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遊歷雅記——西域禮記:聆聽冬不拉
湯 令 / 圖文

氈房、畜群、冬不拉樂器,是構成哈薩克族人日常生活的三個要素。氈房是棲身之所,是遊移的傢;畜群是財富的象征,也是遊牧民族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冬不拉樂器是由物質承載的愉悅精神的工具。長路漫漫是多麼艱辛、單調、寂寞啊!遊牧生活,讓空間變得更空曠,讓時間變得更內散漫,牧人隻有忘卻身外的世界,專註地傾聽心的獨白或吟唱。每當日薄西山,腆著滾圓肚皮的牛羊進入圍欄後,牧人回到氈房,取下掛在氈壁的冬不拉彈奏幾曲,那野外遭受的日曬雨淋、饑渴疲乏便一掃而光。如果有幸聆聽到阿肯的彈奏,那將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阿肯是哈薩克族對民間說唱藝人的尊稱,他們能即興作詩自彈自唱,出口成章,集詩人、樂師、歌手於一身。
每逢聚會、喜慶節日舉辦的場面壯觀的阿肯彈唱會,這些民間說唱藝人頻頻亮相,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華,備受人們尊敬。一般來說,我對一個地方的認定,除瞭地域風光、歷史景觀、民俗風情外,更多的是看重人文氣息。如果在不經意間看到幾朵飛濺起的人文的浪花,我會格外留意。我聽到白山佈·杜南拜這個名字,起於偶然,也是必然。他是一位著名的哈薩克族冬不拉彈奏傢和作曲傢。在新疆 沒有人不知道白山佈·杜南拜的鼎鼎大名。新疆因為有瞭這個人,就如同樹木有瞭粗壯的根系,河流有瞭充沛的源頭,頓時令人刮目相看。聽瞭朋友零零碎碎的介紹,我就癡想:如果能親眼看看白山佈·杜南拜的表演,親耳聽聽他的彈奏,也不枉我的新疆之行。朋友聽瞭我這個外鄉人的奢望,笑開瞭,笑過之後,嚴肅地告訴我:白山佈·杜南拜已經去世一百多年瞭。我相信,一個多世紀前,哈薩克牧民中那個叫白山佈.杜南拜的大師就在草原上穿行。他走到哪裡,哪裡就有冬不拉的琴聲,就有沸騰的人群和熱情洋溢的歌舞。一個多世紀過去瞭,草原依然,而大師卻杳無蹤跡瞭。他的冬不拉琴呢?他的珍貴的曲目呢?手指在琴弦上跳躍,曲子在琴弦上滑過,但彈琴的人已經不是大師。彈琴的人雖不是大師,卻延續瞭他的技藝精髓。在具有濃鬱哈薩克風味的宴席上, 我註意到那個清瘦的阿肯懷裡的冬不拉琴上紮著的一束灰褐色羽毛,隨著琴身的晃動,就像一隻跳躍欲飛的小鳥。出於好奇,我伸手摸瞭摸。大概看出瞭我的不解,阿肯沖我笑笑,解釋:“雄鷹的羽毛!”噢,我怎麼會忘瞭,哈薩克族人對雄鷹的崇敬是眾所周知的。《黑走馬》是一首抒情味很濃的曲子,節奏平緩但鏗鏘有力。就像晨光中一匹披著黑綢緞的馬,踏著矯健的步伐,在草原上行走。我似乎可以聽到馬的心跳和鼻息。癡迷地看著聽著阿肯忘情地彈奏。他時而垂下頭,像陷進旋律中沉睡過去不願醒來,時而抬起頭來,跟隨旋律像花瓣在舒展。他們的技法帶有魔幻的色彩,指頭簡直就像驚慌的小鹿,在兩根細細的琴弦上沖撞、跳動、翻滾!舒緩時,如行雲流水;激越時,如萬馬奔騰。忽然間暴雨傾盆,頃刻又雲開霧散,變幻無窮,淋漓盡致。恍惚間,站在我面前的不是阿肯,而是他們的先師白山佈.杜南拜。白山佈·杜南拜,這位出生於克烈部落賈第克氏族中的巴依哈贊傢族的傳奇人物,年少時即具有超常的稟賦,七八歲時隨父學習彈奏冬不拉。十四歲時,父親突遭不幸去世,他懷著悲痛欲絕的心情,創作瞭第一首彈奏曲《孤膽英雄》,以此悼念父親,開始瞭他的創作生涯。白山佈在同時代人中,以思想進步、能言善辯和膽識過人而名揚四方。十七歲時,因公道裁決瞭克烈與瓦克部落間發生的“三歲青馬糾紛案”,得到部落頭人的賞識,獎勵瞭他一匹坐騎。這件事觸發瞭他的靈感,他即興創作瞭彈奏曲《矯健的褐馬》,從此,他的名氣大增。人們推崇白山佈,更重要的是他在音樂方面展露的才華。他思維開闊,富於想象,創作的彈奏曲內容豐富、感染力強,尤其擅長將人間悲歡離合譜成婉轉動聽的冬不拉彈奏曲。
他創作的作品內涵深刻,創意新穎,彈技精湛,給後代留下瞭許多珍貴、富有時代氣息的大眾化文化藝術遺產,並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被人民大眾所吸收,與人民的心聲和精神融為一體,代代相傳至今。藝術的感染力、融合力是驚人的,它可以讓人的精神興奮點直達雲霄,忘乎所以,天性畢現,也可以迅速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情升溫,樊籬盡除。彈奏者和聆聽者都在尋找、發現從琴弦上流淌出的真誠、欣悅、期待、感慨。
我記得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世上沒有外形簡陋的樂器,隻有聆聽者簡陋的理解力。”能夠理解,共鳴就會產生,熱情就會迸發。我有幸見過阿肯彈唱場面,就像一塊巨大的磁場。阿肯們完全沉浸在自己營造的氛圍中,抱著冬不拉可以自彈自唱幾天幾夜不疲憊,而聽眾更是如癡如醉,忘瞭回傢,忘瞭放牧,忘瞭擠奶。
這些阿肯們,這些民間的藝術傢們,他們的生命力就在民間,他們所有的榮耀也在民間。一如大海裡的水滴,有深厚的淵源,一如森林裡的大樹,有發達的根脈。金子碎瞭,分量還在;人去瞭,珍貴的遺產還在。白山佈·杜南拜大師留下瞭《孤膽英雄》、《小灰馬》、《思念》、《矯健的褐馬》、《飛逝的世界》、《抒情》等四十餘首膾炙人口的彈奏曲,這些經過挖掘整理後的曲目經常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新疆人民廣播電臺的哈薩克語臺播放。1993年,佈爾津縣委、縣政府為紀念白山佈·杜南拜,將這位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冬不拉手胡爾滿·哈孜齊名的音樂傢的古墓,遷至佈爾津至哈巴河國道以東的吉什克塔特爾,並修建瞭永久性紀念碑,以供後人緬懷和紀念。紀念碑主體為四面建築,東面上刻五線譜及冬不拉,南面用哈薩克語、漢語兩種語言書寫著“愛國人士、著名民間作曲傢白山佈·杜南拜紀念碑”,北面為哈薩克碑文,西面為五線譜。冬不拉、五線譜鐫刻在紀念碑上,這是對已故音樂傢的最高褒獎。沒有比這更榮耀的事瞭。尤為可喜的是,白山佈·杜南拜幾代相傳的弟子都秉承瞭他那精湛的技藝,將哈薩克民族的冬不拉彈奏樂沿襲傳承並發揚光大。這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幸事!啊,美好的夜晚,音樂的盛宴,靈魂的沐浴。河水翻滾著波浪,河面上粼粼的波光,好似冬不拉琴弦奏出的音符,在流淌,在訴說,在吟唱……








作者簡介——湯令,筆名令子,資深小學語文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青年時大量寫詩歌,中年改寫散文,近年主要寫遊記,作品見諸各地報刊和網站,以優美文筆吸引讀者和眾多粉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