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团练是从保甲制度的肌体中诞生的基层控制组织,“团练来源于保甲,它在官方的督导下由地方士绅领衔组建,以村寨为基点,筑墙设防,坚壁清野,奉行寓兵于农,实施地方武装自卫”。
一、贵州团练的起源
在贵州文献中,“团练”一词出现也较早。康熙《天柱县志》记载:“天邑杂处苗巢,而所治之设大都为御苗计,朱君相其扼要设建哨堡,以故苗格民安,数十年来不闻窃发扰,然当日之所防者,堡则分调官军,哨则团练乡勇守城,不过百余军,自行屯种,不费斗粮。”
可见,贵州团练至迟在康熙时便已出现,康熙时期的贵州团练设置于黔东南民族区域,实行兵农合一的模式,其主要职能是为防苗。清中期以后,中央王朝的军事能力空前衰退。正如开州人,时任浙江道监察御史萧馥所陈:“查各省绿营兵丁,共六十万有奇,自军兴征调外,尚余四十万有奇,为数甚众。惟承平日久,军政废弛,营兵半皆虚伍,其将弁每侵蚀马兵、战兵口粮,遇有遣调,则以守兵充马兵、战兵,而守兵皆属新募。”
清廷虽号称有数十万大军,但是由于军政腐败,将弁因循和吃空饷等弊病,绿营军战斗力已极为低下。在贵州,驻军的战斗力极为虚弱。据胡林翼观察:“(贵州)官兵数万,已成废器,即令千人为营,而十贼可破,凡有血气,莫不痛心。屯军九千余名,布置各堡,本极周密,然虚籍徒存,实政无补。”
咸同起义爆发后,清廷对贵州的统治遭到严重削弱。士绅作为地方社会的精英阶层,出于捍卫王朝统治秩序及“身家性命”的需要,便只得承担起组织团练的职责。由此,在人民起义、王朝戡乱与士绅自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贵州各地团练勃兴,并随着全省战局的演变而得以扩展。
二、晚清地方官府主导下的团练
晚清贵州团练的产生是应对“内忧外患”局势的产物。黔东南、黔西南所在地区与邻省交界,地形复杂、族群错落,土司辖区、行政区域及山岭河流之间的犬牙交错式分布,不仅使得土地、山林、河泽等资源归属模糊,还易形成俗称“三不管”的插花地区域。例如“黄平州所辖之灌水一隅,远在七百里以外,镇远所辖之四十八溪远在四百里以外,其中皆隔越数州县之地……其他参互交错,零星脱落,直若围棋,而莫辨主宾之属”。插花地区域多为国家权力的空白地带,是天然的避难场所,盗贼出没频繁,社会秩序混乱,给地方治理造成严峻挑战。
正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贵州巡抚林绍年奏称:“(插花地区域)地方官事无巨细,近则所行辄阻,远则鞭长莫及,小民尤赴诉,不便邻证,更传到为难,命盗因之推诿,匪类易以潜藏,边患迭兴,吏治之不振,弊皆由此。”又因其靠近湖广、川滇,因此成为咸丰初年防堵邻省农民起义的前哨。胡林翼任镇远、黎平知府时曾在两地练团守御。
道光二十九年(1849),时任镇远知府的胡林翼为弭盗颁布《镇远团练章程谕》,明确了团练的组织原则、职能和内在要求,是为晚清团练之篙矢。咸丰初年,胡林翼履新黎平知府,受令防堵入湘太平军,胡林翼乃“募壮勇,扼隘防堵,办团练千五百余寨,建碉卡四百五十余座,连屯相望”。胡林翼十分推崇保甲团练,其认为“保甲团练,实救时之善政”。并强调保甲团练对于治理匪患的重要作用,“非行保甲,断不能露出贼踪,使匪党不得潜匿;非力行团练,断不能齐一民力,以守望遏其奔逃”。
在黎平、镇远弭盗时胡林翼发现当地盗匪擅于小规模袭扰,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官军进剿往往也收效甚微。“即令临阵略有斩获,而漏网者多不旋踵而复炽,劳师糜饷,年复一年,其若之何?”胡林翼深刻意识到官府力量的局限,于是强调激发地方力量加强守御,“为今之计,宜急选各公正绅耆,立为乡正、团长,授之印簿,使速办保甲、团练,方与此日剿盗之事有裨,并为他时善后之谋立本”。
胡林翼在兴办团练中强调士绅对地方团练的领导。“乡村堡寨,周围二三十里,作为一团,一团之中,公举正派绅耆二人,作为团总”。胡林翼认为,通过正派士绅的领导,团练可以达到清内匪、防外盗的成效。在黎平知府任上,胡林翼先后颁布《申谕保甲团练章程》《凯里绅士团练谕》等章程,完善了团练的整体设计及明确了士绅在团练中的责任。
在黔任职期间,胡林翼办团成效显著。“尝以黎练二百人、镇练百人、黄平练百余人及黄平营兵百人一日而弭黄平之乱。以黎练二百五十人、镇练七十人旬日而平榔匪之乱”。黎平团练“行之半年,士民用命,盗首黄浪子等次第剪除,二三十年不见天日之区始获安堵”。
道光末年,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教众日增,已成长为影响晚清政局的一支重要力量。1850年7月,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预备在广西金田起事。兴义府与广西相邻,以红水江为分界线,江以南为广西西隆州及凌云县,江北则为兴义府亲辖地及兴义县之捧鲊巡检分辖地、贞丰州及册亨州同分辖地。受拜上帝会势力北进的威胁,兴义府在朝廷严令下也着手练团防堵。
道光三十年(1850)九月,“广西逆匪肇叛,全府之南境驿骚”,兴义知府张瑛受命防堵,“乃捐银万两为经费会营将、简劲兵、练义勇、撤渡舟,严守沿江要隘。又编保甲练民兵,令郡之士民贫出人、富出粟、商出钱,编甲团练。今兴义县知县胡霖澍、贞丰州知州蒋时淳、册亨州同王用仪、捧鲊巡检汪淳仁遵法行之。十九日广西逆匪潜入郡境,瑛率练勇驰围之,生擒龚益计等三十九人”。道光末年兴义府的团练与黎平、镇远的团练类似,其皆为地方官府主导,士民响应创建的民间武装。从其运作情况来看,兴义府团练在防堵太平军余部北上中颇具成效。
结言
贵州咸同战争爆发前,胡林翼、张瑛所创立的团练各具特点。胡林翼办团强调发挥士绅的作用,士绅成为团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张瑛等人在兴义府倡办的团练由地方官控制,无论从团练的发起、领导及运作来看,团练的权力都牢牢掌握在地方官府手中,士绅在其中的作用极为有限。两者倡办的团练皆取得良好成绩,这表明地方团练在对内控制人民、对外弭盗及地方防御上有着显著成效,这也为团练在咸同战乱中的广泛组织及运作提供了历史经验。