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河南年夜飯#來稿: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傢。
我是齊明利,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土生土長的豫東人。如今,居傢西部邊陲,東望銷魂。今年疫情又讓我的歸途擱淺。
父母已故去,每每在這個時間節點更加想念雙親,思念故鄉的年味。
那時候過年才能穿上新衣裳,才能吃上白蒸饃,才能吃上羊肉白菜扁食,才能掙幾塊壓歲錢……更懷念母親的拿手好菜——雜燴菜。
一個大大的砂鍋,裝滿瞭小酥肉、細粉丸子、油炸豆腐、粉條、海帶、大白菜,放入薑塊、蔥段、紅辣椒,在煤爐上細火慢燉。一會兒,屋裡、院子裡都彌漫著誘人的味道。
這是我兒時最奢望的美食,隻有過年時才能實現。
後來,我用同樣的鍋具,同樣的食材,同樣的配料,同樣的火候,可是就做不出同樣的味道。這種終身難忘的味道,大概就故鄉的味道,母親的味道,過年的味道。
——齊明利(西部老齊)
王又又|?撰文
小米|?版式
河南人吃燴菜
不拘一格選食材
每到年前,傢裡都會炸制許多年貨。
雞塊、帶魚、丸子、酥肉、豆腐……滿滿幾大盆,放在沒有暖氣的房間,敞著口,天寒地凍,也不必擔心食物變質。
到瞭大年三十兒,一傢人起個大早,貼對聯,粘門畫,忙至中午,用炸好的酥肉丸子,燴一鍋什麼都有的大燴菜,熱熱鬧鬧的,開啟新年。
三十中午吃燴菜,就像傳統一樣,河南許多人傢,都是如此。
小時候,我總搞不懂“三十中午大傢為什麼要這樣吃?”
隨著我長大,後來就明白瞭:三十那日太忙瞭,晚上還有年夜飯大餐,所以,中午這頓,大傢就簡單來點。
簡單不等於簡約,畢竟是過年,總要吃的豐富熱鬧才行。若要說豐富熱鬧,在河南,還有什麼美食能比的過燴菜呢。
不同於南方美食的精致講究,燴菜就像一個筐,大肚能容的網羅各種山珍海味。
不拘一格選食材,正是燴菜最大特點。
就三十中午這一頓,最樸實的河南燴菜,除瞭丸子酥肉這些炸貨,再來點山上的蘑菇,海裡的海帶,土裡的大白菜……沒有什麼珍貴食材加持,在火上咕嘟咕嘟一燴,酸甜苦辣咸,就全在一個碗裡瞭。
所以,每遇到什麼婚喪嫁娶的大事,河南人就會祭出一碗燴菜,招待客人,安撫自己。
漸漸地,這種即普通又不凡的燴菜,便構成河南人獨特的生活記憶。
很多美食背後,總有些奇奇怪怪的故事,燴菜也不例外。
河南燴菜又叫“雜燴菜”,除瞭有選材繁雜之意,還有“炸檜菜”之說。
對,就是“秦檜”的檜。
“炸燴菜”,從字面上來看,我們也不難勾勒出其背後的故事。
如果秦檜知道,人們會對他如此恨之入骨,以致千百年後,仍被釘在民間為他而立的恥辱柱上,你猜,他當年還會行陷害嶽飛之事嗎。
“嫉惡如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信奉這些樸素價值觀的河南百姓,對燴菜喜愛的背後,不知是否也跟此有關。
從一碗燴菜中
認識傢鄉
除瞭這種傢常通用版燴菜,河南各地還散落著地域特色十分明顯的各類燴菜。
比如魯山攬鍋菜,就是在傢庭通用版燴菜的基礎上,升級而成。
大片的五花、水靈的白菜、香嫩的豆腐、爽滑的粉條,再配上當地特有的蕨菜,與數十種香料同燴,鮮香味美,與米飯同食,經濟實惠。
安陽的燴菜也很具特色。
最高端的“海燴菜”,稍次一點的“上燴菜”,再往下還有“行燴菜”。
海燴菜選材豐富,用料講究,海參、魷魚、鵪鶉蛋、銀耳、海鮮丸子等多種食材,一鍋燴之,營養豐富,味道極其鮮美。
上燴菜的食材少瞭海參銀耳,但加瞭豬肚、廣肚,海鮮丸子也由雞肉丸子、豬肉丸子替代,展現出另一種溫暖樸實的風味。
值得一提的是,海燴菜和上燴菜都是宛若牛乳的白湯。湯汁中匯集瞭各種食材的味道,喝起來鮮香馥鬱。
但安陽人吃的最多的一碗菜,還屬扁粉菜。
扁粉菜是安陽人心中的早餐之光。清晨,“老板兒,一碗菜兩塊錢的餅,要蒜要辣椒!”一嗓子便能喚醒沉睡著的安陽古城。
翠生生的青菜、白嫩嫩的豆腐、暗紅色的豬血、琥珀色的粉條,涇渭分明的碼在鍋裡,浸泡在香濃的高湯之中。各種食材貪婪地吸收著骨湯的鮮美,又不互相打擾。
紮紮實實,安慰著每一個安陽人的胃。
開封四味菜,也挑逗著無數開封遊子的鄉愁。
寺門兒、書店街,匯集著開封老饕的嘴。黃花菜、面筋、丸子、酥肉,在羊湯裡溫潤的滾過一遭,燴到一個碗裡,浸潤在香濃的羊湯中。
吃的時候,?上一勺辣子,捏一蕞香菜,看著紅彤彤的辣椒在湯裡漫延,給每個丸子、酥肉鑲上紅邊,四味菜的滋味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釋放,溫暖開封人的清晨。
郟縣豆腐菜,也是河南燴菜屆的一顆明珠。
豆腐菜看起來平平無奇,通碗的油炸豆腐絲和粉條,但吃起來,充滿瞭羊肉濃鬱的香氣,讓第一次吃它的人,驚奇不已。
這其中的關鍵,便是來自豆腐菜的高湯。
豆腐菜的高湯是由羊骨加入十多種香料長時間熬煮而成,味道極其醇厚。吃的時候,加上特制的羊油辣子,辣椒香而不辣,最是一絕!
河南人就是有這樣的智慧,將最常見的食材,變為至味,構成人們的生活底色。
我們也在一碗燴菜中,認識傢鄉,認識世界……然後,與傢鄉漸行漸遠。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