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凉的冰粉、凉拌茄子、清炒冬瓜……从36℃、37℃的室外走进金花社区食堂,炎炎夏日也突然有了胃口。15元/人,六荤六素,自选快餐随意吃,超高性价比让辖区居民非常认可。更特别的是,这家餐厅的服务人员大多都是听障人士,他们在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8对有情人在这里相识相知成为了夫妻。
午饭时间,记者走进金花社区食堂,土豆烧肉、苦瓜炒肉、凉拌茄子、清炒冬瓜等时令菜品琳琅满目,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食堂根据当下的气候、顾客群体,随时做出动态调整,既实惠又开胃。对于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特殊困难群体,食堂还有2元—5元不等的补助,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价廉物美的饭菜。
记者了解到,金花社区食堂除了为到餐厅的居民服务外,还积极服务周边企业和单位,根据对方的要求制作饭菜送上门。
与其他餐厅相比,金花社区食堂有一点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餐厅服务人员大多是听障人士。上午9:00,26岁的朱水花和同事一起清洗着食材,大家偶尔用手语交流。来这里工作1年多,她已经学会了食堂工作的基本技能,最重要的是她不再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能够用更加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生活。
“在这里工作很开心,认识了很多朋友。”她用手机“写字”告诉记者。事实上,在这里她还收获了爱情,因为工作原因,朱水花和同为听障人士的送餐小哥相识相知,确定了恋爱关系,成为一对甜蜜恋人。
这已经不是金花社区食堂的第一对有情人。社区食堂运营方负责人邓如斌告诉记者,餐厅不仅为这些听障人士提供了工作岗位,还为他们创造了相识相知的机会,“目前我们公司有8对听障夫妻,大多是在我们公司上班之后认识并结婚的。”从这里锻炼走出去的听障人士也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提高收入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他们的劳动获得了别人的尊重。”社区食堂运营方负责人邓如斌这样表示。当居民吃完饭后向朱水花和她的同事说“谢谢”的时候,朱水花和同事们都开心地笑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张霁 记者 杜文婷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