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州崛起史:“苏老五”如何逆袭为“苏小强”?
创始人
2024-09-06 13:31:04
0

苏州市,江苏南部地区面积最大的城市,是江苏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也在长三角地区位居第二位,仅次于上海,领先于南京、杭州、宁波等兄弟城市。

这片土地饱受着江南文明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富庶繁荣的历史光芒。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经济繁荣和工业发达闻名于世。

同时,苏州也是我国唯一一个跻身于十强城市的地级城市,它的崛起打破了特权城市(指的是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特区城市等等)垄断全国十强市的局面,粉碎了特权城市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城市竞争中呐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但是,苏州也是我国最具有争议性的城市,是最不具备大城市条件的大城市。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这个城市的经济形态、发展模式和城市定位,地理位置和兼容的心态成为苏州经济发展和工业化道路的最大动力。

那么,在近40年追求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在这片一再让世人惊叹的土地上,究竟上演着怎样的悲喜剧呢?

一.经济起步期

要想探究苏州的崛起历史,就要追溯到1978年。

1978年,苏州的经济总量只有31.95亿元,排名全国第15位,还只是一个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

尽管,此时的苏州也拥有了一些工厂,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相比于上海、无锡、沈阳等等这些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化的城市,苏州的工业基础显得十分脆弱。

此时,苏州并不是我国最强的地级市。那时候,我国最强的地级市则是来自于辽宁省的鞍山市和黑龙江省的大庆市。1978年,鞍山的经济总量为32.8亿元,排名全国第13位,大庆的经济总量为32.5亿元,排名全国第14位。

并且,此时,苏州并不是江苏第一大城市。那时候,江苏第一大城市则是位于苏州隔壁的无锡。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无锡就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摇篮,是江苏省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城市,也是江苏第一个实现崛起的城市。从清朝末年以来,无锡一直都是江苏省第一大城市,到1978年,无锡已经在“江苏省第一大城市”的宝座上坐稳了大半个世纪。

此外,苏州也不是江苏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那时候,省会南京的经济总量为34亿元,是江苏省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

而苏州的周围则是如狼似虎的局面。在苏州东面,则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那时候,上海的经济总量为272.81亿元,不仅在我国各大城市中一骑绝尘,也领先于江苏、广东等经济强省,位居我国各省首位;在苏州西面,则是江苏第一大城市、外号“小上海”的无锡,此时,无锡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化,是一个比较富裕繁荣的城市,也是江苏省第一大城市。

而苏州夹在上海和无锡之间,显得无助和尴尬,不过,也使得苏州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这两座城市的浸润和影响。

1978年,我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于是,苏州以地理位置为发展优势、以靠近上海为发展动力,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一旦以工业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为发展道路,苏州的地理位置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地处我国东南部的苏州,面向发达的上海,背靠广袤的江苏平原,我国最重要的两条黄金水道长江和京杭大运河都从其境内穿过。历史上,苏州就已经修建了众多河流,拥有丰富的水上通道,构成了我国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这些优势,使得苏州具备了成为我国新兴的工业基地的可能性。

从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给苏州提供了成为“工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

历史很快就给苏州送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1978年,上海开始进行产业转型,急需将一批产业从本地迁移出去。于是,最靠近上海的苏州和嘉兴就成为了上海企业外溢的首选城市。

然而,事实上,苏州距离上海有103公里,而嘉兴距离上海只有98公里。因此,作为更靠近上海的嘉兴,显然比苏州更具备上海企业外溢的优势。那么,苏州是如何战胜嘉兴,成为上海企业外溢的最大受益者的呢?

对于上海企业外溢,江苏和浙江是用两种不同的眼光来看待的。江苏十分欢迎上海企业落户于苏州,并给上海外溢到苏州的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土地、工厂、劳动力。而浙江则是害怕上海企业外溢到嘉兴,导致嘉兴经济的崛起,从而冲击杭州在浙江的经济地位。因此。浙江拒绝上海企业外溢到嘉兴。这一决策,不仅使得嘉兴丧失了成为工业化大城市的有利条件,也使得浙江丧失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机遇。

最终,绝大多数的上海企业都选择落户于苏州。至此,苏州成为了上海企业外溢的最大受益者。

这次上海企业外溢给苏州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给苏州提供了工业发展所必须的技术、资金,把苏州发展工业的优势转化成为了现实,奠定了苏州的工业基础和工业地位,也为苏州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久,历史再一次给苏州送来了一个大机遇。张家港是我国经济最繁荣、工业最发达的县城之一,也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工业基地,直到今天,这个面积还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小县城依然是我国第三大县城。

然而,改革开放初期,张家港还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县,是长江边著名的“穷沙洲”。

1983年,江苏省开始实行市管县改革,根据改革的规定:苏州和无锡都将会成为地级市,苏州下辖的县城包括吴县、吴江县、常熟县、昆山县、太仓县,无锡下辖的县城包括无锡县、沙洲县、江阴县。

然而,无锡看不上贫穷落后的沙洲,而是把经济比较发达的宜兴县抱在了怀里。而苏州则是看准了沙洲优越的港口条件,毫不犹豫的把这个贫穷落后、却发展潜力很大的县城抱在了怀里。

最终,沙洲县隶属于苏州,成为了“苏州六县”之一。1986年,沙洲县正式改名为张家港市。2021年,张家港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3030.2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昆山和江阴,并给苏州贡献了13.3%的GDP。

1983年的市管县改革,使得苏州拥有了吴县、吴江、昆山、常熟、沙洲(张家港)、太仓六个县,奠定了苏州的城市格局,使得苏州成为苏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城市,给苏州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重要的是,由于沙洲县(张家港市)隶属于苏州,使得苏州拥有了长江流域最优越的港口条件,也拥有了我国最优越的内河港口条件。

然而,如果要想完成经济崛起和工业发展,仅仅凭借着靠近大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靠近大城市的城市并不只有苏州,还有很多的其他城市。比如,靠近北京的城市有廊坊、张家口、承德、保定、天津等等,靠近上海的城市有嘉兴、南通、苏州等等,靠近广州的城市有清远、中山、佛山、东莞、惠州等等。

那么,为什么最终是苏州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那是因为苏州还使用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就在苏州依靠上海企业外溢而全力打造自己的工业基础时,隔壁的无锡已经在社队模式的基础上,创造了一条独特的发展模式,即“乡镇政府主导经济发展”,这就是后来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以乡镇政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依靠乡镇政府来快速集结资金、劳动力等发展资源,具有办事效率高、见效快、周期短等优点。苏南模式在无锡创立以后,很快就传到了苏州,并在苏州扎下了根,为苏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沙钢集团(1975年创办)、永钢集团(1984年创办)、吴江色织化纤厂(1985年创办)等企业也都是在这一时期通过苏南模式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此后,众多的乡镇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苏州诞生,苏州逐渐成为了我国乡镇企业的摇篮和基地。

到1987年,苏州的乡镇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5万家,乡镇企业的工业产值达到了169亿元,占据苏州工业产值的56%。至此,乡镇企业成为了苏州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给苏州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承接上海企业和苏南模式的普及,苏州很快就在江苏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中独占鳌头。

与此同时,江苏省也在通过发展政策和城市待遇给予苏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强有力的保障。苏州虽然不是副省级城市,但是,由于苏州靠近上海,能够率先享有上海的企业外溢和资金技术支持,因此,江苏省给予了苏州众多的发展政策,使得苏州成为了一个不是副省级城市、却胜似副省级城市的城市。

比如,苏州的耕地红线只有19.14%,是江苏省耕地红线最低的城市,而省会南京的耕地红线却是29.59%,徐州的耕地红线却是46.21%。并且,苏州的基本农田为254万亩,而徐州的基本农田为780万亩。也就是说,苏州的耕地红线只有不到徐州的一半,基本农田也只有不到徐州的三分之一。

至此,江苏省的政策支持,给予苏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保障,成为苏州经济崛起和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因素。

在这一阶段中,苏州在我国城市中的经济排名和经济地位开始不断飙升。1981年,苏州的经济总量超过了南京,成为江苏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并把这个地位保持至今,这一年距离改革开放仅仅3年的时间。1985年,苏州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杭州,在长三角地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上海,并把这个地位保持至今。也就在1985年,苏州的经济排名首次跻身于全国前10名,并把这个地位保持至今。

到1990年,苏州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202亿元,人均GDP为3617元。苏州与上海的差距也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9倍缩小为不到4倍。

苏州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城市了,但是,它与上海、无锡、天津等老牌工业化城市相比,显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实现赶超,苏州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条捷径。

二.经济腾飞期

早在1984年,苏州就欢迎日本企业苏旺你公司落户于苏州,这距离苏州承接上海企业来壮大自己,仅仅6年的时间。

1990年前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苏州承接上海企业的红利逐渐过去了。于是,苏州决定使用一种的模式来发展自己,这就是大力吸引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来壮大自己。此后,苏州开始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吸引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落户于苏州。

为了大力吸引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苏州给予了它们优越的待遇,比如,降低税收、给它们提供优越的发展政策和保障等等。为了给它们打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苏州开始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立了众多的公共工程。并且,苏州还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性人才,给这些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保障。

庞大的务工人员不仅仅给苏州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人才,也给苏州带来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刺激了苏州的消费能力,带动了苏州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苏州的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苏州还充分利用了下辖县城的发展优势,充分调动下辖县城的发展条件,给予它们提供优越的发展政策和保障,全力支持它们的发展。后来享誉全国的全国第一县昆山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实现经济起步的。

在这样一系列的措施下,苏州成功吸引了众多的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1990年,昆山第一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有限公司落户于昆山,此后,更多的台资企业落户于昆山,使得昆山一步步成为了台资企业发展的摇篮和基地。1993年,太仓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弹簧有限公司落户于太仓,此后,更多的德资企业落户于太仓,使得太仓成为了德资企业发展的摇篮和基地。

1994年,我国第一个中外合资产业园区诞生于苏州吴县,苏州人把它称之为“苏州工业园区”,与苏州工业园区一起成长的,还有众多苏州通过优越的经济政策和待遇吸引而来的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正是它们把苏州带上了高速发展阶段。

从1990年到2005年,苏州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了腾飞时刻。此后,苏州的经济突破一个接着一个,经济地位不断飙升。

1994年,也就在苏州工业园区诞生的那一年,苏州开始全面超越无锡,正式成为了江苏省第一大城市,这一年距离改革开放仅仅16年的时间;2002年,苏州的经济总量超过了老牌的北方工业基地天津;2003年,苏州的经济总量超过了重庆,正式跻身于全国前五。

苏州工业园区诞生后的第10年,2004年,苏州的经济总量达到3450亿元,就在这一年,苏州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深圳,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以后的第四大城市。而这一年,距离改革开放仅仅26年。

经过26年的努力,这个在古代辉煌了近千年、在近代沉沦了近百年的古老城市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实现了经济的再度崛起,再一次成为经济发达和社会繁荣的代名词。

三.经济成熟期

然而,就在苏州看似如日中天的时候,太阳已经在悄悄的倾斜。

靠近上海的地理位置在给苏州带来巨大的发展资源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了拴在苏州身上的巨大包袱。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这个包袱终于压弯了苏州的腰身。

靠近上海的地理位置至少给苏州带来了三点不利的影响:

第一,在城市地位上,为了保证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绝对地位,在最靠近上海的地方不设置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等特权城市,这不仅使得苏州丧失了众多的发展资源、发展条件和发展政策,也从根本上否定了苏州成为大城市或者一线城市的可能性。

第二,在经济发展上,上海在给苏州提供工业发展所必须的技术、资金、工厂等发展资源的同时,也从苏州吸走了大量的人才、科技等发展资源。这种状况逐渐在苏州和上海之间形成了“总部在上海,工厂在苏州”的局面。

至此,苏州丧失了自主发展经济和工业的能力,使得苏州逐渐成为了上海的“附庸”,也逐渐成为了上海企业发展的工厂,严重限制了苏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在城市格局上,虽然,苏州靠近上海,但是,苏州城区并不靠近上海,真正靠近上海的是苏州下辖的县级市——昆山、太仓、吴江。而苏州城区也不靠近长江,真正靠近长江的是它下辖的县级市——常熟、张家港、太仓。

它们依靠靠近上海和长江港口的优势,经济和工业都发展的很快,其工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了苏州城区,逐渐动摇了苏州在经济方面的“老大哥”地位,甚至,它们还对苏州城区的发展资源形成了反吸附作用。虽然,吴江在2012年已经由县级市改成了区,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了苏州的城市格局。至此,苏州形成了城区不强、县级市强大的局面,使得苏州无法形成凝聚力,限制了苏州的进一步发展。

也就是从2005年开始,南京、徐州开始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江苏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苏州虽然不是副省级城市,但是,由于它拥有靠近上海的优越条件,因此,江苏给予了它优越的城市待遇和发展政策,使得苏州成为了一个不是副省级城市、却胜似副省级城市的城市。

然而,从2005年开始,江苏开始把城市待遇和发展政策转移到南京和长江以北地区,大力打造以南京为核心的南京都市圈和以徐州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圈,客观上放松了对苏州经济的支持力度。

虽然,江苏也在打造苏锡常都市圈。但是,苏锡常都市圈实际上只是上海都市圈的附庸,或者说,它只是上海都市圈的一部分,因此,苏锡常都市圈的经济发展仍然要受制于上海。并且,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并不是苏州,而是苏州、无锡、常州共同为中心城市。因此,苏州无法像南京和徐州那样,可以吸收周围城市的发展资源来壮大自己。

随着江苏省的城市待遇和经济政策开始向南京和长江以北倾斜,客观上放松了对苏州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那么,苏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缓慢和停滞的局面。

更为棘手的问题是,苏南模式本身固有的发展弊端,在21世纪初期给苏州乃至苏南地区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苏南模式具有办事效率高、见效快、发展周期短等优点,在苏州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确实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苏南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了。比如,政企不分、政绩与企业发展直接挂钩、产权不清等等。

从20世纪末开始,苏南模式的弊端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使得苏州的乡镇企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重创了苏州的经济发展,一度给苏州乃至整个苏南地区都带来了沉重的发展危机。

从21世纪初期开始,苏南地区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股份制改革。至此,这个曾经享誉全国的发展模式开始退出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舞台。

从2005年开始,苏州的经济开始放缓,逐渐被其他城市赶上并超过。2005年,深圳的经济总量超过苏州,苏州退居全国第五位,也成为了苏州经济发展开始放缓的信号;2011年,天津的经济总量超过苏州,苏州的经济总量跌出前五,位居全国第六位;2014年,重庆的经济总量超过苏州,苏州的经济总量退到第七位。

如今,苏州已经被重庆、深圳等这些昔日的“老对手”远远甩开,而成都、杭州这些“新对手”则是对苏州形成了步步紧逼的势态。

四.总结

苏州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苏州的经济起步期,指的是从1978年到1990年前后,这一阶段中,苏州大力承接上海企业外溢来发展自己,是苏州打造工业基础的时期;

第二阶段是苏州的经济腾飞期,指的是从1990年前后到2005年前后,这一阶段中,苏州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吸引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使得苏州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第三个阶段是苏州的经济成熟期,指的是从2005年前后至今,苏州由于最初发展措施的弊端显现出来了,经济发展开始放缓,逐渐被其他城市追上并超过。

从始至终,贯穿苏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命运的主要有三大因素:第一,靠近上海的优势和弊端;第二,江苏省的支持力度;第三,苏南模式的优势和弊端。

除此以外,苏州人兼容的心态、长远的眼光也对苏州经济崛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面对上海企业外溢,浙江选择了拒绝,而苏州是以欢迎的态度来迎接上海企业外溢,并给这些企业提供了优越的待遇;面对贫穷落后的张家港,无锡选择了排斥,而苏州再一次以欢迎的态度来迎接张家港的到来,并给予了张家港优越的发展条件和政策。

不管怎么说,苏州的崛起以普通地级市的身份跻身于全国城市前十,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罕见奇迹,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件大事,也为我国其他普通地级市的崛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州美食之旅:暴雨冰雹也挡不住... 这几日,广州的天气太搞笑了,暴雨加冰雹,像是老天爷在闹脾气。但就是在这不晴不雨的天气,我和漫画家小林...
漓江研学三日游:带娃读懂江畔底... 带娃解锁漓江研学,我特意以江畔古村(即东漓古村)为核心规划行程,三天下来,娃不仅玩得尽兴,更在体验中...
国庆到肇庆!这场非遗盛宴即将开...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 想好去哪里玩了吗? 不如到肇庆 来一场穿越千年的美食之旅, 一次舌尖上的文化盛宴...
RF ONLINE NEXT进... RF ONLINE NEXT 是一款基于经典科幻题材MMORPG《RF Online》重构的多人在线...
华南植物园景区受台风影响临时闭...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受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的影响,为做好台风防御工作,切实保障广大游客的生命财...
云南4家入选!中国民宿品牌百强... 近日,第二届中国民宿品牌百强榜发布,安途·苍穹全海景酒店、麓途品牌管理(大理)有限公司、丽江马鞍林麓...
旅行社知情人士披露始祖鸟烟花燃... 始祖鸟联合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策划“升龙”烟花秀一事,持续引发热议。据了解,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马...
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防范... 据气象部门监测预报,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将于9月24日在广东深圳到徐闻一带沿海登陆,可能给我市...
敦煌国际文旅商品联展: 赏全球... 9月20日,敦煌国际会展中心E馆正式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E馆作为今年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首次投入使用...
应勇会见出席第十五届中国—东盟... 应勇分别会见出席 第十五届中国—东盟成员国 总检察长会议各代表团团长 9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
《敦煌颂》只有八句 □叶 舟 微雨。天凉。 那日午后,我穿过半个兰州城,打算去黄河岸边的一家宾馆,跟敦煌来的友人们商量“...
文旅“出圈”、产业“破圈”!文... 9月22日,成都市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标志着今年成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迎来全新“路线图”。会...
春开窖酱香型散酒,主打高净值人... 纯粮固态,春开窖散酒的底线,也是您的起点。浓墨清溪,酱彩芝魂,醉美不过春开窖!春开窖·中国香——浓清...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怎么出现的,... 预制菜的兴起,究竟是效率与品质之间的一场世纪辩论,还是时代演进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今日,让我们以一...
家庭卤水制作全攻略:香料配比+... 卤水,作为中国传统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汤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味魅力。它并非简单的调料混...
你还只会家常豆腐?这样烧,孩子... 豆腐,是最家常菜之一!吃法也是五花八门,今天这道豆腐窝蛋,鲜美可口,不仅大人喜欢,宝宝们也特别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