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青岛市长任刚调研工作并未暂停。
5月1日上午,任刚调研督导海上旅游、假期旅游市场秩序等工作,强调要认真落实旅游强市建设部署,增强全城待客理念,持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5月3日至4日,任刚调研督导工业运行、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强调要坚持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
梳理任刚这两次调研足迹,涉及到了市南区、市北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四个区市,其中涵盖了三个关键词——文旅、重点项目、产业。
文旅
“五一”小长假首日,任刚调研的主题十分明确——文旅。期间,他分别去了奥帆中心码头、青岛湾栈桥码头、中山路历史城区和大鲍岛美食街。
从场景来看,可以分为海上旅游以及历史城区两部分,恰是青岛打造旅游强市的两张“王牌”。
首先来看海上旅游,这是青岛近年来重点部署的一个领域。
去年年底,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上,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强调要塑强海洋文旅特色,发挥“山海城湾”一体相拥优势,做强海上游、突破海岛游、发展邮轮游,提升滨海旅游品质,擦亮青岛旅游“金字招牌”。
将“海上游”列在海洋文旅特色活动首位,足见青岛对其关注和重视。为此,青岛近年来也在推进码头整合与联合运营,推动“全市航线一张网、全市码头一张图、海上旅游一张票、区市两级一盘棋”的总体规划接续落地,打造出了“海上联合运营青岛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他所前往的青岛湾栈桥码头,系全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的重点项目,二期工程已在今年4月正式投用,综合接待能力提升近10倍,并实现对青岛湾沿岸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
在调研期间,任刚明确了海上旅游是青岛旅游最突出的特色,并强调要拓展精品线路,做好与岸上业态的结合,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打响“海上看青岛”品牌。
今年“五一”假期,青岛海上旅游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5月3日,海上联合运营青岛模式迎来突破,单日载客量达5.68万人次,同比增长120%;单日旅游收入达323.59万元,同比增长112.73%。
而在拓展海上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如何与岸上业态更好地结合,对于青岛提质发展海上旅游业具有重要作用。
这就离不开青岛打造文旅强市的另一张“王牌”——历史城区。
为此,任刚也去了中山路历史城区和大鲍岛美食街。
客观来说,经过前些年对于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持续攻坚,中山路和大鲍岛所在的青岛历史城区已经实现焕新,正处于从历史建筑修缮、业态招引向街区全面提质运营转段的关键阶段。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青岛历史城区累计吸引游客211.73万人次。居高不下的人气,证明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成效。
在历史城区调研期间,任刚强调要谋划推出一批旅游新产品,打造更具辨识度的旅游核心品牌。
而与海上旅游更好联动,不失为历史城区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可行之策。
更进一步来说,暑期即将到来,在这个青岛旅游的旺季,两张“王牌”如能强强联合,不仅将为各自导入更多客流,也能够共同做大青岛旅游业的规模,为青岛经济发展带来助益。
重点项目和产业
再来看任刚5月3日至4日的调研。
两天的时间里,任刚先后去了胶州与西海岸新区,其此行关注的重点是产业,落脚点则是项目。
在胶州,任刚一共去了5个项目和1家企业。其中,海尔卡奥斯工业园、中集特种冷藏设备公司(以下简称“中集特冷”)、尼得科电器产业园均属于产业类范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三个点位调研期间,任刚提出要全力帮助企业应对外部挑战,积极拓市场、抢订单。
事实上,这三家企业在中美关税博弈下,面临的挑战就极具代表性。
以中集特冷所在的冷链物流行业为例,如今就面临业务量锐减、供应链“断链”常态化、成本飙升与竞争加剧等多重困难。
公开资料显示,中集特冷成立于2004年,专门致力于定制化冷藏保温集装箱的研发制造,公司产品遍及北美、欧洲、亚洲、澳洲等全球主要的物流系统。
在全球冷链物流业面临重构的背景下,中集特冷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而其想要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企业所在的上合示范区便是一个最好的平台。
因此,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市长的到访,既是为企业发展鼓劲,也有鼓励企业用好上合示范区这一全国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的用意。
而在西海岸新区,任刚则重点关注了一个人工智能特色鲜明的项目——青岛地铁6号线。
在青岛地铁6号线九顶山站、西海岸控制中心,任刚重点了解城轨大模型建设成效和数字化转型工作。
4月25日,智慧城轨2025青岛现场会首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牵头、青岛地铁研发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发布,这款大模型的落地填补了城轨行业应用空白的实际现状。
在青岛将城市轨交大模型列为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发展的垂直大模型背景下,青岛地铁的突破无疑会带来更多积极的信号。
调研期间,任刚也强调要强化应用导向,突出管用实用好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落地运用。
要知道,在青岛构建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人工智能是要优先发展的两个先导产业之一,而青岛想要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的引领力,关键还是要在技术落地环节上见真章。
更进一步来说,“五一”假期的这两次调研,也向外界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青岛要以分秒必争的姿态,全力以赴抓经济,通过夯实产业根基,用更多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关注区市
值得关注的是,在“五一”假期加班调研后,任刚在假期最后一天还主持召开了区市政府重点工作调度会议。
会上,任刚用8个“要”,对各区市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要统筹谋划,加强穿透式研究,分门别类抓好实施;
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积极主动、高质高效推进;
能为全市大局作贡献的工作要千方百计办成;
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的工作要全力以赴干好;
有潜力的工作要积极给予支持;
需要市、区协同推进的工作要强化市级主导;
需要对上争取的工作要加大力度;
事关长远的工作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一季度刚刚“出分”不久,距离上半年结束也只剩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于青岛而言,在一季度进一步拉近与天津的距离,继续向“北方第二城”发起挑战的背景下,需要各区市真正动起来,为青岛经济发展大局做出更多的贡献。
而下一步各区市究竟要如何发力,任刚也用“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为各区市工作划了重点:
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全力推动企业稳产达产,以更大力度支持技改升级。
做好消费暖流引流工作,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加快“好房子”建设,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用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提升对项目建设的工作评价和服务保障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统筹头部企业招商、专业招商、资本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提升招引质效。
加力落实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
持续推进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抓好城投公司转型改革,加快闲置资源盘活处置。
重中之重,还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