始准备,由于游客众多,包子供不应求,只能边做边卖。5月1日,该店售出200多个馒头包子,5月2日销量增至400多个。
为吸引游客,贵阳一肠旺面店在店铺外张贴了肠旺面的介绍海报,并推出清汤肠旺面,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店员小张表示,5月1日,该店营收达2000余元,较平时翻倍。
全省深耕资源打造文旅新场景
贵州的旅游资源禀赋堪称“立体博物馆”。这里既有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梵净山等世界自然遗产,黄果树瀑布、万峰林、织金洞、百里杜鹃等自然珍宝;又有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瑰宝。“五一”期间,通过资源深度开发与跨界融合,全省各大景区纷纷上新。
5月1日至4日,贵阳市天河潭景区千架无人机与烟花共舞,打造“赛博朋克”式夜空秀。“五一”期间,遵义会议纪念馆内正式与公众见面的红色文化数字化项目《转折·从头越》,让参观者“穿越”回1935年,沉浸式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边是文旅数字体验的不断深入,一边有低空旅游带来观光新视角。这个“五一”假期,安顺市、黔东南州推出多个低空旅游产品,让游客飞越大瀑布、俯瞰苗寨梯田、观万亩杜鹃花海。据了解,在飞行教员的指导下,游客还短暂操控操纵杆,体验“冲上云霄”的刺激感。“五一”期间,黔东南州“景景串飞”产品游客订单量超出预期。
去年底,贵州发布2025文旅优惠政策与红色旅游优惠活动,针对部分群体推出景区门票免票优惠。今年3月,省文旅厅发布《2025年贵州省“引客入黔”奖励办法》,针对组织“引客入黔”团队旅游及在文旅宣传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奖励,明确同一企业最高可申请奖励资金100万元。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也打出政策“组合拳”,从奖励机制、区域联动等方面发力“引客入黔”。其中,特别针对入境游客需求,深挖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品,全力构建智慧服务体系。“五一”期间,全省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88%。
转载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