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截至2013年,全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333個市級行政區劃單位(不含港澳臺)及2856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不含港澳臺)。這3000多個縣市的名稱花樣繁多,其中跟太陽“沾邊”的城市也不少,而尤以下列十座城市最為人所熟知。
1.射陽
射陽為江蘇省鹽城市下轄縣,靠近射陽河入海口。射陽縣遠古時期本為海洋,相傳由精衛填海而成陸,又因後羿射日而得名射陽,射陽縣的地標建築即為中華後羿壇,同時還有後羿公園。
射陽縣後羿公園
不過最早得名“射陽”之地並非今日的射陽,而是今日的揚州市寶應縣。寶應縣境內有射陽湖,據傳為後羿射落的太陽墜落之地,西漢在此設射陽侯國,後改為射陽縣,故地即今天的寶應縣射陽湖鎮。
2.定日
定日為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下轄縣,地處珠穆朗瑪峰北麓山腳下,風景優美,名勝古跡眾多,是愛好旅遊者的天堂。除珠峰外,絨轄森林景區、嘎瑪森林景區、崗嘎鎮景區、長所沙丘景區、倉達溫泉、協格爾鎮、絨佈寺也極有名氣。
定日縣素以風景優美著稱
“定日”在藏語意為“定聲小山”,傳說一位喇嘛教高僧在此擲石選址建寺,拋出的勢頭“定”的一聲落在某處,後來在該地小山上修建寺廟,即取名定日寺,故沿用“定日”為縣名。
3.朝陽
名稱為朝陽的縣市共有四個,即遼寧省朝陽市及朝陽縣、北京市朝陽區、長春市朝陽區。其中朝陽市別稱“龍城”,又因前燕、後燕、北燕都在此建都,故又稱“三燕古都”。清乾隆年間設朝陽縣,以境內鳳凰山上的朝陽洞而得名,光緒朝升為府,今則為市,同時設有朝陽縣。
朝陽市有“三燕古都”之稱
北京市朝陽區設立於1925年,原名東郊區,1958年改為現名。長春市朝陽區設立於1948年,原名中華區,1955年改為現名。
4.沈陽
有一個經典的地名謎語,叫做“包公問日頭”,答案就是沈(審)陽。沈陽為遼寧省省會,西漢時已具城市輪廓,時稱“侯城”。唐朝時設沈州,以臨近沈水(今渾河)而得名,元朝時改名為沈陽,因地處沈水之北(山南水北謂之陽)得名。
沈陽市夜景
清朝以沈陽為陪都,先後命名為盛京、奉天。1929-1931年間改稱沈陽,1931-1945年間復改為奉天,抗日勝利後復改為沈陽,並沿用至今。
5.曲陽
曲陽為河北省保定市下轄縣,歷史沿革悠久,早在秦朝時便設立曲陽縣,按照《水經註》的解釋,因該地位於恒山彎曲處之南而得名。漢代因鉅鹿郡有下曲陽,故此地又稱為上曲陽。至北齊時下曲陽廢,故此上曲陽復名曲陽。
今日的曲陽以石雕聞名
隋朝時改稱恒陽,因此地在恒山之南而得名,唐時改稱恒州。因避唐穆宗李恒的名諱,元和十五年(820年)復改為曲陽,並沿用至今。
6.安陽
安陽是河南省下轄地級市,八大古都之一,因境內的殷墟而聞名於世。安陽古稱殷,商王朝中後期定都在殷,共傳八代十一王,歷時約273年。“安陽”之名始見於《史記》,戰國時屬魏。一說“安陽”由“寧新中”改變而來,秦時設縣。
安陽市夜景
秦朝以後,“安陽”作為地名時設時廢,1913年復設安陽縣,1949年升級為地級市,並沿用至今。
7.咸陽
咸陽為陜西省下轄地級市,也是秦帝國的都城,有“中國第一帝都”的美稱。咸陽得名說法有二:一說因該地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咸為“都”、“皆”之意);一說商鞅在此置“咸亨”、“陽裡”,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古稱咸陽。
咸陽市景色
1949年該地設咸陽分區,1950年更名為咸陽專區,1953年又撤銷專區設市,並沿用至今。
8.昔陽
有朝陽必然就有昔(夕)陽。昔陽為山西省晉中市下轄縣,“昔陽”一名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元和郡縣志》稱“昔陽故城,一名夕陽城”。有學者援引《爾雅》“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的解釋,認為“昔陽”因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昔陽縣以大寨聞名
西漢時在該地設沾縣,因沾水(今清漳河東源)流經該地而得名,北齊時並改為樂平,1914年復稱昔陽。昔陽名勝古跡眾多,最著名者當屬“紅色旅遊勝地”-大寨。
9.貴陽
貴陽為貴州省省會,因位於貴山(又名貴人峰)之南而得名。唐時在該地設羈縻州-矩州,宋代改稱貴州,元代改稱順元城,明代始稱貴陽,並作為貴州省省會沿襲至今。
貴陽市夜景
貴州多山、多霧,故有“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年平均陰雨日數在200天以上,難得能見到晴天,貴陽亦是如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貴陽也可以解釋為“貴見太陽”,貴即難得之意。
10.日土
日土為西藏自治區阿裡地區下轄縣,地勢極高,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為6800米,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屋脊”。日土,在藏語意為“槍叉支架狀的山下”或“形如槍支架的山下”。
著名的班公湖位於日土縣
日土原為西藏阿裡基恰(即地區)下轄的一個宗(即縣),1961年正式設縣。日土縣風景優美,名勝古跡眾多,著名者有班公湖、倫珠曲典寺、岡底斯山、邦達錯,又有“中國巖畫之鄉”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