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体育与假日经济结合的第一印象,就是大赛“扎堆”在一起。
在这个五一假期,体育消费延续了上升势头,在“假期经济”中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应接不暇的体育大赛与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成为了这个假期里体育界最显著的两个标签。
在厦门举办的苏迪曼杯,在北京举办的CBA季后赛以及跳水世界杯,在上海和绍兴举办的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纷纷响应号召,“跟着赛事去旅行”。
在观看赛事之余,不少运动爱好者或走入健身房运动,或进入大自然户外徒步,又或者在各类球场与三五好友互相切磋。“动起来”,贯穿了整个假期。
这个“五一”假期,文旅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各地区各部门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等加速融合,推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产品和服务,激发文旅市场发展活
力,“赛事+文旅”和“体育+文旅”等深度融合,解锁多元消费新场景。
由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共同体》,中国之声记者张闻,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以及体育大生意大湾区产业总监谭力文,在五一假期前夕的节目录制当中,就一起聊到了五一假期的体育消费热点话题。
根据有关数据预测,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将超过3亿人次。在这个五一假期中,哪地的文旅局“卷体育”卷得最厉害?
大赛为何“扎堆”五一假期?
每年的五一假期前后,《共同体》都会讨论体育和假日经济结合的动态或者热点。在2023年,《共同体》讨论了假期与马拉松经济,2024年,《共同体》讨论了体育赛事三进政策对于假期体育赛事的影响。
而提到今年体育与假日经济结合的第一印象,就是大赛“扎堆”在一起。
张闻表示,今年五一假期在现场的体育赛事是根本看不过来的。“厦门会有苏迪曼杯,在长三角会有田径的钻石联赛,在北京有跳水的世界杯的总决赛,五一期间辽宁北京都是有主场赛事,而且这两个主场非常有名,都是CBA的魔鬼主场,中超有海港对国安,申花对蓉城这也都是超级比赛日。”
对于赛事“扎堆”五一档的背后,张庆认为是有关部门或者赛事方“刻意”让体育竞演产品,在节假日当中的供给更加丰富。
通过此前在广西的调研,张庆洞察到了一种新的趋势。“‘跟着赛事去旅行’一改以往过去只是体育部门主办,然后找代运营方去承办这样的模式,如今是跟文旅部门包括跟景区去联动,比如说有一些大的旅行集团,他们一般很多的景区都是归这些文旅集团管。五黄金假期都是比较宝贵的假期时间,所以景区也希望通过赛事能够达到引流的目的。”
与此同时,当地文旅部门对在假期期间举办的赛事作用在消费上的辐射效应,有了更体系和细致的评估条件。张庆表示,比如广西体育部门,他们每天会去看赛事期间景区办赛地的客流有没有变化、变化的规律性是怎样的,还有客单价复购率,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带动,还有消费者的体验和反馈、配套服务的保障等,从多个维度评估一个赛事的投入产出比。
根据谭力文的观察,五一假期也有景点或景区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搭配体育赛事,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文体旅融合体验。刚刚在5月4日青年节落幕的库车马拉松,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图源:库车马拉松
“位于南疆的库车在五一假期第一次举办城市马拉松。赛事以独库公路这个知名的路线为卖点,对于外地跑者来说是比较震撼和吸引的。因为如果周末去跑马拉松的话,可能很难去到这么西北地区,交通和时间成本会相对高一点的地方。那么小长假对于跑者跑完马拉松之后,还能到平常少去的西北城市去游玩,对于当地的文旅产品或者说文旅消费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谭力文表示。
下沉城市仍待体育内容“填充”
《共同体》讨论过很多次国内许多城市想要通过举办顶级体育赛事,来打造一个全新的城市形象。不管是举办亚运会和众多国际单项赛事的杭州,还是此前举办大运会和今年举办世运会的成都,以及是众多国际单项赛都选择的厦门......
但在这些一二线城市之外,国内许多下沉城市在拥有先进的体育场馆之余,却受困于没有合适的体育内容。其实也就是没有合适的赛事,在下沉城市举办。
图源:苏迪曼杯社交媒体
举个简单的例子,举办国际赛事通常都需要不菲的预算以及交通和住宿等配套服务。对于下沉城市,即便是能够“咬牙”拨出相对应的预算,但赛事运营和配套服务经验的缺乏,也会让许多国际赛事组织方望而却步。
这些下沉城市对于假期里体育消费带动的经济效益同样渴望,但他们却没办法或没有能力,引入合适的体育赛事。
“不同的区域消费者对于体育赛事的胃口还是有差别的。因为现在这几年在体育场馆的新建方面,我们的基础设施是越来越好了,一般像县一级三到五千人的,我们叫‘两菜一汤’——游泳馆、体育馆体育场都有,但里边缺内容。”张庆补充道,“假期期间,本地消费还有外地到本地来消费,都是非常可观的收入。那么在这个期间赛事供给就变得很重要。就此而言,我觉得现在从供给侧来看,有效供给我感觉还是不足。”
张闻表示,这个破局之匙或许在于加强中国职业体育的低级别联赛建设,提供更多样的体育产品和活动供给。“欧洲五大联赛的低级别联赛就很像我们的县域经济,但那里的球场几乎都是坐满了人,但是我们现在的低级别的联赛还没有和当地的受众形成这种情感的链接,我们县域经济还有需要去发力的地方。”
运动装备,从假期体育消费中受益
如今国内有许多位于景区内的体育场,或者是说本身自然资源禀赋就非常好的体育场,它们慢慢成为一个旅行目的地。
譬如网球在去年火了之后,很多网球爱好者想要到各种各样的网球场去打卡,有在欧洲的奢侈酒店的楼顶,有在悬崖旁边的球场,有到海边的球场等等。国外不少体育场馆都建立在壮美的景观之下,实际上这些场地,很多中国旅游景区都可以去学习。
特别是这些运动场或者地方针对不同群体的需要,在假期的时候提供这种体育的小产品的供给,实际上能够为当地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收益。比如在北京附近的阿那亚度假小区,除了度假的设施和服务外,近几年还新增了帆船、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各种体育服务和设施。女生们可以在这里附近拍照打卡,男生们就可以在这里打球或者游泳。
图源:Unsplash
既然体育活动和消费多了,参与运动的装备消费自然也会递增。这是体育产业中非常典型的连带效应案例。
谭力文表示随着体育消费人群的不断扩大,运动装备的市场也是呈现正相关的趋势。“每到假期前后,电商平台都会加大购物优惠力度,更加刺激消费者在运动装备上的投入。”
当然在运动装备浪潮之下,大家对运动产品的功能性以及场合场景要求,是更加细分和专业的。在今年的美国大师赛现场,体育大生意前方特派员罗冉峰就观察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场球迷穿的鞋子品牌比例最高的是On昂跑,占比超过50%。
这个瑞士品牌诞生背景就与户外、铁三和越野等元素密不可分,继而联想到观看高尔夫赛事是一个比较高的一个徒步量,或者在站立时间比较长的一个场景。所以现场观众选择得多,也从侧面反映了品牌在这方面的口碑。
随着近年户外装备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结合愈发模糊,对于装备升级和消费的需求反过来就反哺了供给端的爆发。张庆认为,以中国制造业的能力来说,从供给端制造更多户外产品不是问题。“但是品牌的塑造方面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就是说能够更快地跟户外运动或户外精神本身去结合,就是品牌的内核要做的够硬,然后让产品的外延能够放得更大。”
运动装备,从假期体育消费中受益
尽管五一黄金周已经悄然结束,但是有不少的“打工一族”已经进行着下一个黄金周的计划了。那么对于下一个黄金周的体育消费热点,《共同体》进行了展望。
张庆认为比较热的智能技术,在未来的假期体育消费中的应用场景可能会逐步增加。在上个月北京亦庄进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中,就向大家生动地展示了体育与智能机器人结合的精彩画面。
张庆表示,在下一个黄金周里,人形机器人会不会出现在景区或者是假期里的赛事活动当中去,跟消费者展开更是更丰富的互动,这个是值得展望之处。
此外,张庆还认为体育表演性的产品供给可能会提升。“或许会有一台节目,比如是一场秀,但是里边的核心元素是体育的,但它的目的是以满足人们观赏性要求为目的的。”
谭力文则认为基于5天的假期,有关赛事方或者部门可以结合一些“短平快”的这些赛事,比如说街舞、滑板以及三人篮球这些比较偏潮流或者快节奏的项目,跟景区或商场进行一个联动,赛事跟景区和商场结合起来,可能会达到一个1+1>2的效果。
图源:Unsplash
根据张闻的观察,未来消费者对于运动技能和水平提升的需求,或许能够在假期里得到爆发。“未来建立在山美、水美和景美基础上的一些训练营,或许是下一个假期的体育消费热点。比如我对自己运动能力提升有要求就需要请教练或者参加训练营。在美丽的目的地和丰富的节假日上结合体育强相关的小众产品,或许会在未来的假期当中流行起来。”
事实上,不仅是五一、十一黄金周,传统节日小假期也与体育活动紧密相连。重阳节的登高习俗、端午节的龙舟赛事,均彰显出体育作为假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价值。
此类活动所汇聚的人流量,正持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动力。
注:本文所用封面图片来自库车马拉松官方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