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秋意渐浓。但在六盘水市水城区龙场乡万亩茶园,依然有茶叶芽头可采。
8月29日,走进龙场乡万亩茶园,漫山遍野的秋茶正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茶农们穿梭在茶园里,双手飞快地在成垄的茶树上舞动,大把大把的鲜叶被装进背篓里,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对于采茶,水城区龙场乡茶园社区居民李艳是轻车熟路。“我一天能采个七八十斤,采出来的茶也很漂亮。”
李艳告诉记者,不管是春茶还是秋茶开采,她和附近的村民都会到基地里务工,每天有一百多元的收入。而不采茶时,她们也会到基地做除草、施肥的活,每天也能赚个七八十元。“能够在家里找到事情做,我自己很满意。”李艳笑言。
水城区茶叶种植覆盖杨梅、龙场、顺场等11个乡镇,龙场乡是水城区茶园种植的主要乡镇之一,近年来,随着茶产业发展,茶叶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一大产业。
当地的万亩茶园基地,除了是六盘水茶叶品牌“水城春”的加工点之外,还是水城区康养旅游景区之一,这里以茶文化、白族文化、康养水城为发展主题,着力打造的集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康养度假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及茶文化生态旅游度假胜地。
“水城春茶有春茶、夏茶和秋茶,最近这段时间都在采摘秋茶。”贵州水城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王其勇说,为保证茶叶品质,每天采收的新鲜茶青会被立即送往茶叶加工厂进行加工,摊青、炒制、揉捻、分筛、定型、分选……通过一系列制作工序形成了上市产品。
一颗颗茶芽通过一道道工序,经历淬火历练升华为香气四溢、惹人生津的“水城春”。
在生产车间,王其勇指着身旁的一台台机器介绍道,“我们公司原有的技术是以生产绿茶为主,现在引进了国内的很多先进加工设备,可以生产红茶、白茶、紧压茶等多种产品,逐步提升公司的产能和茶叶质量。就我所负责的这个加工厂而言,现在每年出茶量能够达到23吨到42吨,产值在1500万元到2000万元。”
山峦叠嶂,物华天宝。茶叶,是水城区高山云雾孕育出来的“自然珍珠”。
水城区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温差大的原生态气候因子,为古树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水城春“古树茶”香高馥郁、鲜爽醇厚、经久耐泡的独特品质。
“水城春”独树一帜的香气和味道,加上茶叶产业链的优化和协同,让“水城春”茶品牌得到了市场的喜爱。
“水城春”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水城春产品在制茶和斗茶赛中荣获“茶王”、金奖等多项奖项,获得“亚太茗茶金奖”荣誉,并跻身贵州十大绿茶品牌,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称号。在全省茶叶经济年会上,“水城春”荣获2023年度消费者最喜爱的贵州茶叶品牌。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近年来,水城区不断挖掘和发挥自身茶产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不断做强茶产业、做精茶品牌、做活茶经济,将茶叶这一资源精准开发,让这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经济的“新引擎”,实现了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水城区发展茶叶种植8.6万亩,建成茶叶“万元田”1.2万亩,带动全区茶叶产业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2023年,共采摘茶青415.77吨,生产干茶90.425吨,产值3617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从“小茶叶”到“大茶业”,如今的水城,一条因茶兴业、因茶致富的绿色崛起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
编辑 鲁媛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