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一:
推荐景点: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中共太岳区党委驻地旧址(文庙)——八路军唐支队司令部旧址(开福寺)——太岳烈士陵园——长江支队纪念园
◆食宿县城
白桑一滴水纪念馆(旧址)——枪杆会议旧址——孙文龙纪念馆(孙文龙主题公园)
推荐理由: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中共太岳区党委驻地旧址(文庙)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阳城县凤城镇东关村凤凰东街南城上1号孔圣庙,旧址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南北长53.3米,东西宽31.45米,占地面积1676.28平方米。创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代,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
1946年1月间,中共太岳区党委、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及太岳区各直属机关、人民团体相继从士敏县(今属沁水)郑庄、郎壁等村移驻阳城。太岳军区司令部驻扎在孔圣庙,为太岳区的全面解放和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陈赓以及王新亭、曹普等军事将领曾在此制定决胜千里的军事计划;解放运城、攻克临汾、鏖战晋中和吕梁、攻打太原等诸多作战方针在这里作出;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转战陇海、进军中原的军事谋略在这里制定;太岳区的诸多军事会议均在此举行。
1996年1月,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文庙)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市委确立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唐支队司令部旧址(开福寺)
八路军唐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阳城县凤城镇南关村凤凰东街人民巷13号开福寺,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747平方米。现存大雄宝殿、藏经阁和舞台。藏经阁为金代风格,大雄宝殿为元代风格,舞台为明代风格。
1938年3月中旬,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在横河镇下寺坪千峰寺成立,唐天际任司令员。1938年10月,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改称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简称“唐支队”),属八路军总部和中共晋豫特委双重领导。唐支队在阳城期间,坚持抗战,广泛活动在晋豫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积极支持配合阳城地方党的工作,为阳城工人游击队、基干游击队等地方武装培训武装干部。在反顽斗争中,唐支队支持、保护地方党组织和抗日团体与蒋、阎顽固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十二月事变”时,积极掩护地方党和抗日政府转移,保护了一大批党员、抗日干部。唐支队司令部曾驻县城开福寺内。抗战时期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途经阳城时都曾在此停留,对中共晋豫特(地)委、唐支队及阳城的抗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06年6月开福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是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城中心,始建于1946年,占地面积8723.39平方米。园内主要建筑有:八年抗战阳城死难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亭、烈士碑林、烈士墓、烈士纪念楼、太岳丰碑展览厅、军民庆胜利雕塑等。展览厅内记载了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太岳区战斗、生活的史料和太岳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纪念建筑物上刻有原太岳行署主任牛佩宗、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太岳军区政治委员王鹤峰、副司令员孙定国、太岳区武委会主任曹普等23位太岳区党、政、军领导人的题词26条和1400多名烈士的英名。
1995年3月,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5月,分别被市、县两级确立为晋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县两级青少年教育基地;1998年被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11年5月,被命名为山西省廉政教育基地;2013年6月,被命名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
长江支队纪念园
阳城长江支队纪念园,心系着长江支队革命先辈及其后人的家乡情结,凝结着晋闽两地情谊,不仅展现了真实历史,也承接了时代精神。以长江支队光荣而又催人奋进的革命史经历为切入点,回望党的百年风雨历程,向革命前辈致敬,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白桑一滴水纪念馆(旧址)
白桑一滴水纪念馆是以传承、弘扬、宣传白桑“一滴水”精神为宗旨的教育基地。
“一滴水”位于阳城县白桑镇白桑村东南三里的西玉沟荒坡,是一个一分钟仅能流出六十五斤水的小泉,由于这个原因,白桑人把它叫做“一滴水”。上世纪六十年代,阳城县白桑村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时任党支部书记李小揪,带领全村人民克服种种困难,修渠引水,硬是把涓涓细流引回了村,引上了山。既解决了全村老百姓的吃水问题,还对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七十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山区人民找水吃》纪录片,就是反映了白桑人民这种在困境中勇敢面对,在绝境中劈山开路,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被盛赞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勇于创新”的“一滴水”精神。
“一滴水”精神展馆被中共阳城县委党校列为现场教学点,2021年被晋城市委组织部公布为“晋城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
枪杆会议旧址
枪杆会议旧址位于阳城县东冶镇原枪杆村24号院及村西没天洞,旧址现设有枪杆会议纪念馆。
1942年3月至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太行军政党委员会书记、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来到晋城,先后对岳南、中条地区新开辟的根据地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视察。5月5日,邓小平到达晋豫区党委所在地阳城县西南部的暖辿村。此时,正值日军对中条山区发动了5月“扫荡”,邓小平指挥晋豫区党委、豫晋联防区、豫晋联办及阳城县的党政军干部展开了反“扫荡”作战。5月13日,邓小平率晋豫区党委、豫晋联办、豫晋联防区来到阳城县南部的枪杆村,在此召开了晋豫区党政军机关全体干部会议。会上,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了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方针、策略和目标任务,坚定了广大干部、战士的战斗信心和决心。邓小平还对晋豫区1942年的中心工作及政权建设、武装工作、党政民与军队的关系、领导问题、敌占区工作等,做了重要指示。
枪杆会议纪念馆先后挂牌为中共晋城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太岳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中共阳城县委党校现场教学点,2021年被县委组织部确立为阳城县党员教育示范基地。
孙文龙主题公园(原名:孙文龙纪念馆)
这里是被人们称为太行山上焦裕禄——孙文龙同志的故乡。它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境内,北依巍峨太行,南俯名山王屋,地处皇城相府、蟒河、析城山三大景区中心,有“寂静山乡、天然氧吧、农家风情、红色殿堂”之美誉,是近年来晋城旅游业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孙文龙纪念馆始建于1999年,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完全由老百姓和社会各界自发捐资修建而成。馆内外满目青翠,十余处景观依次错落点缀其中。将军部长题词,名家贤士墨宝,耳目一新;品莲池中,莲花白如玉;赞君屏上,梅、兰、竹、菊手迹香;长达千米的碑林,堪称独创!
2007年孙文龙纪念馆被晋城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月被共青团山西省委公布为山西省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基地,2008年9月被晋城市委确立为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6月被山西省委确立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
线路二:
推荐景点:
坪泉村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阳南县政府驻地暖辿村——孙文龙纪念馆
◆食宿牛心温特色民宿
上河会议旧址——八路军次滩兵站旧址——晋豫边革命纪念碑
推荐理由:
坪泉村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
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位于阳城县河北镇坪泉村。
1942年1月30日,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桑林辉泉村成立。会议公推魏维良出任县长,并确定了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和施政方针。2月1日,宣告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2月22日,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坪泉村。在此驻扎的重要机构有中共晋豫一地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公安局、民政科、粮食科、生产建设科、司法科等。
2005年9月为纪念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坪泉战斗的历史,由阳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共河北镇党委、人民政府、坪泉村村民委员会共同举办了“坪泉革命历史陈列室”,2015年移址,设立“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坪泉纪念馆”。2005年,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为缅怀在建立阳城抗日民主政权的斗争中而牺牲的死难烈士修建了革命英烈园。2009年,中共阳城县委、县政府在此树立了“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
阳南县政府驻地暖辿村
中共阳南县委员会、阳南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旧址位于阳城县驾岭乡暖辿村。1942年7月,由于日军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造成阳城南、北被分割的局面,使党对全县的统一领导极为困难。为此,中共晋豫三地委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原阳城县建制,改设阳城县(通称阳南县)和阳北县,分别设立县委、抗日县政府。阳南县委由李敏唐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主持县委工作,姚雪涛任宣传部长,崔松林为县委委员兼民运工作队队长,后又增设妇女工作委员会,由王毅(女)任书记,暂辖五个区分委。阳南抗日县政府由魏维良任县长,樊岗任县政府秘书。
暖辿村新建南路27号为邓小平视察中条区路居地,也是豫晋联防区司令部旧址。1942年5月5日,中共北方局委员、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在王新亭、刘忠等部队首长陪同和八路军772团二营护送下,从岳南到达阳城暖辿村(中共晋豫区党委、“豫晋联防区”司令部驻地),视察指导工作。院内现设有阳南县革命纪念馆。
孙文龙主题公园(原名:孙文龙纪念馆)
这里是被人们称为太行山上焦裕禄——孙文龙同志的故乡。它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境内,北依巍峨太行,南俯名山王屋,地处皇城相府、蟒河、析城山三大景区中心,有“寂静山乡、天然氧吧、农家风情、红色殿堂”之美誉,是近年来晋城旅游业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孙文龙纪念馆始建于1999年,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完全由老百姓和社会各界自发捐资修建而成。馆内外满目青翠,十余处景观依次错落点缀其中。将军部长题词,名家贤士墨宝,耳目一新;品莲池中,莲花白如玉;赞君屏上,梅、兰、竹、菊手迹香;长达千米的碑林,堪称独创!
2007年孙文龙纪念馆被晋城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月被共青团山西省委公布为山西省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基地,2008年9月被晋城市委确立为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6月被山西省委确立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
上河会议旧址
上河会议旧址位于阳城县董封乡上河村村中,会议旧址现设立有上河会议纪念馆。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太行军政党委员会书记、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在王新亭、刘忠等的陪同下从岳南到达晋豫区视察指导根据地开辟工作。其间,邓小平与晋豫区党委、豫晋联防司令部在析城山、中条山区与敌周旋,数次历险,粉碎了日伪军的疯狂“扫荡”和围追,并于5月27日至28日在晋豫区腹地、中条山东麓的阳城上河村召开了中条区高级军政干部会议(通称中条区高干会议即上河会议)。参加上河会议的有来自豫北黄河岸边、中条晋南各地县及县以上地方干部,本区部队营及营以上干部,晋豫区党、军、政直属机关干部等。
八路军次滩兵站旧址
八路军次滩兵站旧址位于阳城县董封乡次滩村,兵站旧址院内设有八路军次滩兵站史实展。
1938年9月,八路军总指挥部兵站部在阳城县次滩村建立兵站,兵站的安全保卫工作由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唐支队)负责。兵站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动员抗战、掩护党组织活动、护送我党我军领导和各界抗日爱国人士往来、搜集情报和传递重要文件信件、转运八路军作战物资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等首长,从延安赴太行前线,或从太行返延安,都曾途经晋豫区各兵站得到安全护送。著名作家、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丁玲(女)、第五分团团长孙少文、《新华日报》(华北版)总编何云、副总编陈克寒和作家、新闻工作者李伯钊(女)、魏巍、吴伯箫、林火以及支援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印度医生柯棣华、德国医生米勒等,均在往返晋豫区途间受到各个兵站的安全掩护转送。
晋豫边革命纪念碑
1938年,朱瑞、唐天际以及中共晋冀鲁豫省工委组织部长聂真,率领机关干部薛迅、王毅之、方升普、敖纪民、程明之、刘刚、王佐等人和二十多名华干学员,与阳城县政府机关干部、自卫队等转至阳城西南横河地区,开辟建立以阳城为中心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
1938年3月中共晋豫特委成立,由聂真任特委书记,薛迅任组织部长,李哲人任宣传部长,敖纪民(高锦民)任军事部长,嘉寄尘(嘉康杰)、阎子祥、温建平、方升普、唐天际为特委委员,隶属于中共冀豫晋省委。
1938年3月中旬,中共晋豫特委在下寺坪筹组建立了中共阳城县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阳城县工委”),派出特委组织部长薛迅(女)兼任工委书记、刘刚任组织委员、魏震五任宣传委员。
1943年春晋豫边根据地与太岳根据地合并,使之成为太岳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纪念、宣传革命老区这段光辉的历史史实,2006年至2007年间,横河人张茂银、郝海龙发起筹建了晋豫边抗日纪念馆。他们不辞辛苦,多次南下、北上探访革命老一辈数十人次,并且征得了原晋豫边抗日游击队政治主任高锦民和唐天际夫人耿希贤等人的支持,创建了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并请原晋豫特委书记聂真为纪念馆题写馆名。
1990年12月,阳城县委、县政府在中寺村立碑“中共晋豫区特委、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成立地纪念碑”。2008年,在晋豫边区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之际,又修建了晋豫区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以铭记晋豫边区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辉煌历史伟业。
2007年7月,晋豫边抗日纪念馆被中共晋城市委、晋城市人民政府确立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09年12月,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摘自:晋城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